《慶餘年》原著中忠心耿耿的"大黑狗"陳萍萍,為什麼要刺殺慶帝?

陳萍萍作為慶帝從小到大最忠實的夥伴、最忠心的奴才,一直都是慶帝的得力助手。

如果沒有意外,他極有可能就是類似鄭和、高力士一樣的高級宦官名垂青史,或行走於黑暗中,替皇帝解決一些見不得光的麻煩,匍匐在皇帝的腳下做一條忠實的大黑狗。

然而,他在生命的最後關頭選擇了刺殺皇帝,因此陳萍萍的下場很悽慘。他是因為什麼,對慶帝起了殺心的呢?

《慶餘年》原著中忠心耿耿的

一、陳萍萍與慶帝之間的"奪妻之仇"

陳萍萍一開始對慶帝是忠誠的,在調查出葉輕眉的真正死因後,他才有了反叛慶帝、刺王殺駕的想法。早在慶帝練功全身癱瘓之際,是陳萍萍率領黑騎千里護主,冒著巨大的風險將慶帝救了回來,為此付出了失去雙腿的代價。

慶帝的報答方式就是將那個最敬佩他的,深愛他的,他也深深喜歡的東夷女子納入後宮。從此,強顏歡笑和帶著腳鐐跳舞便成了這個女人永無盡頭的生涯。

幸虧,她為慶帝生下了第一位皇子。這個女子就是大皇子的母親,英氣逼人的寧才人。

陳萍萍在陳園蓄養了許多年輕漂亮的女孩,何嘗不是在回憶他與寧才人之間美好的點點滴滴。

《慶餘年》原著中忠心耿耿的

慶帝用皇宮大內將寧才人養在金絲牢籠中,將陳萍萍安排在陰氣森森的鑑查院。兩個彼此喜歡的人,被一道厚厚的宮牆隔開。籠中哀啼的金絲雀變成了牽絆陳萍萍的項圈和皮索,他從此成為黑暗中為皇帝剷除禍亂根源,撕咬所有潛在敵手的"大黑狗"。

陳萍萍是太監,不能行夫妻之實。這一點,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寧才人不是刺殺慶帝的主因,葉輕眉才是。

二、葉輕眉之死是大黑狗反叛的主因

葉輕眉作為史上一個穿越者,她給予了陳萍萍足夠的尊重。只有她把陳萍萍當兄長,當戰友,當夥伴,當一個值得完全信賴的人,最重要的是她把陳萍萍當一個男子漢來看待

在慶帝眼中,為了皇權霸業,為了青史留名一切都是可以犧牲的。哪怕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自葉輕眉的恩澤。對於美好事物的毀滅,人們總是懷抱著更多的同情與惋惜。陳萍萍只是個無足輕重的太監罷了,根本不值得人們回眸一顧。

體諒他人的辛酸和痛苦。只有悲天憫人的葉輕眉可以真正做到與陳萍萍平等交往。

《慶餘年》原著中忠心耿耿的

陳萍萍隱忍多年,終於弄清了慶帝陰謀殺害葉輕眉的事情全部真相。

刻在宮牆外,鑑查院的使命是陳萍萍一生為之奮鬥的信仰。慶帝對鑑查院創辦者的暗殺,突破了陳萍萍的底線。這個消息在陳萍萍的胸中燃燒著,他要為慶律復仇,他要為葉輕眉復仇,他要為自己復仇。

在雙方撕破臉之後,他用葉輕眉生前為他特別定製的,用來保命的散彈槍擊中了慶帝。這兩把散彈槍一直都暗藏在陳萍萍經常摩挲、叩擊的輪椅扶手中。

慶帝也毫不留情地將這個多年的老友打落塵埃,他用內力將陳萍萍事先服下的毒藥盡數逼出,他下令在大庭廣眾下將陳萍萍千刀萬剮,讓這個閹人不得好死。

比千刀萬剮更喪心病狂的是,慶帝扒光了陳萍萍的衣服,他要讓全天下的人都來看陳萍萍兩腿之間的爛肉,讓全天下的人都鄙夷他,恥笑他,讓他的肉體和靈魂都受到重創。

這種變態的手法對待一個多年的戰友,朋友,兄弟,著實讓人脊背發涼,毛骨悚然。

《慶餘年》原著中忠心耿耿的

當慶帝站在宮牆巍峨的高樓之上,聽著傳旨太監高聲念著皇帝親自為陳萍萍擬定的罪狀,帶著一種報復狂的快感和勝利者的洋洋自得著。

一聲"欽此",在宣旨太監那充滿女性化的嗓門下拖著尖利的尾音,劊子手用鋒利的剮刀在這個征戰多年已經遍體鱗傷的男性軀體上劃出了一道血色的弧線。

而陳萍萍還笑著對行刑的劊子手說"你的手法不行"。那一刻,陳萍萍比在場的所有人都更堅挺,更爺們。

三、鑑查院的責任和對範閒的關愛

相對於葉輕眉這份真摯的關愛更重要的是。鑑查院的存在的意義便是限制皇權霸業的野心,這個更加宏偉的目標讓陳萍萍這個太監胸中有一股浩然正氣。他行走在陽光下,活得比任何男人都具有陽剛之氣。

《慶餘年》原著中忠心耿耿的

範閒是葉輕眉的骨血,是她在世上唯一的牽絆,陳萍萍對於範閒的保護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對於他的關懷是無微不至的。

範閒生命中的所有成長軌跡,陳萍萍都瞭如指掌。陳萍萍還將所有關於範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彙報給慶帝,讓他知道自己有這麼一個兒子,用親情去化解慶帝的殺心。

所以,陳萍萍對於範閒來說,是一個如同親孃舅一般的存在。

範閒自整頓內庫後的種種手段都落在陳萍萍的眼裡,也落在了慶帝的眼中,他感受到這個兒子強烈的反抗精神。

就在範閒動身去東夷城之前,陳萍萍已經嗅出了陰謀的味道,他察覺到慶帝對範閒的殺心。所以,他刺殺慶帝也只是將所有的罪惡歸於自身,想要依靠自己來保護範閒。

《慶餘年》原著中忠心耿耿的

當範閒終於在劊子手上救下已經奄奄一息的陳萍萍時,陳萍萍的最後一句話是:"那玩意,我也有"。

死亡,對陳萍萍來說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抗爭。可惜,慶帝對這個多年老友沒有一點起碼的尊重,最終換來的只是帝王恐怖手段的殘忍與猙獰。

《慶餘年》原著中忠心耿耿的

白羽點評:從小在深宮長大的陳萍萍目睹了太多的皇家醜聞和罪惡滔天。在以皇權為中心的世界裡,沒有人關心過這些低賤太監的命運,更沒有人將他們視為戰友、朋友和兄弟。在生命之火即將燃盡的時刻,他選擇了最慘烈的死亡方式,刺殺一位帝王,兼大宗師。

這是一場力量懸殊,根本沒有任何效果的刺殺,悲劇性的結局是無可逆轉的。但結局有時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向結局的過程。當最後的結局降臨時,轟然坍塌的不只是千古帝王的 輝煌形象,傲然挺立的是人們心頭的英雄雕像。

​ 我是白羽居士,歡迎在評論區點贊或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