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苑書店的自救求生

今年1月12日,我們書店的公眾號上發佈過一個年度總結,在過去的一整年裡,我們一共組織了33場線下書友會活動,最早的一場是在2月17日,也就是說,這三十多場活動,是我們在不到十個月時間裡完成的,頻次之高,密度之大,可能在全國獨立書店中都很少有。我們為什麼要做這樣一個總結呢?並不是要“曬成績單”,而是想以此為契機,為2020年做一個更好的規劃。這是因為,雖然我們的第一場書友會可以遠溯到2011年(截至2019年底我們一共組織了182場書友會),但真正地發力卻是在最近這兩年時間裡。書友會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書店營銷和生存的另一種可能,也讓我們與作者、讀者、出版社、行業更緊密地融合到一起,故而我們暢想著,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裡,要將書友會的活動做的更好,同時我們還打算開闢小讀者講堂,深入挖掘童書市場潛力。


青苑書店的自救求生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隨著疫情的突然到來,所有的規劃和暢想都戛然而止,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全國所有同胞一樣,在停擺的時間裡默默煎熬和等待。政府宣佈啟動公共安全一級響應,往日繁華熙攘的城市瞬間失去了生機,這固然是為了萬千民眾著想,但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一粒塵,個人一座山”。我們原計劃的節後營業日期一推再推,何日復工遙遙無期。我們是企業,不僅要讓書店努力地生存下去,更要養活五十多名員工,讓他們和各自的家庭都能平安地度過這次危機。我們必須行動起來,有所作為。


1月

31日


我們在公眾號上推出了一個“我是青苑書店,請不要讓我凍斃於風雪”的特別策劃,號召我們的讀者和會員“充值辦卡”,以此盤活現金流,讓書店挺過嚴冬。

這個想法,並不是來自於我們的“原創”,而是熱心讀者向我們建議的。在我們看來,鼓動大家以“充值辦卡”的方式為書店加油續命,多少有些收割情懷的味道,這種策略不到萬不得已,我們是不會輕易採用的。但在疫情最嚴重的那幾天裡,不斷地有讀者向我們提出建議。最後,我們終於做了決斷,集眾人之力,為書店解困。


青苑書店的自救求生


活動推出之後,應者如雲,這非常出乎我們的意料。有的讀者給我們後臺留言,有的讀者給我們來電,有的讀者自己辦了卡,還動員身邊的家人、朋友也來辦卡,還有的老會員,看到消息後,一口氣就充好幾千。大家的這些義舉,令我們非常感動,書店開辦快三十年了,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讀者對我們發自肺腑的關愛,大家都希望書店能永遠開下去,而不是凍斃於風雪。有了這樣的支持,無論多麼困難,都要堅持下去。


就在這個活動推出一天之後,行業組織“書萌”發佈了一份全國獨立書店的調查報告,發現有85.84%的書店在疫情中被迫關店後沒有其他收入來源,而如果疫情繼續,77.6%的書店堅持不到三個月,73.9%的書店認為即使恢復營業,收入也到不了之前的一半。這是一組非常殘酷但又無比真實的數據,它告訴我們,要想讓書店生存下去,必須進行自我拯救,無論是在切切實實的資金流轉上,還是在人心士氣上,都要進行自救。


2月

11日


我們又推出了一個特別緻敬的活動:以書店的名義,向所有醫護工作者贈送一張閱讀金卡,並且永久有效。大疫驟起,醜陋公行,泥沙俱下,但人世間永恆不變的真善美仍舊在涓涓流淌,滋潤著每一個人的心靈,給予著劫後餘生者勇氣和希望,這之中最令我們感佩涕零的,就是廣大醫護工作者。無論是在武漢疫區最前線,還是在相對安全的大後方,他們都兢兢業業,義無反顧,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和職業精神為國民撐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作為書店,我們的力量太過於薄弱,既不能到最前線去和他們一起抗疫,也沒法在後方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只能推出這樣的一個活動,聊表對廣大醫護工作者的感謝。有人說,這樣的活動過於蒼白了。其實不然,中國有句古詩叫“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還有一句古詩叫“愧無傾城色,謝君千金意”,說的是人應該知恩圖報,應該永遠銘記那些在我們困危之際施以援手的人。如果沒有廣大醫護工作者無私無畏的付出,所有的人都可能無法於這場災難中倖免。正是出於這樣的想法,我們做了這次活動。


2月

19日


我們又一次做了一個活動,叫“要有光,要有希望,要有書店”。


青苑書店的自救求生


青苑書店的自救求生


先一天,一位攝影師為書店拍攝了一組照片,主題叫《書店之光》,非常特別,每張照片的大部分畫面都是黑暗的,只有一小塊地方可以看到圖像,或是一本書,或是書店裡的一盞檯燈,或是一個小筆記本,或是正在伏案讀書的人,或是閉店之前沒有來得及整理的工作臺……看到黑暗,我們內心是壓抑的,但看到那黑暗中的一點光亮,又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這希望,是誰給予的呢?是奮戰在前線的醫護工作者,是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的勞動者,是鍾南山、李文亮、張宏文這樣的時代良心,是千千萬萬期待重振旗鼓的國民,也是我們自己。

我們推出這樣的策劃,是想把能夠這份希望傳遞給每一個人。有希望,就有明天。


2月

20日


書店迎來了開業。根據政府的防控政策和各級主管部門的批覆,我們終於可以開門營業了。對於書店以及每一位員工,這無疑是一個莫大的鼓舞,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我們要為讀者負責,為員工負責,為書店的明天負責,我們對書店的防疫、消毒、安全等工作都做了周密的佈置,確保員工能安心上班,讀者能放心消費。


青苑書店的自救求生


也是在這一天,我們參加了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組織的“燃燈計劃”行動。當晚八點,全國一百五十家多家書店同步進行了一場線上講座,嘉賓是著名作家李浩。我們書店組織的群裡,一共進來了200多位讀者,李先生為大家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分享,讀者們則踴躍發言,交流了很多他們的活動心得。這次活動是我們第一次嘗試線上模式,它拓展了我們組織活動的視野,提供了非常難得的經驗範本。在接下來的時日裡,我們很可能會自主開展一系列線上書友會的活動,並藉助新媒體的優勢為圖書營銷開闢全新的路徑。


2月

22日


我們再次策劃了一個“疫期問答錄”的活動,一共列了六個問題,請讀者來回答,我們將擇優在公眾號上進行推送,同時會附贈200元圖書券(或等值電子券)作為感謝。

這個活動最初的靈感來源於《新京報》推出的“疫期讀書”欄目。在我們看來,這樣的活動能夠增加書店與讀者的互動,使大家與書店交流的形式更加豐滿起來。活動發佈後,我們每天都會收到2-3篇讀者的稿件,截止今天,已經推送了三篇,反響都很好。與此同時,我們也主動邀請了全國各地的一些作家參與進來,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這段疫期生活。如此大疫,在我們有生之年,或是絕無僅有,但對於歷史和後世子孫而言,卻永遠需要銘記。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走過了疫情中最艱難的那段日子,書店還在,我們的生活都還過得去。雖然最高級別的預警還沒有解除,生活還遠沒有恢復到從前的樣子,但我們篤信一切都會過去,人類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災難。對很多人來說,這將是一個截然不同的開始。對於我們而言,更是這樣。這些年來,實體書店的生存狀態可謂每況愈下,我們絲毫不認為疫情過去之後,書店業就會好起來,這是一種盲目的樂觀。疫情影響了我們這個行業,同時也在重新塑造這個行業,在自救求生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為未來做好計劃,以變應變,未雨綢繆,只有這樣,書店才會有明天,才會煥發真正的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