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加西亞·馬爾克斯:這部作品我寫了九次,我覺得在我所有的作品裡,它是最無懈可擊的。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寫了一位七十多歲的退伍老兵等待政府承諾給他的補助金,而發放補助金的通知卻遲遲不到的故事。

這位老兵曾經是一個上校,他的患有有嚴重的腸胃炎,妻子也患有嚴重的哮喘病,他們唯一的兒子在一次鬥雞中死去,老兩口只能守著兒子留下來的一隻鬥雞相依為命。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加西亞·馬爾克斯


加西亞·馬爾克斯很剋制的一次寫作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這部小說並沒有太多的去描寫苦難、暴力,也沒有刻意去描寫在苦難中苦苦掙扎的人們。

加西亞·馬爾克斯所寫的都是很日常的東西,他運用了很通俗的語言對話來展開這個故事,慢慢勾勒上校這個人物形象,但當你讀完這本小說,你完全相信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相信他對苦難描寫的真實。

上校打開咖啡罐,發現罐裡只剩下一小勺咖啡了。他從爐子上端下鍋來,把裡面的水往地上潑去一半,然後用小刀把罐子裡最後的一點兒混著鐵鏽的咖啡末刮進鍋裡。

僅僅是開頭,我們就知道了一件事情,上校家真窮啊!

僅剩的這點咖啡,上校留給了妻子。

上校家的貧困遠遠不止這些,他們一度窮困到上校的妻子好幾次都是把砂石撒在鍋裡假裝在煮飯。

當然,上校家的困境遠不止貧窮這麼簡單,上校的妻子患有嚴重的有哮喘病,上校的腸胃病也在十月不斷地發作,上廁所就像把腸子拉出來一樣。

最重要的是,他們唯一的兒子,在一次鬥雞比賽中被槍殺了。

"那雙鞋早該扔了,還是穿那雙漆皮靴吧!"

"那雙就像是沒爹沒媽的孩子穿的一樣,"上校抗議道,"我每次穿上它們就像剛從收容所裡逃出來似的。"

"我們本來就是沒兒沒女的孤老嘛。"妻子說。

平實樸素的日常對話中把上校老兩口的生存的困境展露在讀者面前:極度貧困,無兒無女,孤獨終老!

我們不禁想要弄明白,上校為何如此的窮困?

畢竟,上校曾經是一個戰士,他曾經為共和國戰鬥過,他做出過貢獻,但他的晚年怎會過得如此地悽慘呢?

這就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想要告訴讀者的事實。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從小說追溯到現實,那麼,上校極有可能就是參加過千日戰爭。

1899年— 1902年, 哥倫比亞保守黨與自由黨之間進行的歷時千餘天的內戰, 1902年 11月, 烏里韋· 烏里韋將軍為首的自由黨宣佈投降, 戰爭結束。

此次戰爭是哥倫比亞獨立後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內戰, 死亡近 10萬人, 國民經濟受到嚴重消弱。

這一場內戰給人民帶來的創傷更是難以言說,而內戰結束後,哥倫比亞人們遭受了軍事獨裁政府的鎮壓,上校就是陷入苦難中的一個縮影。

對於極度貧困的上校老說,撫卹金是他全部的希望,是他和妻子晚年的救命稻草,然而,政府曾經答應給上校的撫卹金卻成了一句空話。

他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才意識到,自從內爾蘭迪亞投降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得到一分鐘的安寧。

無盡的等待,變成無盡的絕望。

加西亞·馬爾克斯對困難的描繪十分克制,在《沒有給他寫信的上校》中,他沒有直接抨擊帶給人們苦難的源頭,他十分克制地通過塑造上校這一個人物來告訴我們這個真相。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即使陷入苦難,也滿懷著希望。

在《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中,在加西亞·馬爾克斯這樣來描寫上校。

上校不像鸚鵡,他是個枯瘦的老頭,渾身的硬骨頭就像是用落定螺帽接起來的一樣,唯有雙眼倒是炯炯有神,看上去才不像在福爾馬林藥水裡泡著的。

上校是一個身患疾病的七十五歲的老頭,他疾病纏身,極度的貧窮讓他吃不飽飯,因而枯瘦如柴,但他的眼神彷彿若有光。

上校對撫卹金的到來充滿了希望,他總是在每個星期五的時候去郵局等待信件,一等就是十五年,即使別人委婉地告訴他,信件不會來的,撫卹金也不會來,他依然充滿著希望的繼續等待,而我們知道,沒有人會給上校寫信。

除了撫卹金,鬥雞也承載了上校的希望。

人們興高采烈地從看臺上湧進場子裡。上校觀察著這一張張熱情、椒切而又生氣勃勃的面孔。都是年輕人,彷彿全鎮的年輕人都聚集在了這裡。他恍恍惚惚,似又回到了那業已消逝的記憶中的某一個時刻。

上校劈手奪過鬥雞……他覺得此生從未抱過這麼活蹦亂跳的東西。

在這一刻,上校打消了賣掉鬥雞的決定,他決定好好餵養這隻鬥雞,讓它在四十四天後給他帶來榮譽和金錢。

一場鬥雞,讓上校看到沉寂了十幾年動亂的小鎮,彷彿活了起來,他感覺到了他又回到了以前,他打著傘帶著妻兒去看錶演的情景。

與其說這是上校的希望,不如說這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期望,在拉丁美洲這片土地生活的人們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未停止,加西亞·馬爾克斯通過《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將這種願望擲地有聲地表達了出來。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讀《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時,所有人的目光都會集中在上校身上,上校正直、直率、純真,有時候還很孩子氣。

生活在苦難中,能堅持本心的是需要多麼堅韌的心智。

在吃不上飯的日子裡,上校的妻子偶爾抱怨上校死要面子活受罪,抱怨他在年輕的時候,不為自己謀求一點私利,比如謀一份還算過得去的差事,這樣,也不至於老來窮困潦倒,食不果腹,但是上校並保持著沉默,在這裡,上校精神上是孤獨的。

自從他的 同黨們被殺害或被趕出鎮子後 ,這裡是他唯一的庇護所。從那時起他就成了一個孤單的人 ,除了每個星期五等待信件外 ,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

但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上校的妻子,在那個寫動盪的日子裡,陪伴了上校40多年,她的孤獨誰來為她申述呢?

每天計算柴米油鹽如何分配的並不是上校,是陪伴上校40多年的老妻子,她患著嚴重的哮喘病,在多少個沒有米下鍋的午飯時間,她在鍋里加上一些砂石,假裝做飯,為了就是保住上校的體面。

吃午飯時,上校看出妻子一直強忍著不讓自己哭出來,這教他頗為吃驚。他知道妻子生性倔強,而四十年的苦日子把她磨得更加倔強了。就連兒子死的時候她也沒掉過一滴眼淚。

因為每天負責著吃喝問題、料理家務,所以妻子的想法更實際,因而,妻子多次勸著上校把鬥雞賣掉,先解決掉眼前的困境。

上校像抱著希望一樣把鬥雞抱回來,然而,鬥雞吃什麼呢?他們又吃什麼?

在這一點上,妻子清醒地認識到,鬥雞可不一定會在四十四天後的比賽一舉奪魁。

所以,妻子絕望地追問上校,在這四十四天裡面,他們吃什麼?

上校自覺心靈通透,坦坦蕩蕩,什麼事也難不倒他。

他說:"吃屎。"

小說在上校擲地有聲的回應中結束,我們讀到最後這一句時有一種很過癮的感覺,餘韻無窮。

然而,生活並不會因為這一句"吃屎"而停駐,等明天早上,上校醒來,他依然得面對他們已經窮到沒有飯吃的現實。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裡,承受苦難的,並不僅僅有上校,上校的妻子亦如上校那般,從某種意義上講,上校立在人前,而妻子則是他的影子。

妻子如影隨形,面對苦難,上校並非是一個人在負重前行,上校和妻子像兩隻留在淺灘的游魚,相濡以沫。

這也是《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裡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