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要搬新家了,和媽媽一起整理東西。

媽媽埋怨:“你這個敗家子,亂買一氣”。

我委屈:“這大多都是你女婿買的,怎麼能怪我呢!”

媽媽生氣了:“我女婿可憐的,你要上天,就趕緊搭梯子,若能騰出手,再把你往高舉舉。”

“女人家,要精打細算。”媽媽語重心長的教誨我。

仔細一想,媽媽說的確實是事實。結婚這30年,我渾渾沌沌不加思量,像極了“猴子掰包穀”,一路掰一路丟。自己浪費錢財不說,竟然沒有意識到老公一路都是我的幫兇和同夥。

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滿滿三紙箱的《讀者》,我愛看不假,但都不是我買的。從1989年開始,老公一月一本在縣郵局買,有時為買一本能跑兩三趟。每年12本,一本不少。2004年9月有了《讀者.原創版》每年就成了24本。老公從《讀者文摘》買到《讀者》;從每期購買月刊到整年訂購雙月刊;從過去每本0.5元到現在每本6元,一期都沒有錯過。其實,我也阻擋過,“孩子上大學了,你工作太忙,就剩我一個人看,我們單位同事有,我可以藉著看。”但老公不聽啊!說,“只要你喜歡,咱就一直訂著!”

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這兩本火花集當年可是花了不少錢的。我開始收集是不花錢的,碰巧誰家用完了,我就問人家要來,還有個別是路上撿的,當然收集的進程很慢。結婚後,一個人的愛好就變成了兩個人的愛好,把碰巧變成了購買。老公隔三差五去買火柴,售貨員阿姨知道我們是為了收集火柴盒,就挑不同圖樣的火柴放在一起,給我們留著,我們特別感激她。晚上我們把火柴盒拆了、展開、壓平、裝在集郵冊裡。幾年下來共有294張。完整的有11套,最可愛的是《十二生肖》,最美得一套是《紅樓金陵十二釵》,國畫《梅蘭竹菊》最精緻。當年,我們缺錢,但沒有外衣的“光棍”火柴氾濫成堆,分裝在信封裡給親戚朋友送。給售貨員阿姨送的不是火柴棒,是我用火柴做的一幅粘貼畫《舞》,裝在玻璃鏡框裡 ,阿姨可喜歡了。擺在櫃檯給朋友顯擺,顯擺的結果是,被她的朋友強行拿走了。要我再做一副送她,和她一起上班的同事湊過來,說也給她做一副,好吧!作畫,火柴是物盡其用不花錢,可玻璃框裝裱花去了生活費的一小半,就只能省吃儉用了。

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現在想來,當年傻傻的,月工資就百十塊錢,缺吃少穿,竟然捨得花錢買那些無用的東西,不要說媽媽批評,現在連自己都想不通了。媽媽批評的對,收集火花幹啥用?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用!老公好像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出差總不會忘記在附近的商店挑火柴,當然賓館的火柴盒也會被蒐羅回家。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興高采烈的展示、講解他的火柴。其實,有的不是很好看,我都忽略不計,畢竟是他費心挑的,就誇他買的好,老公得意的樣子像個小朋友,恨不能長個尾巴搖搖!

2000年流行氣體打火機了,它的普遍使用代替了火柴,慢慢火柴就退出了市場,我們也就結束了火花的收集。如果延續到今天,火柴像服裝一樣材質多樣,花樣翻新,怕是我們家早都破產了。這裡我要感謝發明氣體打火機的人!

我們家當年火柴“光棍”成堆,被脫了外衣的“糖精”也是成群的。

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老公是最愛吃糖的,說小時候的願望是長大掙了錢,就買多多的水果糖吃。上班後第一月工資發了,果真就買來3斤水果糖回來,放了半抽屜,幸福感爆棚。他喜歡糖的甜蜜,我喜歡糖紙的美麗。他吃過的糖紙只要是不重樣的就一定給我留著。 我們把糖紙洗乾淨,泡在水裡,褶皺舒展開來,然後貼在玻璃窗上,等待著它幹了後再輕輕揭下來,糖紙平整如新,然後夾在書裡面。每張小小的糖紙的設計都獨具匠心。糖紙有多種形狀,有的是長方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還有圓形的、圓形鋸齒花邊形的。色彩、花紋、圖案各不相同,有孫悟空騰雲駕霧去西天,有荷花綻放水漣漣,有紅梅枝頭喜鵲相視對歌,有直線交錯的大小網格。每當看見流行的“巴寶莉”系列,我就想到我書中那一枚簡約漂亮的格子糖紙。

最初是我等老公吃了糖,把糖紙給我。後來他買一包糖回來,我就先下手,挑出不重樣的糖。把糖統統剝出來裝在罐頭瓶裡留著讓他慢慢吃,把我的糖紙一次性批量製作好。現在有瓶裝的糖了 ,我斷定:最早的瓶裝糖誕生在我的宿舍裡。就這樣老公的吃糖的幸福感,讓整瓶整瓶的“糖精”們給整沒了,他說看到整瓶整瓶的水果糖就發愁,“猴年馬月才能吃完?”老公慢慢就不愛吃水果糖了,說是我禍害的。

“糖精”們無法消滅,糖紙們就無從得來。300張美麗糖紙的收集告一段落。二十年後的報道說飲食要少糖、少鹽、少油炸 。我對老公說:“要不是我收集糖紙,你肯定吃糖過量了。 為了表示對我的感謝,你是不是應該吃些糖,送我些糖紙呢?”我說錯話,鼻子差點被捏掉了。

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也許是受媽媽的影響,雖然算是個知識分子,可骨子裡就愛織毛線、做針線,特別喜歡手工做的端午節的香包。1990年,兒子過第一個端午節,我就想親手給他做香包。老公回家找我婆婆要來碎布、彩色絲線、香草末、棉花。晚上孩子睡著了我就開始設計、裁剪、縫製。最初做了一個簡單的柿子,沿著金黃色的圓形布走一圈針腳,裡面填上棉花,讓後收線就成了一個圓球,用黑線勾勒成四部分,柿子就做好了。剪四個一樣大小的綠色正方形,對角折,再對角折,就是一片葉子。四片圍在一起,做好的柿子放在中間縫起來,柿子就做成了。香包好不好?流蘇說了算。做流蘇,就剪一個8釐米長的硬紙板,然後把紅色絲線纏繞在硬紙板纏20圈。用同色的紮緊。一端留著最後與柿子相連。然後從硬紙板上取下來,捋成一股。那線的另一端開始繞線,一圈挨著一圈,不要有空隙,不要重疊,繞到合適的長度後,把線穿過開始留下的那個線環,然後把頂端線環的那根線用力向上拉,把線頭拉緊繞好的線圈裡面,再用剪刀把流蘇剪齊。老公誇我做的真漂亮,我有些飄飄然。就每天晚上做一個,老公學會了做流蘇,積極的參與幫忙。到端午節時,我們一共做了9個。端午節兒子戴著黃色的柿子,用線纏的五彩粽子,他的屬相小紅馬,還有小白兔,小熊貓等。同事都驚訝我還會做這麼好看的香包。那天老公的幸福沒有藏住,因為兒子可愛,老婆手巧!

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1993年,我們縣城就有賣香包的市場了,我們去逛,發現有一位老婆婆用一根二尺長的竹子挑了一排排香包,做的真精美!二話不說就全賣下了。有的很簡單,像《蠶食》,用墨綠的絲線勾了一片桑葉,用白色絲線勾了一隻蠶寶寶在上面吃葉子,葉子被啃出了一個小豁口,蠶寶寶扭動著身軀,歪著頭使勁的模樣和我養過的蠶一樣一樣,逼真的像照片!有的很複雜,像《螳螂撲蟬》,下面的褐色的蟬胖嘟嘟的,瞪著圓眼鏡做最後的掙扎,翅膀用細線勾出薄薄的、透明的翅膀。背上的螳螂細腰骨感,舉著的大刀腿,是鐵絲擰的芯,外面用線密密挨挨的纏著,剛勁有力。做的小老虎只有雞蛋大小,工藝是最複雜的,前右爪向前向上放伸展著,左後腿向後用力蹬著,婆婆說這是上山虎,寓意吉祥。確是一股向上攀爬的架勢,惟妙惟肖。用豬鬃做的鬍鬚根根分明,額頭的王字清晰可見。買了29個,花了半月的工資,很貴,亦很值!我在縣上工作的時候,每年端午節都要一個攤位一個攤位挨著去找、去挑,喜歡的都統統買回來。在床上擺一圈,拉著老公一遍一遍的欣賞 ,高興的抱著兒子轉圈圈。到咸陽工作後,我就買不到了,咸陽賣的香包都是機器流水線上下來的,沒有一個喜歡的。老公就在老家幫我買,誇張的、寫意的、寫真的、形象生動的,色彩和諧的,做工精巧的、穗子飽滿的。每次拿回家,媽媽總會責備老公,

“瓜娃,年年都糟蹋錢!”

老公笑笑:“媽,沒事,你女兒喜歡。”

我則歡喜的心花怒放,老公乘機就要挾,“是不是可以抽支菸呢?”

“好吧,就一支!”此時,只能妥協。

我細細反思 ,家裡沒有攢下錢,好像都是我亂花了。

媽媽說:“買太極扇、太極劍還用了,買的這縫紉機搬來搬去都是閒物。”

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這是2008年得事,那年自己買不到可心的夏裝,要麼領子太低,要麼裙子太短,要麼沒有袖子,要麼開叉太高。就囔囔著要買縫紉機、買裁剪書,決定自己做衣服。老公去西安開會,給我捎回了一個小型電動縫紉機,帶鎖邊的,意外有歡喜。暑假瞎折騰,量、畫、剪,縫了拆、拆了縫。舊布試做,舊衣新做。一件卡其色袖子磨損的大衣改成馬甲裙閃亮登場,還不錯!喜歡黑白小格子襯衣裙,買來滿意的布做成了不滿意的裙,最後拆了改做成八片到腳踝的長半裙,搭著白襯衣、黑皮鞋,開學第一天達成了自己想象中的裝扮。最拿手的是做各種半裙,長的、短的、A字的、八片的、喇叭的、休閒的、職業的。喜歡一款赫本款的連衣裙,背後的拉鍊總也裝不好,做的脖子都疼,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改成了圍裙。做衣服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後來縫紉機就被束之高閣了。

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暑假裡,一時起興寫了幾篇散文,幾首詩發表在《咸陽日報》上,老公說我有寫作天賦。一篇稿費只有10元,老公就獎我100元,鼓勵我好好寫,到時給我出本書。還給我註冊了《今日頭條》,買了打印機,手提電腦,一個專業作家的裝備。我受到極大的鼓舞,一年發表了54篇。後來好久都沒有作品發表,有點沮喪。老公安慰說:“沒關係,又不是職業作家,什麼時候想寫了再繼續。”

去年,我說想要學游泳,老公就陪我挑泳衣選泳鏡,辦年卡。我誇下海口要自學成才,老公不知轉給我多少個游泳教學視頻。可我只學會了蛙泳,吹牛要學會的蝶泳、自由泳沒有嘗試就不了了之。

看看還要搬往新家的鋼琴、古箏、瑜伽球……,深深感到媽媽說的是對的,我已過半百,著實不能再隨心所欲,想一出是一出。

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把那些年輕的日子都收藏起來 ,是該修煉一段成熟的歲月了。

“聽媽媽的話 ,不讓她憂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