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歸因,淺談“歸因偏差”?

因果關係是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又十分重要的認知現象,是認知領域最重要的關係之一。正確歸因,對個人理解和控制環境、實現成長有著重要作用。但由於主觀認知能力和客觀因果的複雜,“歸因偏差”便成為一個普遍現象。錯誤的歸因,不僅會導致事情的失敗,還容易形成偏見,自我設限及固化思維。

心理學上關於歸因的理論有很多,我認為海德的相關理論具體實用,今天,結合其部分理論,用案例探討關於常見的6種歸因偏差及如何正確的歸因。

一、什麼是歸因

1、歸因的定義

歸因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的推論過程。具體的說,就是觀察者對他人的行為過程或自己的行為過程所進行的因果解釋和推論。

2、歸因的動機

海德在《人際關係心理學》書中有個簡單又切中要害的論述:“人有兩個強烈的動機需要,一是形成對周圍環境的一貫性理解,二是控制環境。”

所以,“凡事得找個原因”正是由於我們需要“理解環境”+“控制環境”。通過理解和控制環境,實現更好生存的終極目的。這種歸因本身也是個體避免大腦信息模糊、混亂的重要一環。所以,不管歸因正確與否,出現了一個果之後,人們總會找出一個原因,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鏈存入大腦中。這也是為什麼歸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3、為什麼歸因偏差很普遍?

有種心理現象:我們趨向於把別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敗歸因於外因,而把自己的成功和別人的失敗歸因於內因。

比如“投資的股票漲了,說明我很有眼光,跌了,說明中國股市很畸形,信息查不清楚。”

當然這是歸因偏差的一種,偏差很普遍的根本原因是“個人有限的認知能力與事物發展的複雜程度不成比例”。

二、歸因偏差

1、牽強歸因

顧名思義,把關聯的關係當成因果關係:

“一個人愛喝酒,酒喝多了就吵架,不喝就沒事,從而認為喝酒是吵架的原因。”

2、簡單歸因

問題的果,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把問題簡化,只強調單一因素。

“2019年房價下降,是因為政策限購。而實際上它是土地供應量增加、淨流入人口減少、政策走向不明帶來觀望情緒的綜合結果。”

3、淺層歸因

把導致結果的直接原因當成根本原因。沒有深層思考,探究因果邏輯。

“一個人愛玩遊戲,老師歸因於抵不住誘惑、控制力差,而實際上,可能是成就感缺失、得不到足夠認可。”

“中國男足慘敗,是因為場上球員不積極。根本原因可能球員的選拔機制和激勵機制”

4、外部歸因

通過將問題或事件的原因,歸結為外在因素,避免責任。

“我今天遲到了,是因為該死的天下雨了。”

“考試沒考好,因為老師出出的太偏。”

5、片面歸因

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用部分原因代替整體原因。

“領導很嚴重的批評了小王,因為小王遲到了,實際上可能是小王最近的工作狀態出了問題。”

6、消極歸因

把事件的因歸在不可控的、具有穩定性的原因上。不用改變自己,不用經歷痛苦。

“我學習不好是因為我笨,我的父母都不聰明。”

“他得到領導賞識是因為他和領導關係好。”

當然,還有很多的其他偏差,這幾種特別常見,每個人身上多少會有。只是在別人身上時“顯而易見”,在自己身上時“不知不覺”。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真正聰明的人,都是自省力過人,經常自我反省的原因。

然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偏差呢?

主要原因有兩點:

1、事物因果邏輯本身就是個複雜的關係

2、個人認知侷限

為了認識必須簡化抽象處理,造成了偏差。個人思維能力不同,認知能力區別很大,不加鍛鍊進修,很難認識複雜的邏輯。

三、事件的真實因果邏輯

魚骨圖能較形象的反映因果邏輯。

魚骨圖定義:

又名因果圖、石川圖,指的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現代工商管理教育將其劃分為問題型、原因型及對策型魚骨圖等幾類。

如何正確歸因,淺談“歸因偏差”?


如何正確歸因,淺談“歸因偏差”?

這兩張圖說明兩點:

1、事件的果,都是因為各種因素綜合發展的結果。所以,簡單化因果關係是片面不客觀的。

2、這些因的作用並不同,有主觀客觀之分,也有直接間接之別。所以,不加梳理的刪減是盲目的。

什麼方法可以輔助我們正確的歸因?

四、如何正確的歸因

許多關於歸因的理論,內容不是過於理論化、複雜化,就是過於籠統。我推薦“四步法”,希望有助於大家對於重大問題的歸因。

簡單的說,就是“先做加法,再做減法”。

第一步:窮舉

把和結果有關的所有原因羅列出,不做篩選,避免主觀和自我設限,也要多聽別人的見解。

第二步:分析

對事物的因進行分析,根據作用大小、直接、間接、相關性等進行調整。

第三步:刪減

即刪減掉那些不重要的、表面的原因,留下主要的、根本性的原因。

第四步:驗證

再把找到的原因放入事件邏輯中評估、分析和驗證。

總之,歸因是人生中的一件小事,也是件大事。我們要不斷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要探尋事物發展的軌跡,理解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與物,從而能控制和改變它。

這也要求我們必須先控制和改變自己,讓自己能不主觀、不片面、不消極、精確的歸因,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控制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