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成長成不可替代的那個人

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吧。簡而言之就是你付出了好的東西都是會得到好的回報,如果你不付出,那肯定也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記得小學時候我們的語文老師跟我們說過一句話,“要做就做的最好,不做就算了”。為什麼呢?因為老師說你既然要選擇做,那就把這個事情做好,如果不想做那就乾脆什麼也別做,做好最壞的打算。這也有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感覺。

其實在職場和生活中我都是信奉這樣的觀點的,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到最好。

在我們的身邊總是有這樣的一些人,上課的時候開小差講小話,工作的時候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他們還自詡自己聰明,其實那只是麻痺自己而已。生活和現實不會因為他們的“小聰明”給他們任何退讓的。

這兩天在讀《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這本書的時候,也看到作者非常反對這種浪費時間,又毫無意義的工作態度。

文中作者提到了一些觀點,例如:胡亂做一件事情,還不如不做,耽誤了自己的時間,影響了自己能力的提高。

作者還提出,工資,一定是隨著能力起伏的。

一個人在職場中工資的高低肯定是和自身能力掛鉤的。如果你能力欠佳,估計也拿不到很好的薪水。但是,如果你掌握了某一種技術,有一個別人沒有的技能,會一件只有你會做的事,那麼你就是那個無可替代的人,自然的你的工資也不會太低。

而那些有技能有技術的人漸漸的也會發現,在市場中,有很多人需要他們的技能,他們的工資會上漲,有人會用高薪吸引他們,這時一種新的模式又開啟了,出售自己的個人時間。

當你把一份時間賣給更多的人,把一份工作做到足夠好,財富自由就變得容易了很多。

古典老師曾經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工資的秘密不是月薪、年薪,而是時薪。”

每個職場新人的第一個目的,就是從廉價出賣自己的時間變成高價出賣自己的時間。

當提高了自己單位時間的價值,也就成就了財務自由的第一步。

這是一個人才價值高於人力價值的時代,一個人的收入和努力根本不成正比,只是和一個人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你越是無可替代,你的價值就會越高。

因此可以說收入的高低取決於你是否有一技之長,是否在這個領域不可替代。

當一個人真正做到在某一領域不可替代的時候,他的個人時間也就會變得更值錢了。這就是為什麼企業會花大價錢去僱傭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因為和把自己成長成專業人才相比,購買牛人的時間,永遠是個划算的買賣。而且,在某一領域深耕的人更專業,更權威。

如果你想在某一領域發展,那就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每天抽時間去學習,在那個領域深耕,成長成那個不可替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