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蒜皮沒小事,家庭和睦靠包容

成家後,我才發現越是小事越是難以處理,處理不當會引起家庭的不睦。尤其是婆媳關係,是所有家庭關係中最難相處的。請婆婆來幫忙帶孩子住在一起後,各種習慣不同帶來的不適應才是最麻煩的。

我認為不管是的岳父母,還是公婆,只要老人來幫助兒女帶孩子都應該真心感激。但是兒女家總有一個媳婦或女婿是外姓人,跟父母們沒有血緣關係。不同原生家庭的生活習慣是不同的,當兩個相愛的年輕人組成家庭後因為愛情會包容和體諒對方;經過一些時日繁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生活,彼此磨合會漸漸形成新的家庭習慣。當夫妻兩人形成自己小家的生活習慣後必然會和原生家庭有些許不同。當我們原生家庭的父母親來兒女家帶孩子後生活在一起就會感覺有些許不習慣。再加上生活在一起總會有一個話語權和主導權的問題。比如每天買什麼菜,做什麼飯;做家務拖地是橫著拖還是豎著拖;抄菜是先放醋還是先放醬油;上衛生間是開門還是關門;家務是丈夫做還是妻子做等等。看到這裡許多人都會笑著說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有什麼話語權和主導權之爭。沒錯就是這些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小事才最讓人頭痛,不好處理。而且往往因為處理不好讓老人很生氣,覺得你不尊重他(她)不聽他的話。

真的,這是我的真實感受,無關老人是否有知識或是有無錢。我身有感受,我婆婆是知識份子,有高級職稱,事業單位退休,退休前還主持課題。可是我們住在一起後,原本平淡無奇的生活變的生動起來。我們生活的還算幸福,沒有太多的奢望平平淡淡。可是在孩子上幼兒園後生活就不平淡了。孩子在沒上幼兒園前我們自己帶的,有時忙不過來會送到姥姥姥爺家。我婆婆沒帶過一天孩子,就偶爾我們一起回婆家吃飯見一面。上幼兒園前奶奶對孩子來說是個完全陌生的生物。我們上班有時要加班,有時要出差,孩子入園後就請婆婆來幫忙接送孩子上下幼兒園,我們不在家婆婆要負責管兒子的生活。平時油鹽醬醋米麵菜肉都是我們買好,只要我們在家做飯家務儘量我和老公幹。下班後我帶孩子老公做飯,吃完飯我陪孩子玩一會就給他洗澡哄睡,然後在自己洗漱洗自己和孩子衣服,老公涮碗拖地幹其他家務。我們一個月給婆婆1500的零花錢,她的一切開銷包含衣服,鞋子,手機話費,她房子的電費物業費,暖氣費(沒有水費因為水費是上門收我們碰不到)還有旅遊費。我們這樣婆婆開始很滿意,剛在一起住的時候她很開心。後來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老人不高興了。

真是一些很小的事。我抄菜婆婆站在我身後指導,我習慣先放醬油在放醋,婆婆發現問題指導我“你怎麼先放醬油呀,要先放醋再放醬油不然味道不好的呀!”。好的下次抄菜我先放醋再放醬油,婆婆在後指導又發現問題了“你這個醋放太多了呀,這個醋我兒子買的十幾塊錢呢,不要浪費呀!”每次抄菜婆婆都能發現問題,日子一長我不幹了。我跟老公說了,老公跟婆婆說“人家抄菜做飯你不要站在旁邊指手劃腳的,累不累,做好飯你吃不就好了。”婆婆不高興了說我不懂事,不聽她的我好無耐呀[捂臉]。婆婆上廁所,洗澡都不習慣關衛生間的門,我提醒她要關門,她說我“我兒子都不管你管那麼多!”最讓我受不了的是我老公洗澡我婆婆要進去給他搓背(我老公每次都沒讓她媽進,我老公三觀很正)。我說“媽他是大人你不要進。”我婆婆說“他再大也是我兒子,你管我。”好吧我管不了。

諸如此類雞毛蒜皮的小事,時間一長我婆不高興了,說兒子有了媳婦光聽媳婦的,不聽媽的。媳婦更是外姓人,更不聽老人的。父母家是兒子家,兒子家不是老人家。

婆婆其實人很好,中年喪偶一個人把兒子帶大。將我老公教的很好,很有責任和擔當,一直是婆婆的驕傲。平平順順上大學,畢業工作,戀愛結婚生子,沒有讓婆婆操什麼心。可是從和他戀愛開始到現在15年了,老公的情感重心逐漸轉移到我們這個小家上來了。可是婆婆的情感重心依然在她兒子身上沒有轉變。她想和我們住可是她的習慣與我們有些不同,所以我們都彆扭。我也勸她找個伴可她也沒有碰到合適的。

現在我勸老公對婆婆多些關心,我們當著婆婆面儘量不做親蜜動作,比如不牽手,不給對方夾菜等。反爾讓老公多給婆婆夾菜,多陪她逛街,等等。現在在老公的陪伴下婆婆又像以前一樣開心了。

緣份來之不易,相互包容,一路與愛的人一起相扶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