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菜”與“大地菜”的區別在哪?種地41年的老農民透漏真相

我們去市場買菜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有人吆喝“大地蔬菜便宜了5元1斤”,但是旁邊的人吆喝同樣的蔬菜他賣3元,但是3元的大棚菜卻沒人買?這是為啥?大地蔬菜與大棚蔬菜的差異在哪裡呢?我們都知道一句話“物以稀為貴”,當然了,大地蔬菜就是那種產量特別少的,也是我國從幾千年前就試用的種植方式,而大棚蔬菜也稱之為溫室菜,從大棚裡種植出來的蔬菜產量遠遠高於大地菜甚至10倍。所以就抓住人們的心理,產值越少就越好,但是“物以稀為貴”就是真的好嗎?我們不妨往下看看,你就什麼都知道了!


“大棚菜”與“大地菜”的區別在哪?種地41年的老農民透漏真相


大地蔬菜:

大地菜又叫露天菜,我們都知道是由傳統露天模式栽培出來的蔬菜,但是現在的大地蔬菜是越來越少了,市場上幾乎沒有大地菜這一說了,因為首先這種蔬菜產量低,所以成本也低,不過因為是露天菜,所以容易吸引害蟲,有句話怎麼說“農民種植蔬菜30天,種植1天,澆水1天,結果1天,打藥27天”。由此見得大地菜的農藥汙染是非常嚴重的,那麼農藥汙染那麼嚴重,為什麼有些人喜歡追求大地菜呢?這是因為他們認為同樣大小一片土地,這一個產量100斤,另一個產量5000斤。你說這土地哪有這麼多營養,羊毛出在羊身上,當然是產量100斤的蔬菜好了。

對此有關專門做了一個有趣的鑑定,他們分別在市場買了大地菠菜與大棚菠菜拿回去檢測營養成分。你們猜結果怎麼著,大棚菜內所含的營養成分遠高於大地菜,另外大地菜檢測到的重金屬含量與農藥殘留物汙染嚴重超過國家標準!由此見得,並不是少就一定好,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物以稀為貴”,有時候我們可能只是單憑自己的感覺去判斷,因此我們要學會利用科學的經驗去判斷!


“大棚菜”與“大地菜”的區別在哪?種地41年的老農民透漏真相


大棚蔬菜:

大棚蔬菜聽名字我們就能知道這個培育方式是利用棚室栽培技術所種植出來的蔬菜,大棚種植主要栽培類型有以下幾種:拱形塑料棚、遮陰棚、地覆膜棚以及小拱棚。拱形塑料棚是有一種特殊的隔熱塑料材質把他們搭建到種植的土地上面,形成一個拱形因此得名,也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種植方式。

大棚蔬菜因為無需怎麼管理還不生蟲害,所以現在也成為種植的一種“潮流”。他的特點有很多,比如說可以延長蔬菜的生長期,而且還能提前種植,推遲生長。另外也能提高蔬菜生長的質量品質,極大的增加了蔬菜的產量,這樣也能極大了供應目前我們日常的需求,不然我國那麼多人口,一天得吃多少蔬菜?但是種植的蔬菜才多少?這樣會更具有產業化標準化。所以說還是提倡大棚菜。在生活中我們應該使用科學的力量去做某些事情。


“大棚菜”與“大地菜”的區別在哪?種地41年的老農民透漏真相


生產產值與效益:

“大棚菜”與“大地菜”是現在科學與之前的生產經驗成為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前者是高投入、高產出、高收入,而後者是低投入、低產出、低收入的區別。而且種植“大棚菜”要比“大地菜”效益大得多,所以可以看出大棚菜才是農村新產業的一個風向,包括現在很多畢業大學生都回家種地了,不是因為種地不掙錢,而是因為自己怎麼做,怎麼思考。


“大棚菜”與“大地菜”的區別在哪?種地41年的老農民透漏真相


總結觀點:

“大棚菜”的蔬菜賣相看起來是相當不錯,因為看著乾淨,與“大地菜”相比,首先外形大地菜就輸了,因為大地菜一般都是“歪瓜裂棗”,而且特別表面不光滑,特別泥濘。但是有的人偏偏不信這個邪,說那些看似外形好的蔬菜都是轉基因蔬菜,對此小編想說轉基因的種子都是從國外進口回來的,那費用都是相當大的,不是一般種植農民能做的,一般都是研究或者實驗新品種採用轉基因,所以說物以稀為貴這句話還真不是絕對的。


“大棚菜”與“大地菜”的區別在哪?種地41年的老農民透漏真相


看完之後,你們以後還會花高價錢購買“大地蔬菜”嗎?是不是感覺自己被騙了。本篇文章即將結束,如果你還有不同的更好的觀點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以供大家交流討論,也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更新一些三農科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