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從我市開展創建衛生城市活動以來,城市和農村的衛生環境都發生了可喜的改變。

最近,我們“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欄目接到群眾舉報稱就在臨川區的石鼓村委會的楊鐵村,有一條小溝,常年汙水橫流、臭氣熏天,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情況到底是怎樣的,為此,我們欄目的記者前往石鼓村委會的楊鐵村探個究竟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這個村距離市中心大約10公里,走進村裡,記者就聞到了一股臭味。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村民:(對你影響大嗎?),臭是從早到晚的臭,天氣熱就更臭。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鄧女士:你早十天半個月來,站都不能站,不知道多臭。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村民告訴我們,由於前段時間連續降雨的沖刷,眼前的這條小溝裡的水看似已經算是乾淨了很多,但在水邊站立數秒,立即讓人感覺頭暈目眩,噁心作嘔。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村民:做豆腐的水。(主要是做豆腐的水?)嗯,往這裡排,

水都是黑的。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據瞭解,這條小溝不僅是附近近百戶村民未經過任何處理的生活汙水排放渠道,還有一戶豆腐坊長年在溝渠內排放的廢水,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條臭溝。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在這一幢房子的房前屋後,也堆滿了垃圾。裡面不光有廢棄的輪胎、鐵器、報廢的拖斗,還有各種生活垃圾。有人告訴記者,這些垃圾原來是一個收廢品的村民收來的,可是這個收垃圾的人已經去世了,垃圾堆也沒人管。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村委會許主任:每個村都請了兩個打掃衛生的。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村委會張姓幹部:(你們向上級反映過這些問題嗎?)沒有具體反映過,我們就是每年掏溝。

針對記者反映出來的問題,10日一大早臨川區上頓渡鎮迅速行動,組織力量對村莊各處陳年垃圾、堵塞排汙水渠以及房前屋後衛生死角進行徹底清理,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經過整治後的村容村貌已有很大的改觀。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臨川區上頓渡鎮石 鼓村民 章玉民 :就是變化相當大了,

臨川區上頓渡鎮石 鼓村民 黃賡:我感覺變化非常大,像這個房前屋後都乾淨了很多,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到發稿時間為此,上頓渡鎮已對轄區27個村委會進行了深度環境整治,並先後清理陳年垃圾20多噸,整治垃圾死角46個。

“五察五治糾作風”監督專欄:臨川區楊鐵村有條“龍鬚溝” 加大整治沒商量

做事講的是認真,任何事只有認真對待壞事也會變成好事,環境整治不是走過場,而是一項十分艱鉅而又長遠的工作,在這項工作中我們要做到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不斷細化工作方式,突破治理瓶頸,工作是趕出來的,我們的幹部要有強化擔當意識,確保農村環境衛生常清理、長保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