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對於科技公司,創新文化是第一位

作者 | 高飛

來源 | 賽博故事(cybergushi)

楊旭:對於科技公司,創新文化是第一位

“2020年的春天確實不太平凡,就像我們今天見面的方式也非常特殊”,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講這番話的現場是一場網絡會議。由於疫情期間,見到的人基本都戴著口罩。所以視頻會議時,和楊旭進行的不戴口罩的“對面訪談”,反而多了一份親切感。

阻擋病毒的口罩,也是現今世界的縮影。如果世界真有黑天鵝,2020年開年的這一隻恐怕是史無前例的。所以一句話正被反覆提起——“現在唯一的確定性,就是環境的不確定性”。

確實,從牽動社會的疫情,到影響經濟的貿易,再到帶動轉型的技術,主要環境要素無一不處於變化之中。不過越面對不確定性,人們就越希望得到“決斷”的確定信息。在轉型時代,應該抱有何種理念、秉承何種價值、基於何種動力。

在科技產業,楊旭,是詮釋這些問題的合適人選之一。他是耕耘中國科技產業多年的老兵。我們可以用一個長句子來描述一下——從25年前PC時代,楊旭擔任英特爾中國區OEM總經理開始,他就一直在做將英特爾的技術生態,對接到蓬勃發展的本土產業、行業的工作。25年過去了,中國很多科技公司的成長,很多企業的信息化,以及英特爾在中國的發展,都得益於這些良性互動。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點,楊旭自然也有對產業的新思考、新判斷。但可以事先總結的是,無論環境因素如何不確定,他依然對產業發展持有樂觀。“我們(英特爾)30多年前,就在中國製定了長期發展戰略,在過去不斷得到驗證;(雖然)也有很多挑戰,但得到的經驗是不畏危機,勇於投入,通過快速學習、駕馭變革”。

無疑,當下的情景,產業需要這些思考和判斷體現的篤定和樂觀。

抗擊疫情:本地經驗和全球實踐

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任何公司都要考慮兩個基本問題。

第一,要保護員工的安全,這個與包括公司內部的管理,包括國家、政府一系列的管控措施要遵守。

第二,在這一系列的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在保證員工安全的情況下,再考慮能不能正常運營。

從這些角度,英特爾在中國成都和大連的工廠,在全球都有表率作用。國內工廠探索出一系列保護體系,比如階梯性降低員工密度;控制員工安全距離。

在疫情擴散之後,英特爾工廠所在的其他國家,比如馬來西亞、愛爾蘭等,因為得知英特爾在成都、大連的成功抗疫實踐經驗,給了特殊批准,讓工廠可以繼續運營。這體現了經驗的價值,也體現了包括中國工廠在內的全球製造體系、製造網絡系統的重要性。最終,這保證了疫情期間英特爾90%以上的產品出貨率。

英特爾是一家科技公司,但是很多人其實忽視了它同樣是一家半導體行業的精尖製造公司。精尖製造是英特爾在中國很重要的業務板塊。成都工廠,是英特爾最大的封裝測試基地,代表了英特爾在這方面最頂尖的水平。大連工廠,從最初的芯片組業務轉型到戰略的存儲業務,正在從96層的3D NAND過渡到144層的3D NAND技術,標誌著3D NAND產業在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當全球居民都被禁足的情況下,無論從居民娛樂需求,還是技術追蹤、抗擊疫情角度看,這些數字基礎設施的持續供應,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楊旭介紹的全球經驗分享,讓我想到英特爾在工廠中的精確複製理念——即為了確保產品的一致性,英特爾有一套體系,確保在建立新工廠的時候,將之前的成功模式精確複製,並持續改進,以備後續複製。

顯然,對全球化公司而言,一定需要完整的理念,支撐全球運營,服務全球客戶。

價值:“智能X效應”

在當下這樣一個時間點,對於技術對行業的價值賦能,楊旭提出一個新說法——“智能X效應”。

在這樣一個萬物智能的時代,楊旭為“X”(效應)賦予多重含義。

  • 首先,X可以代表各種物,智能的物,會有越來越多“智能的物”連到互聯網上。
  • 其次,X代表增值。“智能的物”不斷產生數據,這些數據將為產業增值,成為產業創新的X效應,帶來指數型增長機會。
  • 最後,X還有滅絕(extinction)的含義。如果企業沒有抓住智能機遇,就可能被“滅絕”。

楊旭例舉了“冰箱智能化”的例子。如果在疫情期間,有一臺智能化的冰箱,它不僅可以告訴消費者裡邊存了什麼,缺乏什麼,還可以告訴農場、食品供應鏈,消費者正在和即將需要什麼,實現整個農場到餐桌的產業鏈增值。

智能X效應,同時體現在直接抗擊疫情上。從醫療救助,到在線診療、影像分析、基因組分析等等。而“智能X效應”的核心是數據。從智能家居、冰箱、家電、到智能工廠,邊緣設備,數據爆發無處不在。當萬物皆是計算機,在2023年之前,全球數據量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5%。數據是推動經濟結構轉換的關鍵因素。

楊旭認為,數據所創造的市場機遇是巨大的,在英特爾熟悉的傳統PC產業,是300億規模的市場,而到2024年,數據會創造一個3000億規模的市場。英特爾的具體業務,也在從 “以PC為中心”,轉換為“以數據為中心”。

不過數據的大規模爆發,當然為承載數據的數字基礎設施提出了挑戰。

“新基建”:催化劑創造新動能

今年3月4日,國家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的號召。

楊旭認為,“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催化劑,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轉換,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的機會。在新基建之於技術領域,其本質,是通過5G、AI等手段,推動數據產生和數據增值所產生的增值業務。和“舊基建”相比,它最大特點不是基礎設施建設本身,而是如何利用其承載的數據,服務於生活、生產。

新基建的核心,是技術。楊旭認為,過去這麼多年,摩爾定律發揮了巨大作用,推動晶體管數量增加了100萬倍,處理能力提高了45萬倍。英特爾還在源源不斷的推動一系列行業標準,如 Thunderbolt、ODCC、RSD等,推動產業協同創新。

5G也是建設新基建的關鍵技術。它不是類似2G到3G到4G,服務於手機提速,服務於人上網的技術演進,而是解決物上網的技術演進:第一是解決物的聯網;其次是解決海量數據的傳輸,讓無人駕駛,智慧城市等增值應用場景成為可能。

楊旭看好新基建的前景,過去的經驗或可做證明。此前,國家最基本的寬帶投入,就讓每一個人成為受益者。楊旭說,在疫情期間,“我在家辦公這麼長時間,無論和國內員工開網絡會,還是國外員工開網絡會,帶寬沒出過問題,這就是多年來新型基礎設施投入的價值“。

中國的數據量是最大的,中國在新型基礎設施的投入是持續的,所以楊旭認為,在數字經濟浪潮中,中國市場不是在“跟”,很多地方是在“領”。

談及面向全球化出現的貿易紛爭,楊旭認為,全球化過程中,彼此有分工,但不是為了取代,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補。

創新文化:立足科技產業的“基礎”和“宏願”

英特爾有半個世紀(52年)的歷史,期間收穫無數,自然也面對過無數風雨。

科技公司何以立足於科技創新前沿?面對機會,面對挑戰,如何決斷,什麼是一個偉大科技公司的靈魂?楊旭認為,創新文化,是科技公司的根基所在。

這些創新文化包括:

第一,有前瞻性和原創精神,見別人所未見。

第二,有試錯能力,“錯誤”也是一種收穫。

第三,客戶至上,技術要轉化為客戶認可的價值。

第四,有帶動產業鏈,建立生態的能力,協同創新。

第五,全球化視野。

如果說文化是一個公司的三觀和根基,宏願則是指導一個公司運營管理和服務客戶的指南。

英特爾也定義了公司的新宏願——“致力於創造改變世界的技術,造福地球上的每一個人”。

楊旭說,“這是比較準確描述英特爾企業靈魂的一句話。”

創造改變世界的技術,自然需要上述“創新文化的支撐”,比如「前瞻性」和「冒險精神」。創造改變世界的技術,更需要持續投入,不僅是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投入,在金融危機,在疫情期間,還要堅持投入。

英特爾「企業宏願」後半句,也讓我想到微軟的「企業宏願」——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組織,成就不凡。兩者都強調了為“每一人”創造價值,這似乎也體現了全球化科技公司的共同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