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新作:年度最佳動作片,《速激》對比這部就如小學生

序言:1963年,福特的老闆亨利·福特二世與法拉利創始人恩佐·法拉利談判的,由福特收購法拉利賽車部門的交易由於過度苛刻的附加條款而以失敗告終。被激怒的福特當即決定打造自己的賽車團隊,並立言將在每年一度的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擊敗法拉利。

貝爾新作:年度最佳動作片,《速激》對比這部就如小學生

《急速車王》由兩位影帝級大咖克里斯蒂安貝爾馬特達蒙主演,如果只看影片的名字,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順手劃過,換言之,如果不是因為這兩位主演,我可能就不會在意這部電影了。

貝爾新作:年度最佳動作片,《速激》對比這部就如小學生

影片自上映以來,目前各個專業影評平臺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可謂是零差評。

但是,這樣口碑好到爆的電影,卻叫好不叫座,目前《極速車王》上映一週多,全球票房才6400多萬,而影片預算是一億美金,別說盈利了回本都顯得挺吃力的。

小編覺得非常可能是影片名字的鍋,如果叫《死亡賽道:終極一戰》或者《賽道豪情:決一死戰》觀眾可能會更買賬吧······哈哈哈哈哈~

《極速車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時間背景放在1963年,福特汽車想要突破汽車市場高端品牌形象,打算收購資金短缺的法拉利,但卻被法拉利擺了一刀,還順便羞辱了一番福特。福特老總亨利.福特二世決定不惜重金打造福特賽車團隊,挑戰勒芒24小時耐力賽,於是福特公司聘請到了卡羅爾.謝爾比,由馬特達蒙飾演,謝爾比曾經是1959年的勒芒大賽冠軍,但由於心臟病退休。

貝爾新作:年度最佳動作片,《速激》對比這部就如小學生

於是謝爾比找到了脾氣古怪在生活線掙扎賽車機械師肯.邁爾斯,由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

貝爾新作:年度最佳動作片,《速激》對比這部就如小學生

這兩位演員為我們貢獻了鬆弛和毫無表演痕跡的真實演出,尤其是克里斯蒂安貝爾,他已經不是第一次為了角色自虐瘦身成這樣了。貝爾絕對吃過橡膠果實!!!是橡膠人!!!

影片的主線主要就是從這兩位人物的視角展開,戲劇性的講述這兩人如何打造一輛賽車級的福特汽車,來贏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冠軍的故事。

整部電影可以分為三條線:

賽車

福特老闆畫了一個圈,說要買下法拉利整條生產線。憑藉著超強的砍價能力,福特把法拉利的整體售價從1800萬美元砍到1000萬美元。

出現經營危機的意大利人對於被收購喜聞樂見,唯一要求是被收購後能繼續掌控賽車設計。而福特最想要的就是法拉利的賽車業務,想借此改造一下品牌形象,從廠妹轉型勝利女神。傲嬌意大利人甩下一句:“我們要去吃午餐了!”,這個交易就黃了。

被意大利人羞辱是“在路邊小工廠製造破車的小胖子”Henry Ford II氣得決定自己設計賽車,並且要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裡拿到冠軍。而在1960 -1965年,法拉利已經連續6年獲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

福特高管Lee找到汽車設計師馬特達蒙,馬特達蒙則找來了自己最信任的朋友貝爾當賽車手。

一波三折之後,最終福特GT40在1966年拿到冠軍。福特GT40,40是指車身高40英尺,GT是grand touring,相傳歐洲早期貴族會派車隊送自己的接班人去領地視察,當時的排場講究馬匹數量和舒適車廂,演變到現代社會就變成了講究動力和舒服性能的GT車款。

至於片中頗有商業眼光的Lee,在熒幕之外他也有一段故事。1956年福特銷量明顯下降,當時身為費城地區銷售副經理的Lee提出了一個堪稱花唄祖師爺的方案:“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汽車”。如果有人想買一輛1956年生產的福特汽車,只需要先付20%貸款,剩下的部分按照每個月56美元的辦法支付,三年內付清即可。

這個方案使得三個月內他所在的區域銷量提升至全國第一。Lee在大學時曾經立志“要在35歲擔任福特公司副總裁”,他在36歲完成了這個目標。

老闆Henry Ford II則揹負著家族企業的重擔,爸爸給的名字使得他不得不活在“福特第二”的光環下。所以他開拓賽車線,一方面除了想重塑品牌和企業文化,另一方面更是想證明自己可以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在連續兩年失敗後,Henry Ford II 依然渴望證明自己,所以他讓馬特達蒙給他一個不開除所有人的理由,也是為了給自己多一次機會,他太需要這份成就感了。

當馬特達蒙帶他坐上賽車,他像個小孩一樣哭了起來: “真希望我爸爸能體驗到這種感覺”。

貝爾新作:年度最佳動作片,《速激》對比這部就如小學生

友誼

片中,馬特達蒙和貝爾的性格截然相反。馬特達蒙討人喜歡,隱忍又剛毅,自由自在地遊走在商業世界,所到之處一眼望去盡是閃光燈和歡呼聲,所有人都想和他合作並且主動提出要和他合作。

貝爾新作:年度最佳動作片,《速激》對比這部就如小學生

而貝爾卻是孤僻、暴躁、冷漠。像所有這類性格的人一樣,貝爾無法很好地適應人類社會,一部分是因為童心悄悄消逝,而在成人社會他又實在是過分幼稚;一部分是精力、夢想和慾望過分旺盛卻無處發洩;一部分是偏執地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貝爾新作:年度最佳動作片,《速激》對比這部就如小學生

但這兩個人卻因對創新的熱情和對競爭的熱愛而成為好朋友。達蒙相信貝爾的才華和天賦,沒有貝爾他就沒有辦法拿到冠軍。貝爾雖然不懂達蒙因為商業而做出的種種妥協,但他並不計較,甚至慢慢學會理解。

貝爾新作:年度最佳動作片,《速激》對比這部就如小學生

中年大叔間的友誼也可以很簡單,打一架,打到精疲力盡,打到遍地狼藉,一切矛盾自然煙消雲散。氣喘吁吁躺在草地上,貝爾還要傲嬌地讓老婆給自己一瓶可樂,還要叫囂著不要給達蒙。

最後達蒙為了能讓貝爾上場,跟Henry Ford II說,如果貝爾能贏下下一場比賽的冠軍,就讓他代表福特去參加勒芒耐力賽。如果貝爾輸了,他的公司就歸福特所有。

成長

在衝線之前,福特副總裁要求貝爾和另一位車手同時通過終點,為福特公司創造歷史性的一刻,“留下一張歷史性的照片”。

達蒙非常生氣,但還是如實傳達給了貝爾。至於貝爾,他雖然憤怒,但也知道自己繼續加速拿冠軍和幾位福特車手同時觸線的意義會有多麼不同,在尊重自己內心的渴望創造新紀錄之後,他減速了。

最後,根據勒芒的賽制,發車時的位置影響到成績。貝爾的發車位置在1號位,和2號位另一位福特車手的相差40米,因此衝線時即使同時到達,貝爾也比另一位福特車手少跑了40米。所以他也只能算第二名。

差不多隻是一分鐘的時間,貝爾坦然接受這個結果。

成長的必經之路,是做了選擇並不後悔地接受任何結果。

在很多人看來,賽車即是激情熱血,是所謂引擎的轟鳴,是汽油的芳香四溢,是周圍人群的尖叫。這的確也算賽車的一些元素,不過更常見於街頭賽車,諸如速度與激情,頭文字D這類影視作品便是展現了這類賽車的快感。

然而,對於專業類賽車來說,更多的時候,車手感受到的是枯燥,疲憊,對於經濟情況的擔心。激情與熱血只是在個別時刻乍現,經歷過一切苦難,最終在冠軍即將來臨時,感受片刻的歡愉,像邁爾斯/貝爾一樣發出開懷大笑;觀眾感受到的是緊張,是擔心,是最終看到支持的車隊或車手率先衝線時的激動和釋懷。汽車廠商有的拿著冠軍,慶祝自己的收益,跟VIP室裡的客戶氣氛融洽。

貝爾新作:年度最佳動作片,《速激》對比這部就如小學生

影片花了較長的篇幅講述了福特收購法拉利的始末,還有福特公司內部的競爭,我看到不少觀點認為這些情節淡化了賽車影片的主題,影響了賽車場面戲,是汽車廠“充值”了,然而正是這些情節,更為完整的勾勒出了賽車行業的面貌,如果沒有這些商業鬥爭的情節,就會和其它賽車電影同質化,又變為一個傳統套路,所以這些情節反而是本片的重點,不過也是相較於歷史改動最多的部分,有些設計讓人物衝突更加強烈。

貝爾在片中問了兩次 “Who are you”

當人們向世界叩問“我是誰”的時候,需要對抗的力量從愛的變幻莫測到死的不可避免,從追逐奔赴理想的快感到自我意識覺醒的狂歡,所有人都無一例外地、或多或少地,時不時地感覺自己是個失敗者:時間它竟然橫亙在前,告訴我們除了它自己永遠,一切有期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