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異形》分析鬼怪屋式影片的四大要素

前言:《異形》是瑞德利斯科特導演的一部經典科幻電影。它講述了在一艘叫“諾史莫”太空飛船,在一個陌生星球接觸了異形蟲卵,然後蟲卵在人體孵化出異形生物並攻擊人類,經過一系列的追殺、打鬥、逃跑,最後,僅剩下的一名女船員將異形生物推出逃生艙的驚險、恐怖故事。

“鬼怪屋”式影片是好萊塢著名大編劇布萊克斯奈德在《救貓咪》系列書中總結出的一種電影題材。《異形》屬於經典的鬼怪屋式影片。

分析、掌握《異形》中“鬼怪屋”的幾大要素,對小說和編劇創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那麼,今天,我們就圍繞電影《異形》分析一下鬼怪屋的幾大要素,希望對有志於寫作的朋友有所幫助。

從《異形》分析鬼怪屋式影片的四大要素


首先,“鬼怪屋”中第一個要素是鬼怪。《異形》中的外星生物恰好符合這點要求

《異形》中,船員在宇宙航行時,在不明星球信號招引下,他們著陸後接觸到了外星蟲卵,而且一枚正在孵化的蟲卵穿透了一名船員的太空盔。這一小小失誤,導致後來蟲卵在太空船上孵化出來。外星生物剛出來時候,樣子很萌,有點像螃蟹,但隨後,就不可愛了,它迅速長大,變成了吃人的怪物。

按照布萊克斯奈德的說法,怪物應該分為三種類型:純種怪物、家庭怪物和連環殺手怪物。《異形》中的外星生物應該屬於純種怪物。但不管哪種怪物,它們都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在我看來,“鬼怪屋”式影片基本都能歸結到恐怖電影裡。在創作這類劇本時,有一個竅門,就是在描寫“怪物”時候,一定越恐怖越好。怪物不恐怖等於影片不刺激啊。

其次,“鬼怪屋”中第二個要素是房子。《異形》中的太空飛船恰好符合這個特點。

天空船是一個狹小的空間,幾個船員在寂靜的太空中旅行,最後出現吃人怪物,想想就夠可怕了。後來,還只剩下一個女船員(剩下她自己,當然她就是主角了),她逃到了救生艙上,可怕的異形生物竟然也跟著她進入了更加狹小的救生艙。外面的宇宙一片黑暗,女主角和異形生物在一個小小的救生艙對峙,多麼恐怖、驚險。

從《異形》分析鬼怪屋式影片的四大要素


其實,比怪物更讓人害怕的是黑暗的、狹小的空間,是主人公那種與世隔絕、身陷險境、無路可逃的內心恐懼感。這又告訴我們一個編劇秘籍:怪物和主人公在黑黑的小空間會更恐怖。別忘記,不恐怖就等於影片不刺激啊。

再次,“鬼怪屋”中第三個要素是罪惡。《異形》中的罪惡是“公司的利益”。

在影片十分鐘時,大鬍子大拉斯秘密和主電腦“母親”有了交流,他知道了一些秘密,但即使這樣他依然決定前往發出信號的陌生星球。女主角對信號調查分析後,不建議飛船前往陌生星球著陸,但這個大鬍子大拉斯依然堅持要在原始星球上著陸。

一直到影片大約四分之三時候,女主角重新掌握了飛船,這時她才從主電腦“母親”處得知秘密:公司早就知道異形生物的恐怖,但為了利益,依然讓“諾史莫”太空飛船前去尋找異形生物。這就是罪惡,貪婪的原罪。

在“鬼怪屋”類影片中,罪惡代表的是原罪,比如:貪婪、弒殺等。

最後,“鬼怪屋”中第四個要素是“半人”。《異形》中恰恰存在這個半人角色。

“諾史莫”太空飛船上每個船員都有固定的專長,也代表各個階層。在影片大約四分之三時,科學官阿休被發現是個生化機器人,也就是“半人”。他知道所有的秘密,他對外星異形生物甚至著迷崇拜,他的結局當然也是悲慘的。

關於這個半人,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節,女主角在影片開始的時候,和這個“半人”很曖昧。這點,我沒有理解清楚。

總之,我覺得,“半人”就是指有殘疾、缺陷的人,或者乾脆就是機器人。他們對怪物有了解,能夠幫助揭示怪物的神秘,並給主人公一些恐怖的暗示,讓觀眾增加恐怖感,讓人感覺簡直是生不逢時、無路可逃。他們也可稱為“有缺陷的引路人”。

最後,總結一下:“鬼怪屋”式影片要具備四個要素:怪物、屋子、罪惡和“半人”。“鬼怪屋”式影片充滿恐怖、驚險、懸疑,深受觀眾喜愛。想創作這類影片的朋友,除了學習《異形》外,《大白鯊》、《侏羅紀公園》、《搖籃驚魂》等也是很值得借鑑的影片哦。

從《異形》分析鬼怪屋式影片的四大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