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經典真實故事:“一門三節度”

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這個朝代流傳至今的故事很多,其中就有經典真實故事:“一門三節度”。

唐朝滑州人韓弘以司徒、中書令之銜出任河中節度使時,其弟韓充任義成節度使,其子韓公武亦曾任鄜坊節度使。韓氏父子兄弟,都掌有節帥之權,作為人臣的榮耀,在當時無人能比。

唐朝經典真實故事:“一門三節度”

韓弘(765年-823年),唐朝滑州人,唐朝中期藩鎮將領,受唐憲宗、穆宗寵遇,歷任大理評事、都知兵馬使、司徒、中書令等職。他是曹魏司徒韓暨之後,為人精明,勤於政事,在朝野上下頗有威望。長慶二年十二月(823年1月),韓弘去世,年五十八歲。獲贈太尉,諡號"隱"。長慶三年(823年)七月,韓弘與夫人翟氏合葬於京兆萬年縣的少陵原。撰有《聖朝萬歲樂譜》,可惜已經散失。

唐朝經典真實故事:“一門三節度”

韓充(770年-824年9月25日 ),原名韓璀,唐朝滑州人 。唐朝中期將領,曹魏司徒韓暨之後、宣武節度使韓弘之弟,曾任職宣武軍節度使、御史大夫、右金吾衛大將軍、檢校尚書、檢校司空等職。韓充為人寬厚,頗得士兵擁戴。他出身將帥世家,秉性節儉,不喜豪華奢侈,雖歷任三鎮節度使,但衣食住用、玩賞之物都如同儒生。他領軍時,臨機應變,行事果斷,被世人推為良將。他為避猜嫌,而隻身入朝,歷授右金吾衛大將軍、鄜坊節度使、義成節度使等職。長慶二年(822年),韓充兼任宣武節度使,奉命討伐叛將李絺,不戰而入汴州。他就任後,驅逐亂卒,使宣武軍得以安定。長慶四年(824年)八月,朝廷加封韓充為司徒。詔書還未下達,韓充於二十九日(9月25日) 因暴病猝逝,享年五十五歲。唐敬宗追贈他為司徒,賜諡號"肅"。

唐朝經典真實故事:“一門三節度”

韓公武(?-822年11月22日 ),字從偃,唐朝滑州人。唐朝中期將領,曹魏司徒韓暨之後 、宣武節度使韓弘之子。韓公武早年曾任衛尉主簿、宣武軍馬步都虞候等職。淮西之亂時,率軍三千參與平亂。此後因功升任鄜坊節度使,歷官金吾將軍、右金吾衛將軍、左驍衛上將軍。他為人恭遜,不以富貴自居。長慶二年(822年),韓公武去世。獲贈戶部尚書,諡號"恭"。

唐朝經典真實故事:“一門三節度”

摘寫老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