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關店潮襲來 HARMAY話梅如何刺激消費

文 | 靜怡

“人人人人太多啦!”時時排隊200人以上,金屬、不鏽鋼、混凝土、玻璃板元素的工業倉儲風,ins風軟裝,線上倉儲+網店,線下銷售,幾乎覆蓋所有美妝大牌,所有人進門先凹造型拍照,很多小姐姐說自己闖入了一個想象之外,理想之中的美妝世界。

實體關店潮襲來 HARMAY話梅如何刺激消費

這是疫情期之前的HARMAY。

早些年提到HARMAY話梅,人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淘寶上的美妝品老店,2010年創立於線上,2017年5月,HARMAY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線下店。以當代風尚、審美為核心,傳遞關於美和美好的生活方式。涵蓋國際大牌、小眾精品、以及HARMAY的同名自有品牌,包括護膚、生活方式類產品。

2019年,HARMAY實體店落地北京和香港。自從實體店開業,質疑聲不斷,這家想象之外,理想之中的美妝店能否在商業價值上實現理想呢?疫情期的實體店如何刺激消費?

帶著問題 TOP HER專訪了HARMAY聯合創始人鞠春茂Jason Ju。

從線上到線下,反向可行嗎?

“顏值經濟”的爆發,美妝消費迎來了蓬勃發展。根據天貓數據顯示,2018年天貓上的美妝消費者已突破3億,銷售同比增速超過60%,其中有超過5000萬的95後消費者。根據中國化妝品行業協會的數據,2018年中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000億元。預計2022年將突破5000億元。

“其實線上從2015年開始,成本就變得越來越高,特別是市場的運維成本和宣傳成本。不僅如此,整個行業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大。在電商平臺這方面,除非我們能自己跑出來一條路,才可以做自己。”Jason說。

“當下電商的同質化非常嚴重,平臺給你提供的便利越多,我們的團隊就會越弱。而我們希望團隊能夠越來越強,基於這個想法,我們在上海做了第一個嘗試。”

通過對HARMAY用戶數據的分析,Jason的團隊選擇了線上用戶最多的上海作為第一站,不過他們並沒有因此放棄線上的渠道。而對於線下店面的裝修,電商出身的HARMAY希望能夠把電商的後臺呈現在消費者的面前,而北京店的裝修設計,依然是由上海店和香港店的設計師負責的,雙方簡單的碰了一下想法,於是僅僅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北京店就隆重的開業了。

實體關店潮襲來 HARMAY話梅如何刺激消費

Jason很坦誠的表示:“一開始對於線下這盤生意,我們心裡也是沒底的。但是在開業之後,我們發現它的市場效應和廣告效應對線上有一個反補。讓我們也比較驚訝的是,我們用了5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可以達到了收支平衡並開始盈利了。”

Jason同時也透露了,對化妝品線下店鋪來說,通常開業之後要經過12個月才能達到收支的平衡。

在北京門店開業之後,HARMAY的排隊空前火爆,甚至成為了帝都新的“網紅打卡地”之一。

不難看出,美妝市場日益蓬勃的同時,美妝集合店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熱潮。相比於傳統的單品牌店面,集合店的選擇更多,消費者可以享受購物的快感。而與絲芙蘭相比,集合店品牌維度更廣,能夠涉獵的平價品牌也更多,更容易吸引年輕的消費者。

去年11月中旬,美妝品牌集合店The Colorist宣佈推出合作伙伴計劃,首批深度合作伙伴有歐萊雅、資生堂、CANMAKE、橘朵等30餘個海內外彩妝品牌。戰略合作內容包括獨家首發、全渠道打通、數據化營運、品牌營銷、資源整合及DTC服務創新等。

緊接著在11月底,名創優品也表示即將推出彩妝集合店“WOW COLOUR”。WOW COLOUR會有500平方米以上的概念店、200平方米左右的常規店兩種模式,其中,概念店會前期先佈局一線城市,而後再逐步進入二三線城市。

成為網紅是意料之外

隨著化妝品行業的消費群體從原本的70後、80後,轉到如今的90後,化妝品行業也迎來的新的機遇與挑戰。90後群體追求“個性化、顏值即正義、重質量而非品牌”的特點,都對化妝品線下店提出了新的要求,而 HARMAY也清晰的看到了這一點。

HARMAY北京店開業之際的盛況,可以用水洩不通來形容。

實體關店潮襲來 HARMAY話梅如何刺激消費

“空前的排隊情況也是我們沒有想到的。那個時候我們也不太有經驗,完全是一個招架不住的狀態,從整個流程到結賬的速度都是比較慢的。之後我們做了很多流程的優化也採取了很多的措施,現在的客流量並沒有減少,但是排隊的情況有了很明顯的好轉。”

除了排隊火熱,在HARMAY的店裡還有一個特色——拍照。消費者非常喜歡在HARMAY的店裡“拍照打卡”,然後上傳到諸如微博、小紅書、抖音之類的app上。

對此Jason說到:“店面其實也是我們的一個作品,是我們企業文化的呈現地。從設計到裝修我們傾注了很多的熱情,非常幸運能夠被大家所接受。”

“成為網紅店也算一件好事,很感謝大家可以過來打卡,拍照,然後再分享出去。對我們有宣傳的作用。‘網紅’這個標籤我們一開始並沒有想到,有這個標籤我們會開心,但是如果沒有我們也還是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相較於絲芙蘭和屈臣氏這類大家已經非常熟悉的集合店,HARMAY打破了品牌的界限,以類目作為陳列方式,擁有的SKU數量極大,並且弱化了傳統集合店中BA的存在感,讓消費者能夠完全自主的去選擇產品。

“很多的年輕消費者,並不具備目的性,只是來逛街的。所以我們也不想給消費者壓力。”Jason說。

深挖小眾品牌,尋找國貨

起家於線上電商的HARMAY,對市場的探尋也異常靈敏。在除了耳熟能詳的國際大牌之外,HARMAY同時也代理了一些國外小眾品牌。比如奧倫納素(美國頂級護膚品牌)、德美樂嘉(美國護膚學院品牌)、施丹蘭(北歐高端洗護的品牌)等,同時也有一些品牌合作,例如Balmain hair,Botanist,Thann等一系列品質美妝品牌。Jason表示,選擇小眾品牌也是為了讓他們能夠與中國消費者有見面的機會,選擇的品牌也是符合HARMAY的審美和實用標準的品牌。除此之外,在國貨美妝大熱的當下,HARMAY也在積極的與一些國貨品牌溝通合作。

實體關店潮襲來 HARMAY話梅如何刺激消費

除此之外,HARMAY還希望能夠引導更好的生活方式。在消費品市場,特別是化妝品消費市場,除了男士的比重越來越大之外,細分類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強。諸如干發噴霧、水牙線等等產品層出不窮。

“線上的消費者對品牌的要求非常苛刻。大眾普遍認為國貨不應該和大牌一樣的標價,國貨就應該是‘平價’的。但其實在中高端價位中不乏一些好的產品。由於線上消費者的選擇很多,品牌會不得已下調價格。所以在我們願意去幫助這些品牌,因為線下的消費者相對更理智,對這種品牌的接受程度更高。”

2019年7月,小紅書發佈了一組國貨“種草”數據,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小紅書上關於國貨的筆記同比增長了116%,有超過500萬用戶討論和種草國貨。事實上,藉助多量級的美妝KOL種草彩妝單品,國貨彩妝的增速驚人,眾多品牌突圍圈層收穫關注。

“很多的創始人在初期的時候,沒有資金去做市場,就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沒有市場就沒有影響力,也就沒有升量沒有利潤,這又會再返回到市場端上。所以我們願意幫助優秀的國產的品牌,去建立它自己的形象,在初期的時候把價格定得更合理。這個合理是整個生態鏈條上大家都可以生存下去的合理。”

疫情來臨

2019年12月6日,HARMAY剛剛完成A輪融資,由高瓴資本領投,投資金額未披露,投後估值達到5億元。

實體關店潮襲來 HARMAY話梅如何刺激消費

僅僅與這輪來之不易的融資相隔1個月,新冠疫情就來了。所有線下消費類實體店全部停下了腳步。

“好幾個朋友頂著隔離的壓力出差,都是去關店的。”無疑,3月下旬開始,實體店的關店潮已經悄然而至。

疫情期間,HARMAY位於北京、上海、香港的門店正常營業。為了保障員工及消費者的安全,HARMAY在門店內劃分區域,指引消費者站位,保證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店員之間保持安全距離。

此外,HARMAY開出“線上場地”。早已擁有天貓旗艦店、微信小程序商場等線上渠道的HARMAY,疫情期間與抖音合作,開啟“雲逛街”項目,主播在店內直播,觀眾可直接下單購買。

由於實行“門店倉”政策,HARMAY每家門店就類似於一間倉庫,這不僅利於劃區域配送,也為商品庫存的充足提供了保障。

Jason介紹:“HARMAY早已備足貨物,此外我們還擁有優質的海外空運資源,保證貨品快速穩定進口到國內,未來我們會考慮擴大門店空間,合理調節進店顧客密度,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放心的購物環境。”

理工科的“美妝思維”

雖然現在從事美妝行業,但在HARMAY之前,Jason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工男,不僅如此,他還笑著表示,HARMAY的創始人有一大半都是理工科出身。

“從商業角度來看,其實是有非常多的共性的,都是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迴歸到本質來說,所有的商業性的行業幾乎都是這樣的,今天我賣的是化妝品,明天我做fashion、做服裝也是一樣的,一定都是要先分析問題,從需求端分析問題,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Jason表示,轉入美妝行業開始並不適應,但時間久了發現,不過是消費者對象的轉變。一切都還是從用戶畫像入手,去分解消費者的需求、細化需求,再歸納到一起的過程。在與國外品牌的代理合作中,HARMAY幫助品牌分解需求、打開中國市場。

目前,HARMAY拿到中國區獨家總代的品牌數量已經達到16個,而未來,獨家代理的數量還在持續增長。

“信息發達的時代,消費者的需求每個月甚至每天都在變化 ,想要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去解題是不切實際的。”

1月,小紅書封閉了其在上海的所有線下體驗店。對此,小紅書方面回應稱,線下門店是在新零售領域的實驗性項目,但是具體關店原因還是模稜兩可。實體店的市場風險依然現實存在。

4月2日,HARMAY與慧策簽訂戰略協議,啟動一體化智能零售解決方案,解決HARMAY線上線下業務融合,從消費層到經營層,打通全鏈路數據,試水智能商業。

“未來我們會繼續深耕我們自己的零售。一方面我們還是會做自己,走出HARMAY的風格,另一方面,我們會繼續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TOP HER | 中國女性商業財經第一媒體

商業媒體 | 數據調研|投資顧問 | 整合營銷

北京· 上海· 香港· 紐約· 倫敦· 溫哥華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