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教你認識自我成長中的兩種思維

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說過“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擾,而是被他們關於事物的意見困擾”

2020年初,有人說這是最難的時代,也有人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那就說明,一件事物的出現,往往不取決於事物的本身,而是取決於我們對此事的看法。

在《了不起的我》一書中提到:心智模式的第一作用是塑造我們經驗,影響我們的情緒。而經驗和情緒往往影響著我們的日常行為,由此可見,心智模式對個人的自我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了不起的我》是知名心理諮詢師、心理博士陳海賢的經典之作,豆瓣評分8.8,主要是從行為的改變、思維進化、關係發展、走出人生瓶頸和繪製人生地圖五個方面展開,從心理學角度告訴我們如何直面個人成長中種種問題以及提供系統的方法論。

心智模式:教你認識自我成長中的兩種思維


那麼,今天就先從思維進化開始,認識一下心智模式的兩種形式。

什麼是心智模式呢?

心智模式: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最先提出來的,是指根植在我們心中關於我們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的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並深受習慣思維、定勢思維、已有知識的侷限。用書中簡明的觀點就是,我們頭腦中慣有的組織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凡事都有兩面性,心智模式也有兩面性,積極的心智模式可以給我們帶來好的經驗和情緒,消極的心智模式會阻礙我們的行動甚至給自己帶來一種自我欺騙的假象。


心智模式:教你認識自我成長中的兩種思維

一、積極的成長型心智模式

時下有句話叫作: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道出了一些年輕人的現狀:

“打滿雞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衰,最後回到退費的狀態,等著下一次再打滿雞血。這樣的循環多了,就算有了動力,我們也會懷疑:改變是否有可能?”

持續性地這樣循環其實是在不斷地消耗自己的能量,讓自己的鬥志變得薄弱,久而久之依然一事無成。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要事先構建好一套屬於自己的思維結構,以應對這些惡性循環。

1. 創造性的思維結構,持續性地產生行動張力

“創造性思維結構把我們的事情簡單的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我們想要完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我們面臨的現實”。

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是有區分和根本差異的。書中講到:創造性思維是以目標來考慮現實,首先我想要什麼,再想現實是怎麼樣的,環境能提供什麼,想辦法彌補目標和現實之間的鴻溝。而解決問題的思維是以現實來思考目標,先想環境能夠提供什麼,再想自己的目標是不是現實,該樹立怎樣的目標。

這兩者的差異可以用“富者越富,窮者越窮”來說明,在資源本身就不對等的時候,如果我們依然用解決問題的思維去樹立目標,那麼階層是永遠無法跨越的。必須是先自己樹立好跨越階層的目標,不斷地想辦法去超越,也只有這樣才能給我們的目標帶來持續的張力,更加不會中途就不知道自己終極目標是什麼。

心智模式:教你認識自我成長中的兩種思維

2. 控制的二分法,把目標變為行動

前面講到創造性的思維給了我們明確的目標張力,那麼現在就應該把目標化作行動。

“控制我們能控制的事情,而不用妄圖控制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這就叫作控制的二分法。這是保持我們積極上進,但是又能保持平靜的方法”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很多生活中無法控制的事情困擾,比如我們的出身、外貌,他人的想法。既然無法控制,即使我們短期內去糾結去擔心也是無濟於事,這個時候需要專注於我們能控制的事上去,用行動讓能控制的事情去改變一些曾經不能控制的事。並且要明白一個道理,如果長期把焦點放到不能控制的事情上去,焦慮和恐懼也是會隨之而來。

心智模式:教你認識自我成長中的兩種思維


3.近的思維,如何走出焦慮

“所謂近的思維,就是關注真實的、正在發生的、近的事情”。可以理解為不要太在意遠的結果,而是要專注於眼下的事情。這樣的思維有助於在自己尚未能達到目標的時候,允許自己緩慢進行。

近思維的三條原則:

|用描述性語言,而不用評價性語言

|問具體的問題,而不是抽象的問題

|關注現在能做的,而不是關注事情的結果

描述性語言是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培養關注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思維能力,而不是時刻用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去總結現在糟糕的自己,太關注自己的內心想法,當我們覺得“我為什麼總是這麼糟糕”的時候,我們這樣想,往往沒有能夠控制的事情了。這樣反而讓自己內心產生恐懼和焦慮。關注現在能做的事情,其實就是不斷解決當下問題,先投入,再去看結果的過程。

心智模式:教你認識自我成長中的兩種思維

4. 思維彈性:思維的進化

  • .思維的發展過程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一些情況:對於一件身邊人提出的覺得很驚奇的事情,我自己覺得很不屑,因為自己覺得這個已經是早已經知道的事情。

其實,自己是否真的懂並不得而知,只是我們不屑於再去傾聽。

書中提到,如果人認識世界和自我的方式,也是能以由淺入深再到由深入淺的螺旋式發展的話,就會具有一種彈性的思維。而掌握這種思維的要訣和傾聽很像

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們平時通過道聽途說得知的某些事情,如果在被人傾述的時候你就抱著一種很早確定自己知道心態,那麼再去探索的可能性很小。人的知識都是有侷限性的,如果過早的告訴自己知道的信號,那就阻礙了自我發展的空間。

  • 思維的同化和順應

思維的同化是指用大腦已有的知識去理解新發生的事情,理解我們能理解的事情是比較好接受的,但是順應是痛苦的,順應是要求我們的大腦去順應困難和變化,相當是我們要去適應一個新的環境,總有一段適應的過程。但是同化和順應是互相的,有了順應後面才會有同化的出現。

每個人都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開放的想法和封閉的想法代表著我們的順應和同化,思維的發展往往從不同開始。

心智模式:教你認識自我成長中的兩種思維

二、防禦型心智模式

防禦型心智模式有三種典型表現:僵固型思維、應該思維和絕對化思維,他們是阻礙我們改變和發展的絆腳石。

  • .僵固型思維—放下自我

僵固型思維的典型表現就是“脆弱的高自尊”,本質就是一種自我的防禦型心智。這一類人往往不願意去接受挑戰打破現狀的成績,甚至以目前的成績為豪,害怕一旦嘗試失敗就會喪失了現有的光環

應對僵固型思維的措施應該是放下高自尊的自我,多與身邊的人互動,常懷空杯狀態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 應該思維—消極情緒如何產生

我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既然無法改變世界,那就改變對世界的看法。

而應該思維的本質就是:不去認識真實的世界,反而試圖讓真實的世界臣服與我們腦海裡的規則,當事願人違的時候,就會產生了各種消極的情緒。

現實生活中對自己的不滿情緒和對他人的不滿情緒大部分都來來源於應該思維,覺得就應該那樣才是對的:男朋友應該懂我;同事應該對我好;我應該更成功……

心智模式:教你認識自我成長中的兩種思維

殊不知,這些就是願望和現實的差距。好比如男朋友對你承諾:我一定要多到……不代表他一定能做到,因為這個是他的願望,現實還是有很多因素的。認清這一點其實並且接納自己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思維。

  • 絕對化思維—陷入悲觀主義的原因

產生悲觀主義是對挫折絕對化加工,可以理解為把挫折的放大化

比如我們被要求加班的時候,悲觀主義會在時間上永久化的加工:為什麼最近總是加班,認為這個狀態是持續的。 還有的人會以偏概全覺得: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這顯然是強化自己的挫折一種心態。還有一種人會把一時的不公平怨天尤人,覺得針對的就是自己,然後開始回想總結之前的不幸,這樣其實是對自己自我防禦的一種擴大,心理防禦過強,容易被禁錮在自我的世界裡面。

總的來說,一個人想要改變自己,是需要不斷地豐富自己認知的,固有的思維之所以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就是因為有太多的不可取的部分,好的創造性思維需要我們去探索和反覆實踐,希望這兩種思維模式能幫你更好的認識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