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威脅“斷供”的世衛,正是人類必須加固的軟肋

中國網評論員 蔣新宇

疫情暴發,形勢逼人。要在這場世紀災難中儘可能減損,人類唯有抱得更緊。但作為協調國際社會共同行動的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卻不斷遭到質疑和攻訐,難掩其團結各國共同抗疫的力不從心。

自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以來,“世衛組織袒護中國”、“世衛必須對疫情全球暴發負責”等聲音反覆出現,到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公然威脅對世衛組織“斷供”更成為輿論熱點。特朗普的理由有三:世衛組織“以中國為中心”;向美國提供“錯誤信息”——建議不要對華實施“旅行禁令”;以及聲稱“不存在人傳人”。

在討論世衛組織錯在哪裡之前,先要明確世衛組織有錯沒錯。這個由194個成員國組成的聯合國專門機構,在應對國際流行病方面的權責邊界早已清晰劃定。根據《國際衛生條例》,世衛組織有義務向全世界發佈“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聲明,發佈權歸屬一支由國際專家組成的專業技術團隊。

聲明一旦發佈,就等於向世界宣告:各成員國有法律義務作出迅速反應,採取協調一致的應對措施。但發佈聲明也意味著,其他國家往往會因為恐慌出臺限制措施,對疫情始發國形同經濟制裁,以及帶來國際輿論壓力和其他不利影響,因此聲明的發佈須十分謹慎,從時間上看往往就是一個字:慢。

但本次始發於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世衛組織倒是一反常態、反應敏捷。武漢於去年12月底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自1月3日起,中國就定期向世衛組織和美國等相關國家通報情況,到1月30日世衛組織宣佈“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不過一個月時間。如果從標誌疫情暴發的1月23日武漢“封城”算起,則只有短短7天。相比之下,2013年12月始於西非的埃博拉病毒疫情,直到2014年8月8日才被宣佈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2015年5月寨卡病毒疫情從巴西蔓延至全球59個國家,直到來年2月才被宣佈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巴西8個月裡感染病例近150萬。

因此和以往比,世衛組織怎麼說也談不上“偏袒中國”。而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對中國疫情防控工作的讚賞,則是來自於中國及時、準確的信息通報,以及中國抗疫防疫經驗的全面分享。事實證明,“社交隔離”、“方艙醫院”等在中國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通過世衛組織的積極倡導推廣,在許多國家的抗疫戰爭中建立奇了功。國際社會為中國點贊,世衛組織只是其中之一。

至於世衛向美國提出“不要對華採取旅行禁令”的建議,一是根據歷史經驗,沒有證據表明旅行禁令可有效遏制病毒傳播,二是世衛組織基於中國採取的“最全面、最嚴格”管控措施做出的客觀評估。事實上,美國並未聽從世衛組織建議,第一個從武漢撤出領館人員,第一個宣佈對中國公民入境採取全面限制措施,卻並未影響自己成為全球疫情“震中”,在排行榜上“一騎絕塵”。

特朗普口中的“世衛聲稱沒有人傳人”,則是子虛烏有。1月21日,世衛組織就明確指出存在“有限人傳人”,但也表示“尚無證據表明持續人傳人”。有限和持續人傳人的區別,在於是否存在級數增長的傳播鏈條,這是一個專業判斷,也需要事實和時間去檢驗。特朗普所謂“不存在人傳人”,可以認為是一種“選擇性理解”。

時隔多日,美國突然轉頭威脅停交會費,顯然不能以世衛組織提供“錯誤信息”做解釋。何況不久前G20特別峰會發表聯合聲明“要完全支持並承諾進一步增強世衛組織在協調國際抗疫行動方面的職責”,美國也是鄭重其事簽字認領了的。

新冠病毒刷新了人類對於病毒的認知。為了抗擊這一病毒,各國仍在艱難探索。如今戰疫方熾,作為“總調度師”的世衛組織卻被拖入一場意識形態意味濃重的“口水戰”,甚至還面臨被大股東“斷供”的危險,對全球抗疫不啻是“無妄之災”。

世衛組織的號召力取決於成員國的執行力。自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特朗普政府的傲慢無知和無所作為,錯失了防控疫情的黃金時間,紐約和加州已經局部演變為人道主義災難,不得已頻頻向外“甩鍋”釋放內部壓力。除了持續汙名化中國製造輿論對立,又向世衛組織擺出一副“割席斷交”的架勢,美國“政治化新冠疫情”的一系列操作,已經成為該組織協調全球戰疫的重大障礙。

世衛目前還難說“停擺”,但沒有中美兩國的協同行動,運轉失調卻迫在眉睫。一直以來,世衛組織秉持人道主義理念,憑藉國際化專業力量,對天花、瘧疾、艾滋病、埃博拉等流行病的全球遏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人員流動愈加頻繁,全球性傳染病流行已多次發生,世衛作用本應更加凸顯,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衛組織就長期處於入不敷出的境地,在發展中國家的活動大幅壓縮,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體系的重大隱患。

居安思危,居危者更須思危。與特朗普政府的“合則用、不合則棄”相反,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合力推動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治理,也從未有今天這樣需要一個更加強大的世衛組織。(責任編輯:楊新華 戚易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