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孤兒怨實驗與艾伯特反射實驗

人類歷史上毛骨悚然的實驗有很多,喪心病狂的也不少。一旦突破人性底線,什麼樣的實驗都能做得出來。如拉瓦爾第實驗、殭屍狗實驗、納粹人體實驗等,都是這種類型的實驗。

今天要介紹的是孤兒怨實驗與艾伯特實驗。

人類史上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孤兒怨實驗與艾伯特反射實驗

孤兒怨實驗

1939年,二十二名孤兒被轉送到達文波特的愛荷華大學實驗室。一位叫約翰遜的語言學家將要對他們進行測試,這些兒童在助手瑪麗的安排下,被分成四個小組。他們告知孩子們,要對他們進行語言能力測試。

在二十二名孤兒中,有十名孩子患有口吃。這十人被平均分成兩組,一組被告知語言能力正常,另一組則被告知患有嚴重的口吃。其餘的十二名正常的孩子,也被平均分為兩組,一組被告知有口吃,另一組正常。

實驗開始後,瑪麗告知被標記為口吃的十一名孩子(其中有六名是被當作有口吃的正常孩子),說他們的語言能力有問題,必須要接受治療。而另外的十一名孩子則被告知語言能力很好,在治療下可以更為優秀。

人類史上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孤兒怨實驗與艾伯特反射實驗

整個實驗進行了四個月,瑪麗數次採取交談和引導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測試。其中有六人出現嚴重情況,這六人就是原本健康而被告知有口吃的孩子。瑪麗對他們不斷的進行語言刺激,使他們交談一度變得困難。

瑪麗的刺激語言有,“你們看到自己口吃的樣子了嗎?”,“你們既然有口吃,就不要與人交流”,“你們的語言問題很嚴重”等,這些話語讓六名正常的孩子下意識將自己定義為口吃,且產生嚴重的焦慮與自卑。

這六名孩子的學業幾乎荒廢,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與其他人的交流也產生了各種困難。其中一位十二歲的孩子在兩年後逃離孤兒院,其他的孩子並沒有恢復。這個實驗後來被人們稱為“惡魔研究”。

人類史上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孤兒怨實驗與艾伯特反射實驗

艾伯特實驗

1920年,霍普金斯大學的沃森教授和助手要進行一項條件反射實驗。他們將做保姆的萊恩的兒子選為實驗對象,這個孩子名叫艾伯特,是個八個月大的嬰兒。對於單身的萊恩來說,她每天可以換來一美元。

剛學會爬行的艾伯特成為人類實驗史上最小的實驗對象。實驗開始後,教授為他送來各種小動物,有小狗、小灰兔,還有一隻小白鼠。艾伯特對這些新鮮事物很感興趣,瞪大眼睛觀看,有時還用手去觸摸。

沃森則躲在艾伯特的背後,趁其不注意用力敲響房中的鋼棒。清脆的響聲將艾伯特驚嚇到“劇烈抽搐”,而沃森敲打鋼棒的行為並沒有停止,艾伯特接著出現“緊閉嘴唇,全身顫抖”,最終趴在坐墊上大叫。

人類史上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孤兒怨實驗與艾伯特反射實驗

沃森希望通過觀察艾伯特的應激反應,將巴甫洛夫對狗的實驗轉移到人的身上。四個月後,沃森開始培養艾伯特對小白鼠的恐懼。當艾伯特每次伸手去摸小白鼠時,沃森就會用力敲擊鋼棒發出劇烈響聲。

剛開始,艾伯特只是向前趴在坐墊上,在持續的刺激聲中,他開始出現開始嗚咽。在第七次敲擊實驗後,艾伯特只要看到白鼠就會尖叫。接著沃森將小白鼠換成其它動物,直到艾伯特對棉花和頭髮恐懼為止。

沃森最瘋狂的行為時,他趁艾伯特不注意,戴上聖誕老人面具,湊到其面前。艾伯特立即睜大眼睛,撕心裂肺地哭起來。他不會逃跑,只能用手抓坐墊,努力的低頭避開沃森的臉。這個實驗突破了道德底線。

人類史上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孤兒怨實驗與艾伯特反射實驗

1925年,年僅五歲的艾伯特去世。八十七年後,調查人員公佈了艾伯特的真名叫做道格拉斯·梅瑞崔特。他可能在出生時就患有腦積水,可能是由於視力不佳與反應遲鈍,導致他開始的鎮定和被動,直到死亡。

這些恐怖且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都突破了人性與道德底線。無規矩不成方圓,人類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之下,才能向前發展,否則沒有人類做不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