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疫情之下,妖魔鬼怪都現出了原形,讓我們見識了不少刷新“三觀”的人物,先不說澳洲跑步女,高燒後跳車逃跑的德國留學生,就來說一說最近兩起口出狂言的留學生許可馨和黃嘉毅。

許可馨、黃嘉毅事件

2020年3月29日,“許可馨”三個字上了微博熱搜榜,許可馨是一個留學生,因為發表不堪入耳的辱國言論被網友痛罵,送上了熱搜榜。那麼,我們先來看看許可馨到底說了什麼觸發了眾怒。

武漢封城後,許可馨在微博上發了一條三觀不正的言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辱罵醫務人員。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緊接著又開始鼓吹自己的優越,以自己靠父母的錢和人脈混到今天而自豪。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3月16日,一名女留學生在隔離期間,非要喝礦泉水,不服從隔離規定被網友熱議,許可馨在微博上發表支持該女生的言論。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3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的記者招待會發言中說道,祖國永遠是廣大海外同胞最堅強的後盾。許可馨又開始大放厥詞。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後來,許可馨不堪壓力,寫了一封毫無誠意的道歉信,想平息此事。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實際上,許可馨的真實想法是這樣的。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那麼,許可馨到底是何許人也呢?她的身份隨之被網友扒出來,許可馨,江蘇蘇州人,中國藥科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後自費出國留學,目前在美國匹斯堡大學留學。甚至有網友扒出了許可馨父母的身份。因事情愈演愈烈,連許可馨曾就讀的中國藥科大學,以及蘇州紀委,都紛紛回應此事。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許可馨事件尚未水落石出,北愛爾蘭留學生黃嘉毅又開始步其後塵,他在收到大使館給留學生的愛心禮包(口罩和中成藥)後,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三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估計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被黃、許兩人毫無底線的三觀氣得怒髮衝冠吧。凡事都有因果,今天種下的禍根,早晚會悲劇,眼下這兩人還沒有畢業,未來會如何悲劇,還是未知數。不過可以肯定,肯定不會結出好果子,楊舒平就是前車之鑑。

2012年,楊舒平被美國的馬里蘭大學錄取,2017年畢業典禮上,她作為留學生代表發表了令國人震驚的美國空氣香甜的言論。畢業之後,她並沒有繼續呼吸美國的香甜空氣,而是選擇了回國,但回國之後求職屢屢受挫,沒有哪個企業願意接收她,據說後來她遠走韓國去謀生。

由此可見,若一個人三觀不正,不管他多麼優秀,最終都逃不過悲劇的結局,“三觀”裡也藏著孩子的未來,父母在關心孩子成績的同時,千萬不要忽視了對孩子“三觀”的教育,不然孩子長大了,就真的變成白眼狼了。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父母錯誤的“三觀”誤導孩子

“三觀”指的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聽上去大而空,實際上都是落實於實踐中的小事。有的父母會嚇唬孩子說:“你再不聽話,我就叫警察把你抓走。”這導致有些孩子害怕警察,遇到危險不敢找警察,看到警察會嚇得大哭。

有的父母看到清潔工、農民工從身邊經過,就會教育孩子,“你要不好好讀書,以後也和他們一樣沒出息,幹這種又髒又累的活,賺得不少,又不招人待見。”

一個人的價值不能完全等同於他賺了多少錢,而要看他給別人、給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不然,那一天孩子比父母更賺錢了,父母就淪為了他眼中的清潔工、農民工。不管一個人從事的是什麼工作,只要他憑本事賺錢,就該被人尊敬。

父母看待世界的態度與方式,直接影響了孩子的“三觀”,父母“三觀”不正,孩子走歪路是必然的。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教孩子堅守原則與底線

做人做事都要堅守原則與底線。前兩天,我和一個網友聊天,她跟我說,她家孩子學習成績好,好幾個平時只顧著打遊戲,不寫作業的同學,找她兒子代寫作業,以前是做一次作業多少錢,現在因為找的人多了,按字數計算,她兒子都賺了好幾百塊了。

網友的話令我大跌眼鏡,怎麼會有這麼見錢眼看的父母啊!為了金錢,就可以喪失基本的道德良知嗎?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和妹妹去商店買洗髮水和白酒,因為是冬天,天氣冷,我和妹妹不願意手拿著白酒,店主給了我買酒後,妹妹就把白酒裹在了大衣裡面,結賬的時候,店主忘記了算白酒的錢。

我和妹妹當時就知道店主算錯賬了,出了商店,蹦蹦跳跳地回了家,把這個“好事“告訴了父親,卻被父親罵了一頓,嚴厲要求我們馬上把錢還回去。雖然只是幾塊錢的小事,但父親卻很較真,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做事要堅持底線和原則,不要覺得小事就可以妥協、退讓,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防微杜漸,才能培養出一個品行端正的孩子。

前有許可馨,後有黃嘉毅,他們結局會怎樣?已有人給出答案

父母要有開放的心態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三觀“也會有所變化,比如對待網絡的態度,我讀高中那會,父母經常教育我們去網吧的都沒有好人,好學生就該踏踏實實學習,不能接觸網絡。

所以,直到我上大學才接觸網絡,我連開機都不會,其他同學卻能玩得很厲害,我也第一次知道網絡並非完全是洪水猛獸,也能開闊人的視野,獲得課本之外的知識。

當下是信息時代,世界每天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的思想、觀念或許已經趕不上當下的青少年了,所以,我們要有開放的心態,不能固執己見,要多和孩子交流,聽聽孩子的意見,這有利於我們不斷地調整、修正“三觀“。

總之,正確的“三觀”是孩子成長的根,只有根正,大樹才能枝繁葉茂,孩子才能健康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