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考據

魯迅《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考據


魯迅《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考據


《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

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

管他冬夏與春秋。

魯迅是在什麼環境下寫的這首詩,其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一、難弟難兄同殉國 郁達夫宴請哥哥鬱華

在《魯迅日記》1932年10月12日中,記載了這首詩的創作情況:

午後,為柳亞子書一條幅雲:(略)。達夫賞飯,閒人打油,偷得半聯,添成一律以請之。”

當日的中午過後,魯迅先生寫了一幅字,就是這首七律。魯迅寫這幅字,是因為在一次飯局上的承諾。

1932年10月5日,郁達夫在聚豐園宴請來上海的哥哥鬱華。

鬱華是著名的法學家,曾任民國最高法院東北分院刑庭庭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鬱華拒絕了日本人委以要職的邀請,連夜逃出了瀋陽。在1932年,鬱華接受國民政府的任命,擔任了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長,併兼任東吳、法政等大學教授。

同時,鬱華也是是著名的畫家和詩人,而且鬱華一直傾向於愛國青年和進步人士,所以郁達夫請了柳亞子和魯迅作陪。

第二年,即1933年,因為叛徒告密,廖承志被捕。宋慶齡、何香凝、柳亞子一起聯合進步人士救援,柳亞子就找到了刑庭庭長鬱華出謀劃策。

廖承志被救出以後,何香凝母子聯手畫了一幅《遠山樵夫圖》贈送給宋慶齡,同時繪製了一幅《春蘭秋菊圖》贈送給鬱華。1954年,何香凝又在畫上補寫題詞:“1933年承志入獄,其時得曼陀先生(鬱華 ,字曼陀,)幫忙,特將此畫紀念。”

同年5月,郭沫若在畫端題詩一首:

“難弟難兄同殉國,春蘭秋菊見精神;能埋無地天不死,終古馨香一片真。”

郭沫若為何說”難弟難兄同殉國“呢?

1937年上海淪陷 ,鬱華的江蘇高等法院二分院遷入法租界堅持工作,是保留在租界中唯一的中國法權機關 。1939年 ,鬱華被汪偽特務暗殺身亡。

1938年,郁達夫在應新加坡《星洲日報》邀請,前往新加坡參加抗日宣傳工作。新加坡淪陷後,郁達夫等文化界人士流亡到印尼蘇門答臘島,1945,郁達夫被日軍殺害於蘇門答臘叢林。

話說回來,就在1932年郁達夫宴請哥哥鬱華的這次宴席上,作陪的柳亞子先生請魯迅先生寫幅字。

過了幾天,魯迅便湊成一首七律送給柳亞子。

二、何謂偷得半聯?

根據魯迅的日記中說“偷得半聯,添成一律以請之。”可見這首《自嘲》作詩先有妙句,後有全詩。

據說當天的宴席上,郁達夫一見到魯迅就開玩笑說:“你這些天來辛苦了吧。”

魯迅微笑著回答:“我可以把昨天想到的兩句聯語回答你,這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郁達夫繼續打趣:“看來你的‘華蓋運’還是沒有脫?”

魯迅《華蓋集·題記》中曾經寫過說:

這病痛的根柢就在我活在人間,又是一個常人,能夠交著“華蓋運”。我平生沒有學過算命,不過聽老年人說,人是有時要交“華蓋運”的。這“華蓋”在他們口頭上大概已經訛作“鑊蓋”了,現在加以訂正。所以,這運,在和尚是好運:頂有華蓋,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華蓋在上,就要給罩住了,只好碰釘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

從郁達夫的玩笑話可以看出,這是“華蓋運”一詞,大概是郁達夫借用魯迅文章中的”典故“ 。對於郁達夫”華蓋運“的調侃,魯迅說自己目前的狀態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還感謝說: 給你這樣一說,我又得了半聯,可以湊成一首小詩了。” ( 1956年12月6日《新民報晚刊》

受到郁達夫‘華蓋運’的啟發,魯迅得到了“半聯”,就是《自嘲》首聯的出句:運交華蓋欲何求。

得了這半聯後,加上原先的一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一首七律已經完成了三句了。

三、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破帽,應是用孟嘉落帽的典故,乃名士之風流。宋朝蘇軾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遮顏過鬧市,應該是反用《史記·孔子世家》中衛靈公”招搖過市“的典故:

居 衛 月餘, 靈公 與夫人同車,宦者 雍渠 參乘,出,使 孔子 為次乘,招搖市過之。”

漏船出自《吳子·治兵》:

吳子曰:“凡兵戰之場。立屍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其善將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燒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怒,受敵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

意思是,士兵不得鬆懈,時時刻刻要警醒,準備隨時出擊破敵。

載酒出自《晉書·華卓傳》,華卓說:

“得酒滿數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漏船比較積極向上,載酒泛中流有點消極。在漏船中本應該戰戰兢兢,但是詩人卻滿不在乎,看似消極,其實是對於敵人的藐視和嘲諷。

在條幅和魯迅日記上,詩中“破帽”原是“舊帽”,“漏船”原是“破船”。魯迅編入《集外集》時,作了改定。詩不厭改,或許魯迅認為這樣改更有厚度。

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兩句詩之所以特別有名,是因為曾經出現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

“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裡就是說敵人,對於無論什麼兇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裡就是說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郁達夫和魯迅都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發起人,左聯自從誕生起,就一直受到打壓,甚至有"左聯五烈士"被秘密殺害。

郁達夫宴請之時, 兩個人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另外魯迅不僅僅受到敵對勢力的攻擊,在左聯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針對他。魯迅《致李秉中》這封信中說到:

上海文壇小丑,遂欲乘機陷之以自快慰。造作蜚語,力施中傷,由來久矣。......小報記者盛造讕言,或載我之罪狀,或敘我之住址,意在諷喻當局,加以搜捕.....文人一搖筆,用力甚微,而於我之害則甚大。老母飲泣,摯友驚心。……今幸無事,可釋遠念。然而三告投杼,賢母生疑;千夫所指,無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來日如何耳。……”

所以郁達夫會關切問候魯迅。但是魯迅的回答,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千夫指,出自《漢書·王嘉傳》:

“千人所指,無病而死。“

孺子牛出自《左傳》哀公六年:

“鮑子曰:‘汝忘君(齊景公)之為儒子牛而折其齒乎?’”

千夫指是指當時的反動力量,魯迅對於敵人的反應是橫眉冷對。而對於自己熱愛的一方則是甘為孺子之牛。

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以後,魯迅這首詩最後的兩句比較有意思: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你們愛幹嘛幹嘛,我關上門過我的日子,這裡是我的世界,管你們外面怎樣折騰,我還是我。

結束語

從魯迅這首嚴謹的七律可以看出,這些受過傳統教育的文人都非常擅長舊體詩的創作。包括那天宴席上的柳亞子、鬱華、郁達夫都是格律詩傳世。

1936年,魯迅在上海病逝;1939年 ,鬱華在上海被汪偽特務暗殺身亡;1945,郁達夫被日軍殺害於蘇門答臘叢林。

魯迅寫的這一條幅,柳亞子先生一直珍藏著,並在1954年捐給了國家。柳亞子在條幅上部寫下一段文字:

此為魯迅先生在上海時親筆題贈之作,其詩萬口爭傳..........

1958年,柳亞子病逝於北京。

@老街味道

為何有人說岳飛滿江紅是偽作?其實類似的現象還挺多

為何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唐朝哪個進士最年輕?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李商隱的這句詩為什麼被譽為神句?

本文出處:

https://www.360kuai.com/pc/9d5f8cbe595a4be33?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