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還有“神話故事”嗎

以往,人們對於最佳郵票評選紀念張的屬性、價值幾乎都是不屑一顧,即便是重大題材的“十八大”評選紀念張也不例外,上市之初備受冷落,價格也就只有一二百元,是典型的滯銷品。

但是,隨著資金的相繼入場,特別是得到了文交所電子盤的認可,評選紀念張的命運由此發生了重大轉變。

從一般意義上講,十八大”大版票的這種暴漲儘管帶有典型的投機色彩,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投機,因為投資與投機並不是格格不入的,兩者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這主要源於市場環境的改變。

當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投資與投機的界定並沒有一個完全不可逾越的鴻溝,而是可以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當然,我們又不能不顧高風險地一味蠻幹,而要把握好這個度,至於這個度是一個什麼標準,要因資金的大小、籌碼的多少、成本的高低等因素綜合考量,並沒有一個絕對意義上的標準。

牛市每一輪都有很多“神話故事”,但是每次市場熱點和主線不盡相同,基本上都是出人意料,今天可能是“九龍壁”小型張,明天就是“安徒生”“國旗國徽”不乾膠小版張,這種現象既有可能表現於線下市場,也有可能表現於線上市場,或者兩者的共同體;無論是那種情況,投資者都將會成為實實在在的的受益者,這種情況已在行情中清晰地表現出來了。

從一般意義上講,現在線上市場存在著一定的高估值品種,對應的都是不確定的投資預期;但是,隨著資金的竭力運作,對應的估值並不高甚至出現低估。對於這種現象,我們該怎麼選擇?

高估值對應的就是巨大泡沫和飛漲的價格,可能比那些漲幅不大的品種好賺錢,所以沒有多少投資者願意等待那些低估值、價格相對低迷的品種。而在一個長期的投資過程中,買入高估值品種的成本肯定是不划算的。因此,在這個估值落差越來越大的時期,逐步把高估的泡沫資產換成低估值的品種,是個合理的不降低倉位下的避險策略。

牛頓曾說,“我能夠計算出星星的運動,但算不出人類的行動”。這句話放在文交所電子盤上再合適不過。 本輪牛市帶有鮮明的文交所電子盤改造的特徵,這意味著以文交所電子盤為代表的不斷上線的品種將持續成為市場主角。

只要文交所電子盤的這種改造未畫句點,無論是線下市場還是線上市場都將直接受益,市場預期共振所帶來的強勁動力,必必然會將市場推向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峰,實際上也的確如此。

雖然文交所電子盤因種種緣故被叫停,直到今天還未結果,但是每當一種新生事物出現的時候,只有積極地去面對,或許才有可能賺得盆滿缽滿;當然,也有可能一敗塗地。

根據反身性理論來看,投資者謹慎的時候市場往往不會出現大頂,極度瘋狂幾乎無人看空則預示大頂降至。投資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它除了考驗人的知識素養外,更考驗人的心性。

所以,投資大師們經常表達一個道理:投資需忠實於自己、做到知行合一。通常情況下,判斷一個品種的價值並不難,難的是否敢於堅持自己的判斷,在低位買入、在高位賣出。

理論和實踐脫鉤。從讀書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熟讀課本、考試成績優異,但日常工作生活中卻眼高手低、屢屢碰壁,這就是典型的死讀書。

投資也是如此,動輒就是什麼價值投資,卻不去思考、不會靈活運用,而在實踐中存在明顯的投資體系缺陷。第一個層次應當做到認識自己,對自己誠實,依據自身的優劣勢、建立適合的投資體系。

市場紛紛擾擾、品種漲漲跌跌,不管短線還是中長線,不管價值派還是投機派,投資者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思考,儘快找到屬於適合自己的一套投資方法,在逆境中堅持下去。

第二個層次是尊重市場,當事實與自身認知出現背離時,首先要承認個人的精力、能力存在侷限性,做到尊重市場結果,同時在背離中反覆思索調整。

第三個層次是擴大能力圈,努力提升自己的認識廣度和深度,最好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周鳳遲)



郵票還有“神話故事”嗎

“海底世界”套票版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