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陳情令》卻沒學到精髓,成化十四年口碑與收視率雙撲街

《成化十四年》這部劇開播以來,口碑與收視在最近熱播的影視劇中是一路墊底,怎麼說靠著耽改這個熱度,也能穩穩的吸一波粉,而且《成化十四年》的各種配置都是高配,無論是監製人選,還是小說原著,那都是一等一的優秀,下面就讓我們分析分析《成化十四年》為何擁有爆紅的潛質。

首先這部劇,由耽美界大神夢溪石的作品改編而來

這部小說豆瓣綜合評分8.2分,大ip熱度加持,擁有一定粉絲基礎。

其次,是我們許久未出山的成龍大哥監製

那麼按理說,這部作品的質量也是有保障的,畢竟成龍大哥靠的就是一個認真,才成為圈中的老大哥的。同時,還邀請到了賈靜雯飾演萬貴妃,更增這部劇的爆點。

第三點,劇情方面其實也很有看點

該劇講述了六品推官唐泛與錦衣衛總旗隋州因為武安侯之子鄭城被殺案件和太子伴讀韓早失蹤案相識,並在之後聯手破案,抓出了攪亂順天府,動盪朝局的幕後真兇,為沉痾宿疾的官場帶來了一股清流風氣。

這種古裝探案劇,只要老老實實拍好劇情,同時賣賣兄弟情人設,再發發糖,畢竟官鴻這種走花美男路線的小生,營業一波社會主義兄弟情還是很容易讓人上頭磕cp。

想學《陳情令》卻沒學到精髓,成化十四年口碑與收視率雙撲街


只要這部劇不作妖,不說複製《陳情令》的熱度,但是小範圍爆紅還是很容易的,畢竟很多cp粉的前任牆頭肖戰因為227事件,還沒有翻身,現在正是固粉吸粉的好時機。

那麼,《成化十四年》是做了什麼生生把自己作糊了?

首先,我們講講《成化十四年》有按照傳統耽改劇的套路進行營業嗎?

它沒有,它不僅不怎麼炒cp,甚至犯了耽改劇的一個大忌,那就是增加了言情戲。雖然大家都懂關於廣電爸爸的審核機制,也知道現在耽改劇過審不容易,所以現在耽美改編的劇都叫耽改,但是粉絲的寬容不代表沒有底線。

《成化十四年》的團隊,卻是個連抄作業都不會的製作組,前面那麼多優秀的課代表,都不知道借鑑借鑑、學習學習嗎?《陳情令》、《鎮魂》的爆紅它不香嗎?老老實實按著前輩給你鋪好的路子走,它不穩嗎?非得去碰耽改雷區,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進行了魔改的《成化十四年》,首先就引起來書粉的抵制,畢竟這部小說的書粉當初花錢追cp,可不是為著言情線來的,這個時候原本的ip加持的熱度,已經成了反噬這部劇的因素,在這個基礎上《成化十四年》已經流失掉了一部分觀眾緣。

畢竟《陳情令》之所以那麼火爆,肯定是有原因的,照葫蘆畫瓢模仿一樣,最起碼也是個及格線水平吧。

其次,就是關於主角唐泛的塑造,過於執著走吃貨人設,而且演技還需修煉的官鴻的拙劣表演下,唐泛這個人物的塑造算是徹底崩塌了,

本來是清風明月,位極內閣宰輔的路線,但是在官鴻的演繹下,卻硬生生的演成一個咋咋唬唬,只會嘟嘴賣萌的形象。而我們另外一個主角隋州,如果不是翻看人物介紹,真的很難辨認他是另外一個男主,當劇情垮掉之後,好歹人設應該撐起來,就像當初《鎮魂》的劇情爛成那個樣子,還是靠著朱一龍和白宇,磕出飯圈,一舉成名,雖然《成化十四年》這點也沒有做到。而且官鴻和傅孟柏這對cp難磕到只有隔壁《鬢邊不是海棠紅》能和它媲美,但是《鬢邊》整部劇的質量要遠高出《成化十四年》。

還有不得不說,再吐槽一下官鴻飾演的這個唐泛,這個角色的塑造從開頭就是一個大寫的尷尬,在斷案時,幾人同時一起念案子,一心幾用也不是這樣用的好嗎?硬凹天才人設,真的很尷尬。

想學《陳情令》卻沒學到精髓,成化十四年口碑與收視率雙撲街

再講講它的敘事,《成化十四年》在敘事邏輯方面也是混亂不堪

多條敘事線在沒有任何過渡的情況下,隨意轉換,讓觀眾看的一頭霧水。而在案情方面也是靠著人物去進行推動,而不是依靠案情推動,案情方面過於簡單,破案速度過快,沒有任何的懸念感,甚至都沒有給觀眾設置包袱,雖然是耽改劇,但是好歹也打著古裝破案的元素在進行宣傳,所以在破案情節的方面的設置,可以稍微走點心嗎?現在的觀眾智商都是在線的,好嗎?流行無腦劇情粗製濫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求求現在的影視製作組,醒醒吧!不要再製作一些只剩下工業糖精的傻白甜戀愛劇了好嗎?

想學《陳情令》卻沒學到精髓,成化十四年口碑與收視率雙撲街


在原作水平那麼高的基礎上,《成化十四年》製作團隊可以生生將劇的質量拉到不及格的範圍,也是一種水平。如果不會拍這種類型的題材,完全可以去借鑑一下,之前爆紅的《錦衣之下》,如果對明朝的氛圍不瞭解,那麼可以去借鑑一下,大明第一神劇,《大明王朝》,看看別人的君臣關係是如何呈現,看看這部劇裡的公公,是如何拿捏神態的,在有這麼多優秀的製作的前提下,《成化十四年》還是將這部劇拍毀了。

想學《陳情令》卻沒學到精髓,成化十四年口碑與收視率雙撲街

通過《成化十四年》,能看出現在市場的需求和之前是完全不一樣了

無論是老大哥監製,還是賈靜雯出演,賣情懷的效果已經不大了,最後還是要看整部劇的質量,而且《成化十四年》也給接下來的耽改劇有一個警示性的作用,那就是別隨便給主線情節加言情戲份,別以為紙片人的粉絲力量就不強大,粉圈那一套耽美圈都是會的,看看227事件,同人圈和粉圈大戰最後的結果就知道了,所以還是希望之後的節目組能夠尊重一下原著,並且進行合理的改編,最好就老老實實按原著的情節走,這樣既安全,又能把原著粉絲轉化成劇作粉絲,還能達到變現

就看看《陳情令》演唱會還有一系列周邊,是怎麼割粉絲韭菜的,即便如此,粉絲的抗性還是很小。

希望《成化十四年》能多學學優秀的耽改操作,而不是罔顧觀眾需求,按著自己的想法隨意改動,畢竟最後的受眾還是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