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提 要

少时的梦想和坚实的专业基础支持着刘泓志在城市设计规划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遍及全球的项目经验让他坚信人文的原真是城市吸引力的核心,符合城市价值取向的设计才能给城市带来最好的发展。作为一名城市设计师,他重视设计的多元、包容、平衡,并把这种理念应用到伦敦奥运规划等重大建设项目中去。面对中国城镇化、区域一体化等发展趋势,他提出“城市规划设计的形态方案要为行动方案服务”,有所衡量的规划、机制体制的创新和感性质量的评价才能够得到最平衡的、稳定的城市发展。

本期参访嘉宾:刘泓志

AECOM 亚太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战略与发展负责⼈,大中华区城市策略咨询负责⼈,美国哈佛大学城市及建筑设计硕士。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刘泓志

AECOM 亚太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战略与发展负责⼈,大中华区城市策略咨询负责⼈


记 者:作为AECO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品牌与战略发展负责人,您的个人经历非常精彩,请您讲述一下您的求学和工作经历?

刘泓志:

我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是城市及建筑设计硕士。我从小热爱绘画,在家乡台湾和小伙伴们一起画画、玩耍着渡过了童年。后来随着城市发展,儿时的老房子面临翻新,让我意识到城市变化会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也让我产生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去平衡居民生活的温度与回忆的愿望。因此,在大学期间我就读于建筑系,而后又到哈佛深造,进修城市设计。这样的学术背景为我职业发展中对于建筑与城市空间设计与城市总体质量规划的思考奠定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未来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学业完成后,我加入了HOK建筑师事务所,从工作的第二个月起开始接手国际项目。受益于对亚洲文化的熟悉与理解,在这段时间我积累了大量的东西方文化整合的国际项目经验。后来我入职Roma Design Group,加州一家知名精品城市设计公司,在这里的工作使我更深入了解到美国本土的规划设计理念与实践。作为一名城市工作者,不能只是一名建筑师或是城市规划师与设计师,必须进行多专业的整合,在景观、交通、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入的认识,这样才能够递交一份很好的设计作品。

为了回到亚洲参与城市建设,我加入了SOM建筑设计事务所旧金山公司。当SOM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将美国的国际经验输出到中国的同时,我也如愿深入到了中国的城市设计环境之中。为了更贴近城市发展的脉动,我决定回到中国,加入了易道北京公司,后期发展为AECOM的一部分,我也逐渐从城市设计的技术负责人进入到管理岗位,成为AECOM规划设计业务线亚太区的负责人。在AECOM这个平台,我做了很多角色的转换,从技术走向管理,再从管理走向战略以及品牌,我认为企业的成长与城市的品质提升,都不单靠设计作品的质量,还要有更多方面密切的配合与结合。

记 者:您走访了很多城市,请您介绍一下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以及这些城市都有哪些先进规划和设计理念?

刘泓志:

我非常喜欢旅游。城市游览中最精彩的方面就在于这些城市的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也正是它们独有的城市性格和故事不断吸引着人们造访。城市的共同特点不只在于他们的风貌,也在于他们都非常尊重城市本身的原真,拥有非常清晰的城市价值观,这让城市能够继续焕发魅力和活力。有能力并且努力经营这种特质各异、原真的城市文化,正是这些值得深度探游的城市共同的特点。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对很多著名城市都有过深入的项目实践,因此对于造访过的许多城市,我不仅能够从游客的角度去体验,也会从专业设计者的角度去认识,并尝试用城市决策者的角度去探究。如果说这些城市都具有的先进规划设计理念,我相信关键一定在于在规划设计中他们对城市的记忆与历史,希望与未来的关注。

例如,伦敦市与纽约市是公认的两大世界级城市,他们同样都面临竞争和压力,其中首先面临的就是自己跟自己的竞争:如何使这个城市的市民过得更好?

面对未来科技带来的冲击,伦敦在保留传统同时也迎接未来。作为第一个开辟自行车高速公路的世界级大城市,伦敦市在交通上回归“以人为本”,尝试用最简单的交通工具满足一个特大城市的所需通行。AECOM在2015年为伦敦进行了2065年的远景规划,也就是50年的远景规划。从规划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伦敦最大的课题除了成长,还有要面对先进科技带来的冲击,而这个城市应对发展问题的态度,就是在表达这个城市的价值观:“保留传统、迎接未来”。

纽约市的历史虽不如伦敦悠久,但它的吸引力来自于包容度——纽约市能够容纳各种不同族裔、背景、经济水平的人群。这种开放度造就了纽约的城市文化,因此在探访纽约的时候,展示在游人面前的不只是单一的精致城市风貌或精英的城市品质,也自然而然呈现出它的多样性。

法国城市斯特拉斯堡虽然小,但常年都排在欧洲旅游城市的前几名。我在这个城市游览时,对他们的地面轨道公交系统印象深刻。这个公交车厢设计得很贴近地面,行人不需要通过月台就可以便捷地走上公交车厢。如不使用月台,车厢地面就必须降低,因此,为实现这套非传统公交的传动系统引发了很多技术难题,但秉承让乘客和行人更自由衔接的理念,城市最终还是克服工程技术的难度。

斯特拉斯堡成为了欧洲第一个让乘客不需要月台就能自由上下车的公交城市,也是第一个以城市的名义取得交通技术专利的城市。而这样的制造技术还可以突破车体结构限制让车厢的玻璃做的像落地窗一样,乘客坐在公交里面,跟城市的接触是直接的、互动更亲密的。我想这样的一个理念让这个城市除了保持了旅游城市的特质之外,还在追求“以人为本”以及这个城市和市民最需要的一种生活状态。

不只这些,还有更多值得造访的城市。在我看来都不只是他们独特的风貌在吸引着游客,而是他们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都找到了自己非常清晰的价值取向。为了这个价值取向他们会在城市治理和不断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选择一种最符合自身价值观的方式,恰恰是这种过程不断地提炼出当地文化的原真性,独特而吸引人的城市风貌是这种城市价值观下自然的呈现。

记者:作为一个城市设计专家,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您在AECOM工作期间主持及参与过哪些国际和国内的成功案例?

刘泓志:

从城市设计师的角度我更重视设计的多元,要能够包容、能够平衡。我也非常重视城市空间的尺度、比例、和质感的塑造,但必须在完成城市的多元、包容和平衡过程中去设计。城市设计的成果不是一张图纸,也不是一群建筑或一系列景观,而是一套规则,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这个规则里面创造他们自己的空间,让城市的美来自于它多元的风貌和市民不同的声音。我认为如果把一个城市当成设计师的作品被把控得很美,但只有一种样子或必须由特定设计师来完成,这种美就不属于城市的美。我特别关注城市设计去引领或鼓励这种多元性,而不是设计师的自我价值或美学标准,这是城市具备持续活力背后的关键驱动力。城市设计还要注重“包容”,包含平等对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每个人。所谓包容,就是无论来自怎样不同的背景具备怎样不同的条件,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得到平等的对待。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而不是单一的建筑作品,它提供公共服务的目的和品质也在这里获得显现。所谓平衡,其实就是回到城市设计的技术本质。我特别重视将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工具,每一次城市设计都是为不同的团体或社群重新分配利益的一种机会。

城市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空间的布局,让更多的人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实现城市利益增长和更合理分配的过程。

谈到城市设计的理念,我很重视这种多元性,这种包容性,以及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这是城市设计之美,能完成这些品质的城市空间和形态,才是美的城市空间和形态。

国际项目上,我们为卡塔尔首都多哈做了一个中心区的城市设计,这个项目也得到实践因此意义非常大。当时这个项目是为了要解决市中心人口向郊区外流的问题,目标是将人口重新吸引回城市中心,因此空间设计是一种工具手段,还必须在引导社会与经济活动形成一致的行动。将人群重新引导回市中心的空间手段有很多种,而我们选择的是回归多哈当地文化的方式。这个城市极端的炎热,因此在建筑的形式上我们采用了当地采风塔的传统智慧,将海风导进室内,甚至地下室以及它的骑楼,通过这种自然的气流来为这个城市降温。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多哈中心区城市规划

亚洲一般都希望建筑朝南,但多哈的建筑尤其公共活动空间只有朝北以避免烈日曝晒,所以在体量配置上建筑高度尽量近海低,远海高,以引导海风导入街道。而街道设计也采用不对称设计,南侧阴影面积大的地方尽量留给慢行区,没有阴影的地方尽量设计成车道,在建筑的形式上我们也加大了创造阴影遮棚的形式。

多哈当地也有到清真寺礼拜的生活习俗,基本上就是当地人的“5分钟生活圈”,即当地长期发展的生活形态使城市功能早已形成高度混合,居民在5分钟之内都能够到达清真寺。所以我们在城市设计时放弃常规或西方的土地使用套路,反而复制了当地高度的有机混合来复原当地的生活肌理。

在每个城市大量应用创新环境技术使往往忽略了自身的空间属性与传统智慧,我们作为城市设计师,以及AECOM这样的国际公司,更能够清楚的意识到提炼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的重要性,从而应用到它的城市设计中去。

我们做的

2012年伦敦奥运规划也意义深远。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伦敦2012奥运规划

历届奥运都在提倡绿色奥运规划,我们在这个项目实践绿色奥运的方式和效益上的成功让我们更相信理念引领设计品质的力量。首先在选址上,我们选择了伦敦下利亚山谷为基地,这里常年受到化工厂的污染,虽然离市区很近,但是交通很不方便。从选址的考虑开始,我们就是希望利用奥运的投入同时改变这个城市常年没有得到改善的问题,而并不是仅选择在一个城市最显眼、最重要的地方做一个展示窗口。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伦敦2012奥运规划

我们相信一个成功的项目不仅是一张图纸上画的设计方案,伦敦2012年的奥运规划充分的显示这样的认识。因为在伦敦这次申奥之前,市民是反对举办奥运的,公众普遍认为劳民伤财,弊多于利。因此在进行伦敦奥运规划的时候我们非常慎重的提出了它是“伦敦150年来最大的城市更新方案”,奥运规划是个发展机遇,必须实现的目标是城市更新,为伦敦甚至英国带来新的社会价值与经济增长。我们的设计目标是:

一、解决这个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大量回收当地材料,清洁当地受污染的土壤;

二、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将周边社区通过奥运场地规划联系起来,30分钟内到达城市其他主要地区;

三、创造当地全新的就业、居住机会和公共服务设施,奥林匹克公园成为伦敦最大最重要的市民公园;

四、推动“遗产规划“的理念,先为奥运后做好长远规划,再为奥运的17天赛事做调整。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伦敦2012奥运规划

带着这些目标和理念, 规划设计方案中70%的建设预算留给了城市更新,剩下的30%才是关于奥运的直接投入。整个城市规划设计的框架在开始就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价值观,因此获得市民的支持跟同意。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伦敦2012奥运规划

这个项目成果评估也让我们很骄傲,应该是历届的奥运以来经济效益最高的一届,由于有目的的成本分配与控制,光门票收入基本上就已经达到大致平衡,同时给伦敦市以及全英国创造了3万个就业机会,原本属于发展落后的地区成为伦敦炙手可热的新社区,大大的改善了城市发展的情况。我觉得这就是城市设计的魅力和威力,不是体现在建筑或地标场馆的样貌,而是城市发展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形态上的方案,而是体现在行动上的方案。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伦敦2012奥运规划

最近AECOM参与完成的纽约西南布鲁克林案例也是抱持这样的理念。纽约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希望吸引全世界最好的人才进驻,可是一些人到了纽约发现物价太高,房租太贵,留不下来。而纽约最需要的是土地,需要有更好的发展腹地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选择在此就业定居,这些土地到哪里找?西南布鲁克林就是这么一大块未开发资源,只是基础设施常年失修,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差,而纽约市又没有这么大一笔钱来开发这块地。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纽约西南布鲁克林规划

AECOM的设计方案就是从基础设施着手,但具体的基础设施投入与产出才是项目成功关键。由于这个区域地势低洼,在暴风雨气候下饱受水患,因此每平方公里只有四个就业岗位。根据纽约市提出的“一个纽约”(One New York)下城市成长(Growth)、社会公平(Equity)、环境韧性( Resiliency)与永续发展(Sustainability)四个核心价值,AECOM对布鲁克林西南区所面临的发展压力与急需改善提出建议,并开启大众、政府与专业间的对话。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纽约西南布鲁克林规划

通过综合调查分析,我们相信基础设施的规划首先应建立地区防灾的城市韧性,保障环境的安全;其次通过与纽约已建成地区的联系并在场地内创造4万个就职岗位,让这里未来的居民在45分钟之内能接触到100万个就业机会;再者是保证现况低收入族群与未来高端社区人口的族群融合与公平的服务供给,提供1万3千个新的低价住房单元、5.7英里总长的公共街道空间和100英亩以上的新市民公园;最后基础设施规划要保证能源的可持续供需平衡,这些才是城市设计方案希望引导出来的城市效能。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纽约西南布鲁克林规划

我们用这样的思路去建立城市的开发强度、空间布局、功能选址,最后建议了一条4.5英里长的防洪滨水公园和一条直接联系下曼哈顿新的地铁线。通过数据模型我们把投入跟产出结合空间方案一起评估,形成一个行动方案,而不是一个形态设计的方案,这也是这个项目获得纽约市府接纳采用的原因。

国内的城市设计项目上,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在设计中,我们将“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儒家文化精髓与情怀融入建筑策略中,希望能够以地域文化的丰富性映射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规划

雁栖岛本身具有南低北高、西山东水的地貌特征,我们因地制宜,将规划方案和中国版图西高东低的地貌特征做连结,设置了西北和东北山丘、西南谷地、华东和江南水岸等地貌区域。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规划

另一个设计理念是“理水为园”,将原初的半岛和陆地之间疏浚出一条贯通的水域,塑造独立的岛屿与护城河的意象,不仅能够为大型高层会议所需的安保创造便利的条件,更可以进一步优化场地所在的雁栖湖整体的水循环生态环境质量。

作为一座集会议、展览、餐饮、酒店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型会展场馆,雁栖湖国际会都不仅要在整体规划、材料使用、空间舒适度、文化的代表性等方面满足一个顶级国际峰会的标准,而更应该以一种创新的方式传递出一个文明古国在国际舞台上对于自己文化的从容、自信与思考。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规划

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尽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植被,使用岛屿本土原生的植物,而不是刻意从外界引进奇花异草。通过植被重建、湿地修复、植被保育和驳岸重塑等,让整座岛屿呈现出乡野、田园、果林、滨水生态、自然林地和园林等“桃花源”般的意趣。漫步岛上的行人可以远眺慕田峪长城,更可以寄情山水,感受“天人合一”的心境。

另外还有苏州金鸡湖,这个项目完成至今已经超过15年了。回望此项目进行时,了解当时中国对于城市、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的普遍看法,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AECOM这个项目的重要性。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苏州金鸡湖滨水景观规划

苏州是历史名城,也是古典园林之都,而金鸡湖的景观与环湖城市设计在15年前正检验着中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护与利用之间、城市与自然之间的时代机遇与态度。原本在三个月内对环湖26公里进行绿化的任务,因为引进新的理念而变成持续进行的城市发展行动。这些当年提出的“新理念”得到实践而深刻改变了中国当时的景观与城市设计观念,成为今天的普遍接受的核心价值。

首先,我们引入了“亲水”的设计理念。“亲水景观”这个概念当时中国没有人提过,所以我们做了几项突破:一是打破为了保护金鸡湖而设的五十米到一百米的退界,把重要的公共配套及商业设施放在水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对水环境保护有非常精确的理解与动作,在不影响生态的情况之下才能够做这样跟水接近的建设。二是为了对突破当时当地设计规范让理念落地,AECOM与当时的管委会合资成立公司,把它当成自己的项目经营,确保承担项目品质的责任。三是在滨水安全与管理的考虑下实现亲水步道,设计语言摆脱古典园林的复制成功地在苏州带入现代景观元素。

热点聚焦 | 刘泓志:中国的城市设计智慧财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

▲苏州金鸡湖滨水景观规划

另外,这个项目引入并实践了中国第一个湿地景观与湿地净化的概念,进行自然的废水处理。当时被普遍质疑为滋养蚊蝇的杂乱景观,在15年后的今天大家都已经接受并认同生态景观的经济价值与环境美感。

金鸡湖对我们来说意义最大的是:坚持设计着眼未来,理念引领,我们做的每一次尝试与突破,都可能在未来成为普遍的新标准新常态,创造全国甚至更大的一个范围内认同的一种价值取向。

记者:对于中国大面积的商业及产业新城规划建设,请您谈一下您的看法?

刘泓志:

在中国,大量的、快速的城镇化是必要手段。作为人口大国,中国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是个必然的进程,因此,为减少快速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关键不是降速而是调速;不是去城镇化而是要掌握核心问题善用规划设计工具,尤其在商业与产业导向的新城发展进程中。我个人认为,中国新城发展中的最大的课题在于如何解决计划经济以及市场规律之间的矛盾。

中国在过去多年的新城发展中走进了几个误区,要么只提供住房产品,要么就是建设工业园区,产城不融合问题的背后,其实是政策支持引导和市场机制的脱节。这必然使城镇化成为开发商拿地取得短期经济回报的附属品或牺牲品,缺乏持续经营的责任结构,也缺乏对人从哪里来、来了做什么工作、住下来可以过什么样更好的生活的市场规律的认识。

新城建设的目标不在硬件,从规划设计角度来说尤其是要满足三种基本需求和供给:

一、提供吸引人居住的环境;

二、提供吸引人就业的环境;

三、提供吸引人休憩的环境。

但新城发展更重要的不是创造这三种机会,更是创造它们之间的联系,让来居住的人找得到工作,让来工作的人有地方居住,所有的人得到优质多元的公共服务,这样新城才能够得到最平衡的、稳定的发展。

现在中国有很多的产业新城都失败了,主要是只提供大量的住宅产品,目的在短期销售而不承担持续的运维,没有提供相应于进驻人口背景的就业机会;又或者是引进了大量的工业区和生产单位,但工人没地方住,缺乏合理的生活配套与商业产品。所以这都不是一个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正常形态。

除了居住和工作,城市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面向是休憩的功能。新城发展往往忽视了对于健康的生活环境、合理的休闲环境的打造,然而只有更好的人居环境质量,才有办法把人才吸引到新的环境并把这些人才留下来。所以中国过去这些年的做法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未来的产业新城建设的方法,要更好地创造人居的环境质量才能把人留下来。计划经济自上而下对城镇化人口的指标把控或政策引导,如果无法结合市场敏感的发展机制,最后很可能会要为新城建设的失败买单。新城的质量不在于住房产品,不在于引进了多高端、排名前几的企业,更重要是居住跟工作之间的关系是舒适的,整体环境是健康的,城市规划设计的形态方案要为行动方案服务。

着眼于市场发展规律的新城规划设计,才能够平衡自上而下的一些政策副作用,避免制造出经济泡沫,包含虚而不实的房地产开发机会;同时又能通过这个过程缓解许多大城市人口压力过高、找不到合适工作机会、找到工作机会可能负担不起那里的房租房价这一类的突出问题。所以新城开发其实在平衡整个大城市环境的发展,这样的才是我们未来的产业新城和其他新城发展要思考的地方。

记者:AECOM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等参与建设者,请您解读一下建筑与城市协同创新的理念?

刘泓志:

包含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目前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其实是个体城市发展后期的自然趋势。作为沿海三大城市群的深入参与者,AECOM理解通过国家政策扶持这些区域一体化发展或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是一个非常积极也是必要的手段,因为城市群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门槛是如何打破行政壁垒,起到相互协调良性竞争的作用,利用政策松解这些壁垒是有效的起步工具。但这些手段不应该单纯仰赖自上而下的行政筹码,而是更要掌握和结合到市场的规律,利用市场的力量去撬动这些区域的自主协调,形成可持续的城市群竞合生态。通过市场的驱动来化解或打破行政的壁垒,城市跟城市之间区域的一体化协调发展才有可能。

因此,从城市群的发展、区域协调、协同一体化的发展的角度来谈创新,最重要是机制的创新、是游戏规则的创新。其次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创新,因为传统的基础设施都在各自的行政治理范围下进行规划建设,未来跨市域的资源共享和治理模式。尤其是信息互联互通更是促成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突破现有基础设施的功能,从区域角度进行大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尤其是数字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是技术创新的关键。

记 者:AECOM在中国开展城市规划设计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服务模式?有哪些专业团队配合?AECOM怎么保证城市建设的高品质?

刘泓志:

作为一个以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全球性公司,城市规划设计一直是AECOM业务的核心,也是工具。AECOM在业内率先提出“城市为客户”的理念,城市就是承载着人居环境最重要的载体,我们更好的服务城市,让城市更好的服务更多的人。因此AECOM在技术团队的配置以及对外输送的服务模式上都最大程度与城市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环境或运营模式高度搭配。

首先在城市的规划设计部分,我们有一个顶层的战略以及策略发展咨询平台,这个全球性团队能够帮助我们充分运用全球各国家和城市的经验,互相借鉴运用有效的投资在我们的目标服务城市上。这样的城市发展策略平台在亚洲区、大中华区、到中国区都建立竖向的技术协调,和横向的业务线进行整合或合作。这些主业务线之下有更具体的技术细分团队,在“服务城市”这一核心业务上提供技术支撑与任务交付。这些主业务线包括:

首先是建筑人居环境团队。包含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规划设计、经济规划等,主要提供城市顶层设计与物理环境规划等具体的空间方案,另一个是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团队。包含交通、市政、能源、健康、城市韧性包含数据安全等所有重要的、大型的、有影响力的、作为一个城市生命体最重要的支撑系统基础设施,从工程规划到建设提供具体落地的咨询服务。

此外还有项目管理以及工程管理团队。全过程的咨询与项目落地的施工能力,使AECOM形成多面向矩阵式的服务系统,保证每一个专业从业人员在AECOM的平台上都能够更近距离的了解、感受、甚至学习到其他城市相关专业的要求,交付出提高城市绩效的服务成果。

AECOM保证城市质量的重点有两个:

一、在多专业的团队发展上,以灵活的技术搭配满足城市多元发展需要;

二、注入专业意见领袖对城市的深刻认识,使团队对于城市文化的热忱和了解成为AECOM的工作文化及工作方法。

我们希望放大经手项目的影响,即使只是整个城市发展的一小部分或某个阶段,我们也希望它能够更大的程度的保证项目的上下游环节与我们水平面向上不同专业的一个衔接。这不只是AECOM团队搭配的设计,也是我们工作方法上的一个设计,还有我们团队人员的技术培养以及他们对提供专业服务的一种认知。

记 者:AECOM的这种服务模式在国内推行的过程中会有哪些困难?请您谈一下您的意见建议?

刘泓志:

挑战还是比较多的,首先是成本。我们认识到城市的一些问题可能不是一个任务或命题单纯能够表达的。为了能够跟上下游的项目更好的衔接,AECOM通常会做一些额外但对解决问题必要的工作,虽然它们通常不见得能被我们项目费用所吸收。区域化或全球领域的资源整合也意味着更高的操作成本。因此,我们必须聚焦更有效的内部管理、更严谨的作业流程来减少我们的成本压力,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跟精力能够更好的提升我们设计交付的质量。

我们也遇到一些资质上的问题。作为一个国际企业,我们在中国在很多的资质的取得上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城市的品质和城市的发展又是全生命周期,这个周期非常的长。为了保证项目的交付质量,我们非常愿意也非常开放的跟各方合作。这种合作并不是意味着业务的拓展,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合作意味着更成功的交付,把单一企业的收益放大到行业生态链的收益。再者,由于AECOM业务跨度非常大,涵盖的服务领域宽广,客户对于AECOM是一个怎么样的公司可能认知不同或不清晰,我们也深刻了解继续清晰化公司品牌辨识度的重要性。

记 者:谈一下您对中国未来城市的建设的期望和展望?

刘泓志:

第一个期望:中国城市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非常有影响力和可塑性的阶段,我们应该开始关注城市可感知的感性质量,而不只是可衡量的理性质量。

一个城市就跟人一样,如果学的都是成功学,而忘记了积累成功背后的价值,我想这个城市只能被财富、被一些可衡量的指标来定义,而不能被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所定义。我期待有更多的人认同AECOM的理念,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以及路径当中,对城市的评价从单纯的理性质量上升到结合理性与感性质量,希望新的城市能够给未来的居民、游客、工作者带来怎样的感受,能够让他们更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面生活。

第二个期望:中国城市应该利用现代快速发展的机会,重视它整体的运营质量,而不只是某些项目的完成度、完成质量。目前在完成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的交付之后,对于项目运营质量的关注一直未受到同等的重视,至少缺乏品质把控上的连贯与衔接。要单靠目前政府很多有限的编制去管理、治理、运营一个大的城市,其实是非常吃力的。研究探讨一种新的公私部门合作运营一座城市的可能性,使运营质量能得到更大的保证,也能放大更多角色对城市效能的责任感和拥有感。这其中也包含我们的软实力,像市民的教育、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联结,例如怎样通过教育,包括公共教育、空间教育、美学教育让市民对于城市建立更深刻的情感关系,更爱自己的城市。当你爱你的城市的时候,对于城市的保护才会更来自于内心的驱动力。这些软性的质量,在中国快速发展过程是不容易见到的,也是我期待看到的。

第三个期望:就AECOM与我个人的国际实践与经验来看,中国拥有可能任何国家都没有的城市设计临床经验,而且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中国智慧”。在不断的借鉴国外经验、向外国取经的同时,我们应更好地去认识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智慧与经验积累,并适当输出以帮助其他国家或区域的城市发展。无论是在技术上、学术上,还是在人民的生活质量、幸福度改善上,都可以在国际上进行更多的交流,把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变成世界城市的资产。我们积累的这份城市智慧财富是值得与全世界分享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