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或引發全球債務違約海嘯


疫情或引發全球債務違約海嘯

新冠肺炎大流行將使高負債國家進一步債臺高築。這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債務違約,並給富裕國家帶來嚴重後果。

這場大流行病無情地襲擊了工業國家,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和金融損失。但富裕國家擁有鉅額資金來應對這種局面並減輕其後果——而且它們正在使用這些資金。發展中國家沒有這樣的資金,但它們也同樣遭受大流行病後果的嚴重衝擊。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3月30日發佈的一份分析報告中說,大流行病對資本市場造成的後果是資本外逃、貸款利率升高、貨幣貶值和出口收入下降。它們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要大於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後帶來的衝擊,如今在短短1個月內就有600億美元資本撤出,是當時的兩倍之多。

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對美元貶值了5%至25%, 這使償還以美元計價的外債相應地變得更加昂貴。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南非是受貨幣貶值影響最嚴重的國家。

疫情或引發全球債務違約海嘯

同時,不僅旅遊業陷入停滯,而且作為許多國家主要出口產品的原材料的價格也暴跌。據聯合國貿發會議計算,原材料價格自年初以來下降了37%。此外,貿易伙伴因為停產而大大減少了購買量。

因此,大流行病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場災難——即便它們的民眾沒被感染。

可預見的結果是,聯合國貿發會議稱,發展中國家在2020年和2021年將面臨2萬億美元資金缺口。

這可能引發債務危機,並使工業國家的許多直接和間接貸款人陷入困境。聯合國貿發會議全球化和發展戰略司司長理查德·科祖爾-賴特說:“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債務危機將迅速演變成違約海嘯。”

發展中國家面臨兩個巨大的問題。與擁有大量國際儲備貨幣的工業國家不同,它們不能簡單地通過印鈔來應對大流行病的後果。它們也沒有辦法像工業國家那樣向其公民和企業發起大規模援助計劃。

此外,它們在陷入危機之際還有創紀錄水平的債務。到2018年,它們的債務總額已接近年度經濟產值的200%。這包括國內外的政府債務和私人債務。

聯合國貿發會議說,債務大幅增長主要歸因於這樣一些公司:它們三分之一的債務是以外幣結算且由外國債權人持有。中國未被計算在內。

恰恰今年有特別多的政府債券需要償還。僅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不包括中國)在2020年將有4150 億美元的政府債券到期,到2021年還將有1470億美元政府債券到期。由於資金外流,這些國家幾乎不可能通過發行新債券為這些債務再融資。

此外還有私人公司即將到來的還款。由於大流行病期間的嚴峻經濟形勢, 許多公司不可能償還債務。

新德里經濟學教授賈亞蒂·戈什警告說:“單個國家的政治家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全球社會需要領導才能共同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

因此,聯合國貿發會議呼籲工業國家現在為了自身利益而提供大規模援助計劃,避免出現債務危機和人道主義災難。

據媒體報道,至少已有85個國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援助。現有的信貸額度應該是不夠用的,這就是討論擴大援助規模的原因。

編排:安妮

曉玲醫生“溫心”提醒您:關注4·20世界痛風日

太極山泉水,天然弱鹼性水(PH值:7.8-8.3),中和尿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