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科技助力春耕

4月7日,撫州市臨川區唱凱鎮東湖村的水稻溫室育秧大棚裡,一條由4名工人操作的水稻育秧生產線正在運行。這就像一條工廠流水線,經過裝土、澆水、播種等若干環節,一個個長方形的育秧盤成品不斷下線。

臨川:科技助力春耕

臨川:科技助力春耕

今年,東湖村投入資金100多萬元,首次嘗試“工廠化育秧”技術。合作社理事長劉新堂說,這樣育秧最大的好處是節省人工,合作社流轉了2000多畝土地種植水稻。過去採用傳統育秧方式,同樣是4個人,一個小時最多生產60個育秧盤。通過育秧生產線助力,4個人每小時能生產400個育秧盤。

臨川:科技助力春耕

臨川:科技助力春耕

臨川是水稻種植大區。春播將至,為滿足農戶的早稻種植需求,提高春播效率,該區各鄉鎮的工廠化育秧中心近段時間加緊水稻育秧工作。

據介紹,工廠化育秧既可節約人工成本、提高秧苗成活率,還可提高作物產量。區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負責人說:“‘工廠化育秧’試點,是農業農村部在全國水稻主產區推廣的一項新技術。傳統的育秧方式裝填底土、播種等操作很難做到規範、統一,容易造成秧苗出苗不齊、質量不一。

工廠化的生產線不僅效率高,而且出苗又齊又壯,有利於後續進行機械化插秧,減少插秧移栽過程中導致的缺苗現象,從而實現增產。


臨川:科技助力春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