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放棄400銀元月薪,九死一生走長征,成為不拿槍的開國中將

陳賡大將在回憶錄中,曾寫過這樣一段話:他是我認識的第一個同情革命的醫生,他保住了我的腿,我對他非常感激。

陳賡所感激的這位醫生,就是傅連暲,系我軍資歷最深的醫學家之一,也是新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為“紅色華佗”。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衛生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傅連暲1894年9月出生於福建長汀一農民家庭,受父母影響,自幼信奉基督。在英國牧師的幫助下,他考入亞盛頓醫科學校,畢業後成為長汀福音醫院醫生。五卅慘案後,英籍院長逃匿回國,他因醫術高明被推選為院長,月薪400銀元。

醫生放棄400銀元月薪,九死一生走長征,成為不拿槍的開國中將

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部分指戰員向南挺進,敵軍一路窮追不捨。9月初,起義部隊和敵軍在會昌一帶激戰,傷亡不少,部隊一路撤退到福建汀洲一帶,向長汀福音醫院求助。傅連暲二話沒說,接收了300多位傷員。人手不夠,他就動員家人一起照顧病人,長汀福音醫院成為南昌八一起義的“戰地醫院”。

時任營長的陳賡腿部受傷嚴重,面臨截肢的危險。傅連暲憑藉高超的醫術,用夾板固定傷腿,輔以進口藥物消毒,自己喝的牛奶也留給他喝,增強免疫力。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終於保住了陳賡的腿,避免了截肢。陳賡後來多次對人提起這件事情,即便在逝世前夕,仍叮囑家人要經常去看望傅連暲。

醫生放棄400銀元月薪,九死一生走長征,成為不拿槍的開國中將

陳賡大將

1929年3月,偉人和朱德率領軍佔領汀州,傅連暲提前做好了收治傷員的準備,並利用自己為蔣軍士兵治病的機會,獲取了不少有價值的情報和報刊,送給偉人。偉人也經常和他談心,講革命道理,對他觸動非常大。他感嘆道:“我治好了紅軍戰士的病,可主席治好了我的心,一箇中國人的心。”

1933年,傅連暲放棄豐厚的待遇參加紅軍,將醫療設備全部搬到紅都瑞金,組建了醫院,他任院長。看到蘇區醫療物質緊張,傅連暲把個人多年積蓄全部用於購買醫療設備和藥品,搬這些東西的時候,100多名挑夫挑了10多天。蘇維埃《紅華中華》曾以“紅匾送給捐助巨產的傅院長”為題專門進行報道。

那時,紅軍在敵軍戰事頻繁,加上南方氣候多雨溼潤,不少戰士水土不服,身上出現潰瘍、瘧疾等疾病,軍中醫務人員嚴重缺乏。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傅連暲開辦了第一所紅軍看護學校,自編教材,手把手培養紅軍醫生。

醫生放棄400銀元月薪,九死一生走長征,成為不拿槍的開國中將

傅連暲編寫的教材

1934年4月,長征前夕,毛主席在江西于都發高燒,當地醫生看了幾天未見好轉,傅連暲騎著騾子從瑞金走了180多里,來到于都,藥到病除。偉人的病好了後,精神變好了。有一天,還特意交待警衛送了一大碗母雞湯給傅連暲喝,並稱贊其“華佗再世”。

1934年10月,傅連暲隨紅軍長征,考慮到傅連暲身體原因,組織找了一匹馬給他騎。在經過一條陡峭的山路時,傅連暲想給戰士們讓路,往邊上挪了點,誰知馬一驚,他和馬一起摔倒山谷,馬跑了,他被摔得遍體鱗傷。

有一天中午,紅軍正行走在一片空闊的草地上時,被敵機發現,敵軍一陣狂轟濫炸,從未看過這個陣勢的傅連暲,愣愣地坐在馬背上,幸好戰士眼疾手快,趕緊把他扶下馬躲進樹林。傅連暲順抵達延安後,任醫院院長,一名外國記者聽聞他的經歷後,採訪他:“您開始是信上帝的,為什麼麼放棄優越的生活,冒著生命危險參加長征?”傅連暲回答:“走二萬五千裡的長征,我幾次差點喪命,但是我不後悔,因為我覺得有一種信仰比上帝更可靠!”1938年,44歲的傅連暲被入黨。

醫生放棄400銀元月薪,九死一生走長征,成為不拿槍的開國中將

開國中將傅連暲

在新中國成立後,傅連暲擔任衛生部副部長,曾任醫學會會長。1955年,傅連暲被授予中將軍銜。那年他61歲,系年齡最大的開國中將,也是當時唯一的一位醫療專業將軍,是沒有統兵打仗的開國將軍之一。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