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壓力大、失眠、抑鬱……這裡有一份焦慮型人格自救指南

這兩年有個網絡流行詞叫“社畜”, 它來源於日本的一部電視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在劇中,新垣結衣飾演的一位女白領,因為順從,經常會身兼多職,被上司當狗一樣來使喚和壓榨。

焦慮、壓力大、失眠、抑鬱……這裡有一份焦慮型人格自救指南

所以“社畜”用來比喻捨棄自尊、為公司做牛做馬的底層上班族。

“社畜”引發了眾多上班族的共鳴:早出晚歸,擠公交趕地鐵,工作996,不是在改方案就是在改Bug,還要時不時地替同事“背鍋”,這根本就是自己的日常啊。

片子最後,新垣結衣酷酷的衝到了社長辦公室要辭職,擺脫了這種“社畜”的狀態,不少人拍手覺得過癮。

焦慮、壓力大、失眠、抑鬱……這裡有一份焦慮型人格自救指南

然而回歸現實,能像新垣結衣這樣的,畢竟是少數人。更多的人,還是選擇接著去當“社畜”。

因為我們有結婚、生育、養娃、買房、買車……各種壓力和焦慮,每一個都像無形的大山,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在專題報道中稱,“中國中產是世界上最焦慮的一群人”。他們大多為80、90後,在一、二線城市從事著腦力工作,是社會中所謂的“有為青年”。然而外表看似光鮮的背後,95%的“中產們”都感到焦慮。

焦慮症已成為世界頭號精神障礙類問題。今年2月,《柳葉刀-精神病學》發佈了中國首次全國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中國成人精神障礙(不含老年期痴呆)終生患病率為16.57%,其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高達7.57%

安娜•威廉姆森本是英國一位知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十幾年前的一天,正當她像往常一樣,為自己如日中天的事業忙碌時,她的情緒突然崩潰了……後來她才明白自己得了焦慮症。如今她早已走出了焦慮的低谷,併成了一名專業的心理治療師。

焦慮、壓力大、失眠、抑鬱……這裡有一份焦慮型人格自救指南

安娜將自己十幾年間應對焦慮情緒的經驗和體會,寫在了《焦慮型人格自救手冊》一書中。

書中安娜以患者和治療師的雙重身份,一步一步地提供了切實和直接的指導,給出了多種處理方案,幫助焦慮型讀者逐漸克服焦慮,建立自信。

什麼是焦慮?

想要了解焦慮,首先要了解一下精神壓力,因為這兩種感覺往往是共生的。精神壓力會慢慢累積,逐步達到一個人無法在身體和心理上應對的程度。

在焦慮產生之前,我們往往會放任各種煩心事和來自別人的壓力向我們滲透

比如工作量太大、老闆跟我過不去、社交壓力、夫妻吵架、睡眠不足等,如果種種壓力持續發酵,又無法釋放出來,最終就會以比較激烈的形式爆發,可能會表現為驚恐發作、情緒低落、社交焦慮、長期憂心忡忡、腦子裡塞滿令人煩惱和疲憊的想法等。

我們要做的就是關注自己的壓力水平。適當的壓力能使我們保持警醒和前進,但壓力過大,生活就會變成一場噩夢。

焦慮、壓力大、失眠、抑鬱……這裡有一份焦慮型人格自救指南

失眠怎麼辦?

小時候的我,天生有“不管在哪裡都能入睡”的超能力,不管是嘈雜的車站裡,還是隨便一片草地上。但現在的我卻很怕睡眠,從睡醒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害怕下一次睡眠。

每晚躺在床上之後,白天發生的事情開始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中回放。我開始擔憂工作上尚未解決的問題,擔憂和同事緊張的工作關係,擔憂母親病弱的身體,擔憂孩子越來越差的學習成績……

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我又擔憂睡不好沒有精力應對第二天的工作,越擔憂越失眠,如此反覆。

我想,我大概是得了焦慮症。

當一個人缺乏高質量的睡眠時,焦慮、恐慌、抑鬱等問題就會變得更加嚴重。那怎樣才能改善這種狀態呢?在《焦慮型人格自救手冊》中,安娜提出了幾點建議。

1、 睡前減壓

不要帶著讓你擔心或焦慮的事情上床。在床邊放一個便籤本和一支筆,把困擾你的,或需要你第二天去做的事寫下來,這樣你就可以在入睡前讓大腦“清空垃圾”。

可以把自己當作一個嬰兒,睡前給自己一些放鬆時間,泡個熱水澡,聽一曲舒緩的音樂,讀一本不需要太多思考的書等。

焦慮、壓力大、失眠、抑鬱……這裡有一份焦慮型人格自救指南

2、 睡不著就起來

如果你已經在床上躺了一個多小時卻毫無睡意,那就起來吧。不要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時鐘看一整夜。

起床之後,選一些無聊的、你不感興趣的,最好是一點刺激作用都沒有的事情去做。比如上個廁所,換套新睡衣,把被子再鋪得舒適一些,或者整理書架,找一本能讓你平靜的書,閱讀其中的某個章節來激發睡意。

3、 找人聊聊

找一位你信任的、可以在深夜裡打電話的人,和他聊聊天,提醒自己並不孤獨。

抑鬱怎麼辦?

為什麼有些人會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感到抑鬱?有許多不同的原因,比如創傷性事件(心理或身體受到攻擊),工作問題(被解僱或職場暴力等),離別之痛(失去心愛之人或關係破裂等),童年遭受虐待等。

抑鬱往往是悄然發生的,人們可能表現出不再外出,退縮不前,放棄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負罪感或輕生的想法。它就像焦慮一樣,會在任何時候降臨到任何人頭上。

19世紀的偉大畫家梵高,雖然死後變成了最著名的畫家,但在當時,他卻是最落泊的藝術家。一貧如洗的他一直靠他的商人弟弟資助生活。

焦慮、壓力大、失眠、抑鬱……這裡有一份焦慮型人格自救指南

生活的潦倒、情感的挫折、命運的不公使梵高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並患上了抑鬱症,他會時常選擇用一些自殘的方式來折磨自己。

他曾在一場激烈爭論後,用剃鬚刀割掉了自己的一隻耳朵。耳傷出院後一個月,他又喝下了一升多松節油企圖自殺。

1890年最終不堪心理重負的梵高拿著手槍走進了一個農民的田莊。他沒有將左輪手槍對準自己的頭部或心臟,而是朝自己的下腹部開了一槍,然後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當他被人發現時,已是兩天後的早晨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大畫家死時年僅37歲 。

從情緒低落,到臨床上的抑鬱症,再到躁狂抑鬱症,抑鬱有許多不同的級別,梵高則屬於重度抑鬱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雖然不至於得抑鬱症,但也會遇到情緒低落的時候,那要怎樣改變這種狀態呢?

1、 放鬆

當我們失落時,會對自己尤其苛刻,而這恰恰是我們不該做的。你的感受很重要,也很正常,所以不要再苛責自己,善待自己的需求。

2、 不要孤立自己

當我們不知所措的時候,更容易讓自己進入“冬眠狀態”,切斷與他人的聯繫。這時不妨多留意一些能讓自己產生共鳴的事物,想想誰在身邊你覺得最舒適,哪裡讓你覺得最放鬆之類的問題。

焦慮、壓力大、失眠、抑鬱……這裡有一份焦慮型人格自救指南

3、 表達自己

把自己的失落感表達出來或許是最需要勇氣的事,但這是把壓抑情緒和想法趕出大腦的最佳方式。

找一個信任的朋友談談,也可以把這些感受以書信的方式寫給自己……途徑不重要,重要的是表達出來。

自我麻痺怎麼辦?

當一個人處於焦慮和抑鬱之中,恐懼等情緒排山倒海而來,讓人無力應對時,幾乎都會自然而然地選擇自我麻痺,做法包括酗酒、吸毒、參與某種成癮性的行為如暴飲暴食、過度節食、賭博、過度性行為等。

如果你真的依靠成癮物質去掩飾內心的焦慮、壓力或沮喪情緒,那麼當最初的興奮感消退,你只會更加痛苦,不僅之前折磨你的負面情緒會回來,你還會因為精疲力竭而更加悲傷無助。那如何改變這種自我麻痺的狀態呢?

1、 意識到問題

意識到問題存在並且承認它是應對的第一步。自我麻痺其實是一種“消極放任”的態度,留意你是否在尋求“臨時安慰劑”,以及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當我們有所意識的時候,就很難再隱藏了。

2、 用積極的壓力管理技巧

如果能夠取得同樣的效果,你為什麼不把錯誤的自救行為轉化成自我安撫行為呢?

你可以跑步、騎單車、練瑜伽、冥想、正念、園藝、做手工、垂釣、烹飪、聽音樂、玩樂器……所有能為你的生活增添樂趣或者帶來放鬆的長期活動都可以。

焦慮、壓力大、失眠、抑鬱……這裡有一份焦慮型人格自救指南

美國總統林肯曾飽受抑鬱症的折磨,在當時還沒有心理醫生的情況下,竟然自己琢磨出了對抗抑鬱症的有效方法,這就是“剪報”。

他把報紙上美國人對自己的期望和讚揚的溢美之辭剪下來,放在隨身的口袋裡,在心情抑鬱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以此振奮精神,緩解病情,並最終戰勝了抑鬱症。

3、 運動與飲食

運動可以減輕壓力和疲勞,人在運動時會分泌一種叫內啡肽的荷爾蒙,它會讓人感覺良好,緩解疼痛,減輕壓力、緊張和焦慮,提升睡眠質量,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時,注意合理健康的飲食,少吃油炸、高糖食品,以及咖啡因和酒精。補充健康食物,如全麥食物、魚油、堅果、植物性營養劑和維生素等。

焦慮、壓力大、失眠、抑鬱……這裡有一份焦慮型人格自救指南

王小波說過,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焦慮實質上是我們的一種恐慌。我們唯恐自己一輩子平庸下去,唯恐自己落後於別人,唯恐自己無法成為想成為的人,所以我們每天都很忙,每天都很焦慮,逼著自己追著時間跑。

但除了追求那些功利性的東西外,我們更應該忠於自己的內心感受,不是嗎?

有句話說得好,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接受自己是個平庸的人。願大家都能與自己和解,盡力做好當下事, 倘若一時受挫或失敗,你可以允許自己焦慮、煩悶,但時間到了,便收拾情緒,重新出發。

愛你現在的時光,生命會找到它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