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114)

今天是三月三,春雨過後,天氣微陰,空氣清新,去年寫過一篇散文,發出來,作為對春天的酬答。

陽春三月

陽春三月, 南方已草長鶯飛,北方卻風沙漸起,雖然枝頭桃花已開,樹葉泛起綠色,寒意還沒有完全褪去,在這個多風的傍晚,約幾個閨蜜,選擇一家裝修精緻的中餐館,小聚,我事先預備了一小盒上好的普洱,讓服務員沏好,幾樣清淡小菜,我們以茶代酒,我說:明天是農曆三月三上巳節,咱們提前慶祝。大家邊呼浪漫邊碰杯,抿一口茶,嚐嚐小菜,在幽暗的燈光之下,幾個知天命的女人,有點圍爐夜話的味道。


說到三月三,看似陌生的節日,其實,裡古人是極為崇尚的,《詩經》裡有《鄭風·溱洧》,說的是少男少女們齊聚溱河洧河畔,春水蕩綠波,大家手拿蘭花與芍藥,結伴春遊之樂。

三月三,是傳說中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由此,又蘊含了一層很深厚的民族情結。

《論語》裡也提及暮春三月,孔子的弟子曾皙對老師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他的描述得到了老師的讚許。一幅春遊圖表達了孔子的“仁政”和“禮樂教化”政治理想。

王羲之的千古名篇《蘭亭集序》,寫到“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其實這次文人大家的聚會是為了舉行禊禮,也就是春遊活動,因此而成詩成序,流傳千古。

杜甫在《麗人行》裡開篇寫道: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詩中記載的的大唐上巳節貴族的春遊活動。只不過諷刺的是權臣楊國忠以及后妃們的驕奢淫逸生活。

儘管詩文裡,故事裡,三月都如此的美好,今晚,眼前無無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我們幾個聚在一處,也沒有談詩論賦,說的無非是柴米油鹽之類,雖然都是瑣碎之事,但心情大好,對未來還有一份期許,也不枉費了這陽春三月。

夜幕降臨,幾個人盡興起身,決定明天登山,為了鍛鍊,也為了慶祝這三月三。也許,這就是手裡拿的是苟且,心理還裝著詩和遠方吧。


陽春三月(114)


陽春三月(1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