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蘇丹

它曾是非洲幅員最大國家,近現代處境不堪:1821年起被埃及、英/埃統治120多年,獨立後一直生活在內戰、旱災、強人掌權、伊斯蘭教法的輪迴中,還有被詬病的“達爾富爾問題”。

2019年4月11日,蘇丹軍隊發動政變,宣佈解除總統巴希爾職務……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蘇丹

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東連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南鄰南蘇丹、中非,西接乍得、利比亞,北交埃及,東北海岸線長720公里。國土面積188.6萬平方公里,人口4053萬(2017)。

全境地勢東西高、中部低,中部的蘇丹盆地從北向南包括拜尤達草原、吉齊拉平原和尼羅河上游盆地三部分,是全國主要的農業區。蘇丹盆地以北是被尼羅河分割的努比亞沙漠(東)和利比亞沙漠(西),乾燥炎熱、人煙稀少。盆地向西地勢升高為海拔500以上的科爾多凡高原,再向西是全境地勢最高的達爾富爾高原,有海拔3088米的邁拉山。盆地以東是埃塞高原延伸部分。

蘇丹一個重要的地理特徵就是尼羅河以3445公里長度貫穿南北,具有高原性格的青尼羅河狂暴洶湧,貢獻出整個尼羅河水量的70%,白尼羅河在沿途的湖沼中“修身養性”後,掙脫蘇德沼澤的羅網,與青尼羅河相會於喀土穆,向北約300多公里吸納最後一條季節性支流阿特巴拉河,然後蜿蜒北上流入埃及,一路近2900公里沒有任何支流加入,成為“世界上最孤單、最自給自足、最有力量的河流”。對於人口比南北蘇丹總和多近一倍的埃及而言,尼羅河是它生命所繫,“埃及對蘇丹政策的每一方面都以保護水源的絕對安全為基礎”。

由於地處北緯9度和北迴歸線之間,終年受太陽直射,乾旱而炎熱是蘇丹氣候的基本特點。全國可分為兩個氣候區:南部為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暖乾燥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北部則是高溫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區,氣候乾燥,多風沙。首都喀土穆有“世界火爐”之稱,年均氣溫30℃以上,4-7月日間氣溫40℃,酷熱季節氣溫達50℃,地表溫度最高70℃,全國年均降水量約100毫米。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蘇丹

境內礦產資源較豐富,有石油、鐵、銅、鉛鋅、銀、鉻等數十種,其中最為提振經濟的石油因為南蘇丹2011年獨立,儲量的8成和產量的3/4歸於新國家,現只有南科爾多凡一州產油和收取(南蘇丹)管線運輸費用。礦業不振,工業基礎薄弱。蘇丹是個農業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產值佔GDP40%。林業資源中以阿拉伯樹膠最重要,產量世界第一,畜牧業地位重要,有望成為中東主要肉類出產國。主要出口產品為石油、樹膠、牲畜、棉花等。世行2013年數據顯示,蘇丹人均GDP1750多美元,貧困率46.5%,預期壽命62歲,居最不發達國家之列。

統一的蘇丹曾有600多個族群,分為三大類:以穆斯林為主的北方人,南部的非洲裔居民,遷移至中部的西非人,人口中阿拉伯人佔40%,黑人佔半數以上。南蘇丹獨立後,蘇丹的人口比例發生明顯變化,原有的南部1000萬非洲裔人成為新國家公民,蘇丹阿拉伯裔比率提升至60%以上,包括城鎮阿裔、遊牧貝都因人,阿裔與其他族群的混血後裔。蘇丹阿拉伯人的認同建立在三個基本要素之上:阿拉伯血統、操3種蘇丹阿拉伯方言之一,信仰伊斯蘭教。第二大族群是居住在北部的努比亞人,他們是蘇丹的最早土著,人數有數百萬。西非人是來自尼日利亞的富拉尼人和豪薩人,主要居住在蘇丹中南部和西部。此外,還有居住西北和東北的諸多較小族群。值得注意的是,現有至少20多萬長期居住北方的非洲裔南方人,其地位與身份尷尬。穆斯林佔蘇丹總人口90%以上,其他為基督徒和拜物教徒,阿拉伯語為通用語和官方語言。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蘇丹

蘇丹歷史源遠流長,公元前4000年前,境內的尼羅河流域就有原始部落居住,因出產黃金,以古埃及語和科普特語“金礦”一詞稱作“努比亞”,古埃及商人也常來從事黃金和象牙生意。公元前2800—前1000年,努比亞在古埃及控制下。公元前750年起,努比亞人建立了奴隸制的庫施王國,公元1—3世紀為其全盛時期,並逐步接受基督教。公元7世紀起,阿拉伯人遷來,到13世紀達到高峰,他們與當地人通婚,並帶來伊斯蘭教。15世紀末,阿拉伯人建立兩個伊斯蘭國家,同時,蘇丹北部被奧斯曼帝國控制。

“蘇丹”(“黑人”,後也作“黑人的土地”)一詞出自阿拉伯語,以稱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它作為地理名詞,廣義上超越現今兩個蘇丹(史上阿拉伯人眼中的“蘇丹”從非洲紅海沿岸直至大西洋沿岸),同時成為人種學和語言學專用語。至於埃及以南的蘇丹,它在阿拉伯人排擠信奉基督的當地人,佔據水源豐富的尼羅河上游,與皈依伊斯蘭教的黑人通婚後,既滿足作為阿拉伯人必備的血統、語言和信仰之要素,又比典型阿拉伯人身材高大、膚色黝黑,因此名稱沿用至今。

1820年,奧斯曼帝國駐埃及總督發兵4000人,到1821年中完全征服蘇丹,開始了殘暴、懈怠、腐敗而又奇怪的土/埃統治,直至1885年,史稱埃及蘇丹時期。19世紀60年代末,英國勢力進入蘇丹,1877年,綽號“中國人”的戈登(太平天國時期洋槍隊的末任都統)被任命為蘇丹總督。1881年,蘇丹爆發聲勢浩大的馬赫迪大起義,它以“廢除苛捐雜稅,實現人人平等”為宗旨,1885年,戈登被矛殺於喀土穆總督府前臺階,蘇丹從埃及的暴政下解放出來,建立馬赫迪伊斯蘭王國。1898年,英埃聯軍攻陷馬赫迪國王都,次年起兩國“共管”蘇丹,實權牢牢掌握在英國人手中。1953年,英埃簽署關於蘇丹地位的條約,“共管”結束,蘇丹有權在3年內選擇未來——獨立或與埃及合併。

以埃及視角,吸收蘇丹“看起來很美”,兩國是歷史和血統親密相連的兄弟之邦,蘇丹是埃及活力(生命之水)的來源,它土地廣袤、鬥士輩出,作為阿拉伯世界之首的埃及擁有蘇丹勢必如虎添翼。蘇丹卻心有不甘,它以自由為最珍貴,急欲走出埃及/英國一個多世紀統治的陰影。而從傳統和文化上看,北方的“大哥”斷難平等對待“黑人弟弟”。同時,“分而治之”大師英國也不希望看到一個龐大的、忽視黑人利益的阿拉伯伊斯蘭大國,在埃及法魯克王權與軍人政權交替,埃及與英國博弈的環境下,時任埃及領導人納吉布放棄“尼羅河流域統一”之夢,讓蘇丹人決定自己未來……可惜榜樣的力量沒有傳遞到撒哈拉的西端,摩洛哥就沒給西撒哈拉這樣的機會。

1956年元旦,蘇丹獨立。它“生氣勃勃、具有自信和自發主動性”,是地中海與“非洲人的非洲”之間的一座旱橋。現實卻很殘酷,1958、1969、1989年三次政變,分別結束合計了10年的文官掌權,開啟強人統治。1955—1972、1983—2005兩次內戰,激化了阿拉伯裔與非洲裔黑人的矛盾,南、北方漸行漸遠,直至2011年南蘇丹獨立。

蘇丹內戰、南北分離、達爾富爾危機,其深層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北非阿拉伯與撒哈拉以南黑非洲之間的“鴻溝”:它在地理上以北緯12度為界,人種與文化宗教表現為北部遊牧為生、伊斯蘭教一統的阿拉伯人和南部農耕為主、信奉基督教/傳統拜物教的黑人。在蘇丹,北方阿拉伯人追捉販賣南部黑人為奴持續了幾百年。殖民時代,人為邊界和帝國利益為族群衝突與文化隔閡埋下禍根。蘇丹獨立後,軍政大權一直在北方阿裔手中,黑人穆斯林被等而下之,黑人基督徒和拜物教徒地位更低,1983年,北方專制者在全境實行伊斯蘭教法,激起曠日持久的內戰,最終造成200萬人喪生,400萬人流離失所。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蘇丹

達爾富爾問題首先是區域地緣政治問題,在特定環境下發酵為全球“人道主義災難”。作為蘇丹內政,政府一直沒有意願和能力彌閤中心地帶與邊緣地區巨大的鴻溝,簡單化地以伊斯蘭教法、阿拉伯裔軍人和民兵解決各種矛盾,助長當地勢力成長和外部干預。

坦然接受南蘇丹獨立,達爾富爾步入和平解決軌道,經濟穩定增長,蘇丹正緩慢地從200年曆史陰影中走出……請給這個國家更多的時間和寬鬆的環境,而不是沒完沒了的“失敗國家”排名和喋喋不休的國際刑事法院起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