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下的家鄉小河

《家鄉的小河》


完達山下鑄豐碑,

興凱湖畔英雄魂。

黑土地上雪花飄,

天南地北聚農墾。

揮起鍬鎬開荒忙,

苦盡甘來糧滿囤。

獻了青春獻子孫,

屯墾戍邊守疆人。

我的家鄉在黑龍江省雞東縣農墾八五一0農場,一九五八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十萬復轉官兵響應毛主席黨中央的號召,在王震將軍的帶領下,千軍萬馬開赴黑龍江北大荒。

農墾人在冰雪沒有溶化時,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轟轟隆隆的拖拉機牽引車斗,車斗裡裝滿門農機具,大家舉著紅旗揹著行李,一起向荒原進軍。

在一望無際的大荒原上支起馬架子,建食堂,建豬舍,建倉庫。還有來自天南地北的有志青年,共同開墾荒地,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秋天黑土地上迎來大豐收。

墾荒人在黑龍江北大荒,千年無人煙的黑土地上,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開荒種地,修路造橋。建成九個國營農場管理局,一百多個國營農場。

擁有四千多萬畝水旱良田,一排排水泥路面,一棟棟整齊的樓房,一個個現代化國營農場。

在場部的東側有一條小河,因為從發展村流過.,大家都叫發展小河,清清河水每天都不知疲倦地流淌著。

昨日清晨,我順著河邊散步,童年時和一群小夥伴在河邊玩耍的情景,彷彿就是昨天。

六三年十一月,我就出生在小河西邊的老玻璃廠大門外面平房裡,那時四棟房都是職工家屬房。

東面不遠就是小河,夏天河邊葦草長得很密,河邊生長的小樹歪七扭八地在那裡。

河邊有成片的柳樹,平常的河水水深過膝蓋,只是有些大水灣的地方齊腰深,清清的河水能看到底。

大大小小的沙粒鋪滿了河底,有小白魚、泥鰍、喇咕我們稱為小龍蝦,小龍蝦遇到危險倒退跑,比向前跑的快,兩隻大鉗子鉗到手上也非常痛。

小河裡小魚兒,平常他們都躲藏在河邊大片草根下,沒有動靜便紛紛出來不停地尋找食物。

我們俗稱的魚郎鳥不停的在河面上飛來飛去,發現小魚後快速地飛過去、用尖尖的鳥嘴將小魚一下子就吞了進去、然後得意的高聲啼叫兩聲,又去尋找下一個目標去了。

八~九歲的時候,學校三伏天放暑假時,小河就是我們的最愛。

拿著鐵鍬到老柴火垛下潮溼的地方、翻動尋找蚯蚓、一會就挖到三四十條,裝到玻璃瓶子裡,放裡一些沙子和土,準備釣魚的魚食就準備好了,在備好魚鉤和魚線。

第二天,天剛放亮起床後向小河出發,來到河邊取出魚漂魚鉤魚線,在河邊找一棵直溜的柳條,掰下來做魚杆,在魚杆前頭拴上魚線魚釣。

按照水深的距離拴上用扒了皮高梁杆製作的魚漂,從瓶子裡取出事先準備好的蚯蚓,用兩手扣幾下揪下一小段,穿在魚鉤上。

在順著小河邊尋找河邊水深水草茂密的地方,把帶魚食的魚鉤放在水裡,一切完成,剩下的只是耐心等待了。坐在岸邊優閒地觀察著浮漂晃動,等魚上鉤,河邊靜靜的小風徐徐吹來。

清清的河水用眼睛就能看到小魚在水中游來游去,小魚兒圍著魚食,好幾條爭先恐後都去搶著吃。

一條魚兒一口就吞下了帶魚食的魚鉤,然後掙扎著想逃離這裡,其它的魚兒嚇得一鬨而散,我手拿魚杆往回上一舉,小魚兒跟著魚線躍出水面。

來到岸邊用手抓住掙扎的魚兒,退出魚鉤放在有水的盆裡,在將魚鉤掛上魚食放在河水中,兩三個小時就鉤上來二三十條小白魚,看到釣上來的小魚,心中美滋滋的。

每當下大雨,平常溫柔的小河就脾氣暴長,上游山水彙集一起形成小洪峰,洶湧的河水夾著木頭、柴夥垛、有時還有鴨子、大鵝也順水衝了下來。

有一年還把耕牛衝跑了,河水把河岸邊下面的土掏空,引起河岸一大塊一大塊地塌下來,河邊低窪地帶的莊稼被水淹的也絕產了,當時上游沒有修建水庫,後來修小水庫後,發大水的時候少了。

天睛了,小河暴漲的河水退下去了,小河又恢復到了往日溫順的模樣。

我和小夥伴們約定洗澡撈魚的時候來了,扛著鐵鍬,拎著水桶,五~六個孩子一起連蹦帶跳來到河邊。

小河邊有一大片沙灘,幾棵大柳樹下,我們快速地脫去衣服,一絲不掛地跳進齊腰深的河水裡、一會狗狍、一會扎猛子,然後幾位小夥伴排好隊,從河邊岸上土臺跳向水中,濺起很高的水花。

如果跳向水中,角度掌握不好,大面積拍向河水中,肚皮被水拍得生痛,紅一大片。

一會互相打水仗、又喊又叫玩得高興,累了從河水裡出來、躺在岸邊被太陽曬的熱呼呼細細的沙灘上,用衣服蓋上眼睛來個日光浴、休息了一會。

睡一會後,大家行動起來開始重要的工作撈魚。

首先,選擇不是河水主流的分支,一個大水衝過的大水灣,先判斷裡面是否有魚,尋找到水流小可以修堤壩的地方。

在水灣的上游大家有拿鍬挖沙子的、有搬石頭的、還有去割青草撿樹枝的,小夥伴們分頭行動,先擺上石頭。

在用青草擋水上面壓上泥沙,一會工夫小水堤壩從兩邊往中間就要建成,最後一起石頭青草沙土實現合龍,河水斷流了。

留下一個人拿鍬看管繼續維修小水壩,其餘人快速往下游大水灣跑去,我們知道,小水壩只能堅持十多分鐘左右,就會被上游越積越多的河水衝跨。

只能快速地利用時間差撈魚,水灣裡原本齊腰深的河水,由於上面斷水退到膝蓋深了,各種魚由於水量減少,加上我們用筐撈,用手抓引起水渾濁。

都紛紛張著小嘴在水面呼吸空氣,看到眾多小魚在水裡,又有幾位小夥伴跳進水中。大夥減著叫著抓起小魚後就扔到岸上,在岸上的人立即將魚兒拿起,裝到水桶中。

大家興奮地快速地撈魚,一會工夫,有小白魚、小卿魚、泥鰍魚還有喇蛄就裝了一水桶。

上游看管堤壩的小夥伴大喊,“決口了”、幾分鐘的工夫、河水就衝下來了。

小夥伴們快速抬著一桶魚上了岸,有幾個人尋找乾柴茅草,有搬石頭壘灶臺的。

剛下過雨乾柴不好找,就跑到很遠處的居民柴垛,抱來茅草和幹樹枝,在石頭上架起點燃柴火,手拿小魚擠出魚腸。

每個人用小樹枝穿上一條條小魚,拿著在火上烤,小魚一會工夫就烤熟了,還有喇蛄放上火上烤完,通紅通紅的,每個人都吃的有滋有味,吃的滿口香噴噴的。

今天任何食物也沒有那時的滿足感覺了,這就是我們最好的午餐了。

順著河水往下行遊走一里路,就是一座鐵路橋,這是從牡丹江雞西到虎林的鐵路橋,橋南近百米就是小河和穆稜河交匯處。

橋是三個水泥橋墩組成,水泥橋樑,橋高十五米左右,橋上南側有用角鐵和鋼筋焊接的安全扶手,方便行人通過鐵橋。

橋兩邊北側用石頭砌起陡坡後,用水泥抹出光滑平面。

下雪時,我們一個一個從上雪上,往下打出了滑,我弟弟六歲,也學著往下滑,歲數小實打實坐在水泥面上往下。

回到家裡才發現,母親剛給他做的新棉褲,後面屁股處都磨破,露出棉花來了。

橋南二十米處還有三個廢棄的水泥橋墩,原來上世紀四十年代,鐵路是複式二條鐵道線火車運輸貨物和客用。1945年蘇聯紅軍向日本宣戰,蘇聯紅軍攻進東北,打敗了日本軍隊後,蘇聯紅軍撒退回國,當時中國剛解放,無錢給蘇聯紅軍,蘇聯紅軍就從中國拆除一條鐵路,運回蘇聯。

鐵路橋下是我們下雨避雨和躲避太陽的地方,橋下有石頭砌的用鐵線編的水壩。

水下石頭縫裡有泥鰍魚,個頭又粗又長,有時間我們就在石頭下抓泥鰍魚,泥鰍魚在水下石頭縫裡非常難抓,一抓一滑,必須兩隻手齊用力,才能抓住扔到岸上,才算大功告成。

鐵路橋下東北角電線杆跟處,有好幾個蛇窩,這裡的蛇只有微毒和無毒蛇。每天天暖和時,它們會爬到石頭上和土路上,曬太陽取暖。

我們都非常怕蛇,看到蛇後都繞著走,只有幾位膽大的夥伴,敢用棍子和石頭打蛇。

現在鐵路橋依然在那裡,繼續不知疲倦地保證火車通過。

有時候,離開家鄉幾十年的發小同學回來,都非常想念鐵路橋,我就和他們一起到鐵路橋上看看,用手機拍照錄幾段大橋視頻,我們站在鐵路橋上,回憶著我們幼年時在一起的樂趣,互相道一聲保重。

我們發小裡有位梁姓大哥,那時候家裡有本古書《三國演義》,文革期間是禁書,是冒著風險偷偷收藏的。

梁姓大哥大我們三歲左右,他記憶力非常強,口才也好,在家裡看完《三國演義》後,就來到在小河邊大樹下,連說帶比劃給我們講起故事。

第一次知道,古代漢朝劉備的仁慈、曹操的奸雄、諸葛亮手拿羽毛扇,借東風火燒赤壁,打敗曹軍八十萬人馬。

關羽的忠義、張飛的亂世英雄,手執丈八蛇毛槍,一人一騎喝斷長扳橋,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

小夥伴的圍坐在樹下空地上,聽著梁大哥講古書三國,大夥專心致志聽故事忘記了時間,都進到了故事情節中,古人英雄無敵開闊了我們的視野,看到了另一片天地。

每年的十一月份,北大荒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隨著氣溫降到零下二十多度,流淌不斷的小河水終於可以休息了。

河水停止了流動,靜靜的凍在那裡,平平的像鏡面一樣晶瑩剔透的冰面,成了我們天然的滑冰場,不上學的時候。

大家都穿戴厚厚的棉襖,戴上棉帽,手上戴上棉手套,帶上冰戛,爬犁聚攏在小河的冰面上。

有抽冰戛的,冰戛有大有小,有木質的,鐵的,還有塑料的,都得使用車床車出圓型,木質的還需在冰戛下面最尖處,釘進去一個小滾珠。

首先,用一段布條綁在棍子上,這就是鞭子,然後,在用布條繞在冰戛上,放在冰面上。

快速使勁用布條把冰戛帶動旋轉起來,在用鞭子不停地抽打冰戛,使冰戛在冰面上不停的旋轉,旋轉的冰夏發出悅耳的聲音。

來滑單板朝鮮爬犁的小夥伴,蹲坐在上面、手拿用Φ8公釐鐵筋做成,下面帶尖的支架,一手一個向後支冰,爬犁飛快地向前滑去。

還有兩腿爬犁,前面拴上繩子,一個人拉著,後面爬犁上坐著人,大家換班拉爬犁,每個人都唱著笑著在冰面上連滑帶跑,跑動下小臉通紅,嘴裡喘著熱氣,棉帽下順臉淌著汗水。

渴了就撿塊冰塊放在嘴裡解渴,發展小河帶給我們童年時無盡的快樂。

在說一個冬天冰上穿魚的故事,八九歲時冬天我到小河冰上去玩,看到冰裡凍著一條魚,約摸得有一斤多重。

跑回家跟二哥說後,我們哥倆帶上冰釺子,鐵鍬,斧頭一起往小河奔去。

來到小河上,找到冰下凍魚的地方,哥倆穿冰,冰厚近一米深,又用鐵鍬清理出冰塊,兩個多小時後才把魚撿出來。

看到費了好大力氣穿出來的凍魚後,令人失望,哥倆也笑了,累了半天,小魚不大,只是冰厚折射到冰面上,顯得比較大而矣,多年後想起此事還想樂。

幾十年後的今天,我散步走在河邊,靜靜的河水依然不知疲倦的流淌著,從樓區和工廠排出的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

已經把當年清清的河水變成了臭水溝,各種魚兒早就看不到了。

唉,啥時候,再能看到清清的河水,自由飛翔高歌的鳥兒,小魚兒自由自在的在水中游動,到處鳥語花香,請歸還我夢中的清澈小河吧。

藍天下的家鄉小河


藍天下的家鄉小河


藍天下的家鄉小河


藍天下的家鄉小河


二0一八年四月二十一日東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