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忘了!”回憶起在武漢的日子,寶山醫療隊返滬隊員有話說

“太難忘了!”回憶起在武漢的日子,寶山醫療隊返滬隊員有話說

離別兩個多月,再次踏上家鄉的土地,寶山援鄂醫療隊的隊員感到格外的親切,隊長趙波表示,“這兩個月的日子太難忘了,將是我這一生值得紀念的歲月。”

“太难忘了!”回忆起在武汉的日子,宝山医疗队返沪队员有话说

經歷了初到武漢的艱難和送別最後一名病人的輕鬆,兩個多月的緊張歷程,讓已經返滬、正在隔離的醫護人員至今歷歷在目。記者通過電話連線寶山援鄂醫療隊返滬隊員,聽他們講述了這段難忘的經歷。

忘不了60多天的堅守

“我們組裡還留下了兩名危重患者,轉到了其他病區。”雖然已經回到上海,但是上海援鄂醫療隊第一臨時黨總支第四黨支部書記、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急症醫學科副主任施巍還惦記著他在武漢的病人,他和金銀潭醫院的部分患者和醫護人員一直通過微信聯繫,“他們在我們病區住了兩個月左右,我們花了很大的精力,多次從死亡線上把他們拉了回來,所以一直在等他們的好消息。”

“太难忘了!”回忆起在武汉的日子,宝山医疗队返沪队员有话说

兩個月的堅守中,施巍感受最深的就是在黨的英明領導下,我們的國家和人民表現出強大的組織力、強大的戰鬥力,由此,中國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他最難忘的是一位40多歲的女患者和她的丈夫都因新冠肺炎住在重症病房,丈夫三月初就治癒了,而這位女患者最終也在他們撤離前兩天康復出院。出院後,她愛人還在抖音裡跳了一段舞,感謝救治他們的全體醫護人員。

當飛機降落的那一刻,施巍緊繃了兩個月的心一下子放鬆了下來,“從來沒有過這種放鬆的心情,感覺很踏實。”全國的疫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施巍覺得他們的付出沒有白費。

這些天,施巍正在隔離點總結新冠肺炎的治療經驗,為上班後面對境外輸入病例做準備。回到家鄉,他想盡早迴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和家人團聚,和同事朋友團聚。

特殊的經歷讓我成長

“今天,我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感到無比的高興和自豪,同時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今後,我將以實際行動踐行入黨宣言,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仁濟醫院寶山分院 “80後”的馮波是第一批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除夕當晚那場說走就走的“逆行”,讓大家看到了什麼是“平凡工作中的偉大”,3月27日,馮波在武漢火線入黨,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太难忘了!”回忆起在武汉的日子,宝山医疗队返沪队员有话说

抵達武漢金銀潭醫院後,馮波便主動請纓承擔重症監護室醫療救治工作,為了加快救治步伐,有效管控醫療物資,馮波與同伴有時候進入病區一干就是10個小時以上,期間不吃不喝,身心俱疲時,他咬著牙堅持下來。在他負責的病人當中,有一名患者突發氣胸,救治患者需要使用帶限壓瓶的水封瓶套裝效果更好,但當地醫院只有單個水封瓶,情急之下,馮波與同伴急中生智,對現有的裝置進行了組裝改造。在隔離病房裡,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面屏、雙層手套,使用工具進行改造其難度及風險可想而知,但病人危在旦夕,他沒有一絲猶豫,在大家通力合作下,很快一個可以接負壓的水封瓶套裝就做好了,患者得到及時救治,生命體徵恢復正常。

這段特殊的經歷,讓馮波在工作中得到了成長。“在武漢抗疫一線工作期間,親眼看到身邊的很多黨員,他們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我感受到了無比巨大的正能量。”在身邊許多共產黨員感召下,2月1日,馮波在援鄂一線向上海援鄂第一批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提交入黨申請書,並於3月27日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兩個多月的援鄂工作圓滿結束,馮波終於可以凱旋迴來了,3月31日雖然下著濛濛的細雨,但是他的心情卻是歡喜和激動的。回來的路上,警車開路,武漢人民自發相送;回到上海後,也是警車開道,上海人民也是在道路兩旁迎接。馮波說,他被這場面震撼了,不自覺的留下了熱淚。

馮波的妻子也是一名ICU醫生,一直在一線工作,因為上班,所以沒辦法來接機。他說,他非常想念妻兒,解除隔離後,首先要抱抱他們,一家人一起吃一頓團圓飯,一起去踏青,去看櫻花。

最想和家人團聚

“媽媽,媽媽。”回到上海的第四天,中冶醫院的王燕嬌下午出去散步的時候,收到了一個巨大的驚喜,她的父母、愛人、弟弟和最愛的兒子突然出現在她面前。

看到分別了兩個多月的家人,王燕嬌十分激動,雖然間隔一米多,但是還是難掩興奮與激動的心情。“我很想將兒子擁入懷中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但是隻能遠遠地看著他。”王燕嬌的丈夫告訴她,兒子最近夢中總是喊著“媽媽”,所以帶他過來看看媽媽。

“太难忘了!”回忆起在武汉的日子,宝山医疗队返沪队员有话说

從除夕夜放下年夜飯的碗筷,緊急出發馳援武漢,至3月31號撤離回到上海,王燕嬌共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奮戰60多天。在第51天的時候,王燕嬌病倒了,發燒、咳嗽,幸好在大家的照顧下,很快恢復了健康。“我要感謝大家的幫助,在我最無助的時候,是你們的問候和關懷讓我戰勝了病魔。”

回到上海,在隔離的酒店房間裡,王燕嬌站在陽臺,摘下口罩呼吸著上海的新鮮空氣,眼前還不斷閃現著在金銀潭醫院68個日夜工作時的場景:每天都在與病毒擦肩而過,但是沒有一個人選擇退縮。有一次,上海第一人民醫院的周新教授匆忙的穿好防護服,就急切地想要衝過去,為那個年輕的患者做氣管插管,全然忘記了自己只戴了一層檢查手套,而氣管插管又是感染風險極高的操作。那一刻,他的心中只有病人!這樣的舉動讓王燕嬌深受感動,她說,此行能遇到這樣的好老師真是我最大的幸運,作為一個普通的護士,在國家危難時能出一份力,真是我一生的榮幸!

隔離結束後,王燕嬌最想做的事情是陪家人補上那頓除夕夜未吃完的年夜飯、帶著兩個孩子去公園玩耍、和爸爸媽媽坐在一起說說話,和一起援鄂的醫療隊的姐妹們一起逛街吃飯聊天。

記者:吳雯怡

“太难忘了!”回忆起在武汉的日子,宝山医疗队返沪队员有话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