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熒屏一眼,經年後與她論知己

·追憶往昔,那時,我只知她是林黛玉

初識她時,她以翩翩身姿,邁進榮國府大門。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曾熒屏一眼,經年後與她論知己

她成功地塑造了中國古典文學《紅樓夢》中林黛玉形象,活靈活現地把文學中的形象呈現在大眾面前,真真是“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顰兒才貌世應稀”。

那時,初識她的我,並不知她是誰,只知她是林黛玉,我心目中最美的林黛玉。

第一次見她,是高中時的一堂語文課——《林黛玉進賈府》,自媒體幕布上投射出寶黛初識的畫面時。第一眼,就被她的身影所吸引,回想當時的想法,可能有些模糊,但是我仍記得那時細細品味她走進賈府拜見賈母的畫面,也是在那時,徹底對她深深迷戀,一直記憶猶深。

席慕蓉曾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我用一千次回眸換得今生在你面前的駐足停留,問佛:要多少次回眸才能真正住進你的心中。”

有些緣分,從冥冥之中就已經註定了。正因為註定一生都會與她相伴,所以才在那一次“回眸”之時,深深為她所傾倒。也正因為如此,我的人生才會註定為那一次“回眸”不斷駐足停留。

·
再度重相逢,那時,我才知她是陳曉旭

作為一個走文藝路線的並不地道的理工男,寫的最多的素材就是“寶黛形象”和“梁祝形象”。身為90後,卻從小接觸70後和80後的物件長大,我不像眾多90後那般喜新,卻同70、80後一樣懷舊。

大學畢業後,獨自來到帝都,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真正走進她的生活中,瞭解到了她的人生軌跡,那時的我,才真正意義上知道她的名字,她是陳曉旭,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美女,一個最成功地企業家。

正所謂,不是心心念念,才不會有所交集。真因為心心念唸的那一絲念頭,卻讓我一生都將以她的信念作為我為人處世的原則。因為她,才會遇到一群因她而結緣的“柳絮”。

或許,人生本就是註定的一條軌跡,縱橫交錯,不是“柳絮”不相守。

再相逢,走進她,已是近滿三年。回首過來的足跡,原來所有的“柳絮”都有一個共性,和她一樣的共性,剛好詮釋了“人生處處皆路人,不是柳絮不相守”。

正因為前世註定,方可輪迴千萬次,只為等今生的相守。

曾熒屏一眼,經年後與她論知己

又要和她相約1029,不知她時,已無數次錯過了與她相約的機會。直至遇到她,才無比珍惜每一次和她的重逢,哪怕只是一刻,看到她永遠定格在林黛玉塑像的那一眼,也是無比珍惜這一刻的瞬間,因為在這一刻,她就在你的對面和你相視一笑,輕輕地說,

“你來了!”

沐浴在光澤下的她,始終微笑的容顏,仍是那般光潔亮麗,親和的微笑,讓我在那一瞬間徹底呆住。直到夢醒時分,原來心中的千言萬語,都在她的笑顏中徹底消融,放佛在表達,

“我很好,勿牽掛!”

每一次,都是一段最珍貴的記憶,每一次都是一生都值得銘記的時刻。哪怕一次,也是千萬世修來的福氣,何其有幸,和她一生相伴,亦是此生最大的福氣。

·經年以後,她一直在我身邊陪伴

對於每個柳絮來說,無論是一天,還是若干年後,她一直都不曾離開過,人生路上的每一個足跡,都在她的影響下成長。

曾熒屏一眼,經年後與她論知己

經年以後,我們都在不斷地完美自己的人生,卻從來沒有削減過對她的思念,因為她的信念,鼓勵著每一個像我這樣的人,學會集“至善美”於一身,用心去對待人生路上的人和事。

直至一生,都不曾後悔與她相遇。佛家講究“因果循環”,正因為千萬世的修緣,方得今生的相守;正因為熒屏一眼,方得經年後的偶遇;正因為是久逢知己,方得一生陪伴。

她,就是我的人生知己,陳曉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