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與合作對話工作坊學員收穫(三)

敘事與合作對話工作坊學員收穫(三)

在這次敘事與合作對話工作坊中,在理念與概念層面、敘事與合作對話的實操及學習與實踐的方法論等方面可謂收穫頗多。

一、關於理念與概念層面

心理諮詢師的功能:海波老師對心理諮詢師的角色做了回應,認為角色已經規定好了人與人在關係中互動的邊界,心理諮詢師既不是法官也不是警察,也非是為來訪者解決問題,而是干預人與問題的關係。

語言】人一生下來就裝好了語言的程序,它是高度自動化的,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語言是有侷限性的,相應地思維也是有侷限性的。語言的侷限性一是在於它是靜態的,二是在於它的二元性,比如分為好壞,三是語言還會被內化,所以我們要反思語言。在諮詢中,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問題在語言中消解,人的內在的解放,從人的語言當中解放,從知識和經驗中解放出來。賢宇法師說,在語言之前我們會有感覺與知覺,知覺具有恆常性、理解性、整體性、選擇性,所以我們會有加工,在佛法中對應的有表義名言、顯境名言,佛法認為,我們的世界是由表義名言、顯境名言兩個種子所投射出來的,語言會把一些知覺進行固化,為什麼後現代通過語言進行作用會有用?我們看到的世界,是由我們過去的認知、感受與當前的情形共同建構出來的。我們的感知覺通過語言固化,而語言的轉換又能反過來作用於感知覺,所以後現代通過語言作用於來訪者,能夠有成果。備註:佛法的知覺比起心理學的知覺範圍要廣。

反思】後現代的核心之一即質疑與反思,它認為人是不確定性的存在,核心之二即不斷釐清我們與語言的關係。我們常犯的錯誤在於把語言=事件,把他的語言=我理解的語言。皇帝新裝的案例讓我們反思:我們如果是皇帝,當有個小孩跑出來說你沒穿衣服的時候,我們會如何反應?當別人指責、批評自己的時候,自己是不是也該當下反思一下他哪裡是合適的地方?另外,反思是有距離的,是人為地拉開距離,在佛法中被稱為覺,也即省,通過重新詮釋達成了重新賦予意義的過程。關於反思更多地不是對內容的反思,而是對看待事物視角的反思,通常我們以我以為/我相信…表達我們的眼睛看到了什麼,其實我們應該反思的是我們在用什麼樣的眼睛在看。

二、關於敘事與合作對話的實際操作

1、敘事

敘事需要思考的是:你和問題的關係是什麼?你的故事是什麼?敘事中來訪者的故事最初是被主流問題控制的故事,所以在對話中,要充分發展支線故事,找到另外一個版本,才有改寫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1)當來訪者來諮詢時,我們面對的是故事,不是事實,故事也是語言;(2)人是一個魔方,他是有很多面的,是故事的集合,就算是災難王子,也有他沒有災難的時候;(3)表現形式≠表現物,在敘事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就是,人≠問題。

外化練習部分分為三個階段進行:(1)命名問題或情緒等;(2)用相互影響問句提問,包括①問題對人的影響和②人對問題的影響;(3)重新評估關係。

2、合作對話

語言是合作對話的落腳點,對話是兩個人在一起創作的藝術。合作對話的定義,它是增加可能性的對話,也可以理解為商量著來的對話,它的核心在於多元視角,看待一個事物不斷地變化視角。在合作對話中抱著not-knowing、相信人、相信過程式的立場是很重要的,通過尊重、好奇的操作,形成人對問題認知和感知覺的轉化。

3、對海波老師、賢宇法師案例操作中印象深刻的部分

海波老師的提問有統觀全局的感覺,比如:你提到幾件事,關於小學、創業和去年的,如果把這幾件事串起來,你有什麼想法?在實踐練習中我也套用了海波老師的方式,關於太太的抱怨,和你小時候媽媽對奶奶的抱怨,中學時姑姑對媽媽的抱怨,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海波老師在聚焦話題時,也提到了一些經典的話: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問題是什麼?如果用一些詞來形容當時你的狀態是什麼樣的,你想到了什麼?

賢宇法師也用到了聚焦話題的問句:如果我們往這個方向探索,您覺得哪些詞可以概括出來?在回應過程中,賢宇法師通過將一些消極的、問題指向的描述轉化成積極的、具有解決指向的話語回應給客戶,向客戶澄清與確認,這種做法也是促進客戶語言的重構,進而促進感知覺轉化的辦法。

三、關於學習與實踐的方法論

後現代心理學的學習,要多讀書,讀難一點的書、深一點的書,比如維根特斯坦的《哲學研究》、《社會建構的邀請》、《關係性存在》;關於對話理論的,如《論對話》、《我與你》、《人與人》;關於敘事理論的如布魯納《文本、意義與法律》、福柯的書等。

另外,海波老師還強調,做功夫要綿密,也就是說不管是閱讀、反思和實踐都要有及時性、連貫性、持續性,比如日日讀、日日思、日日實踐。

四、學習的感受

在兩天的工作坊中,對後現代的認識在兩位老師的回應和案例實踐中逐步加深,也認識到了後現代的思想和方式是信息時代發展的趨勢,學習和實踐後現代的過程本身就是思維升級的過程。關於反思的部分,更是讓我也想到了《思辨與立場》中提到的反思自己思維的角度,自己是否具備認知謙遜、認知勇氣、換位思考、認知正直、認知堅毅、信賴推理以及思維自主。而在面對客戶提問的時候也可以從思維的清晰性、準確性、精確性、關聯性以及深度、廣度、邏輯性、重要性和公平性等角度去提問。

——張進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