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与合作对话工作坊学员收获(三)

叙事与合作对话工作坊学员收获(三)

在这次叙事与合作对话工作坊中,在理念与概念层面、叙事与合作对话的实操及学习与实践的方法论等方面可谓收获颇多。

一、关于理念与概念层面

心理咨询师的功能:海波老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做了回应,认为角色已经规定好了人与人在关系中互动的边界,心理咨询师既不是法官也不是警察,也非是为来访者解决问题,而是干预人与问题的关系。

语言】人一生下来就装好了语言的程序,它是高度自动化的,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是有局限性的,相应地思维也是有局限性的。语言的局限性一是在于它是静态的,二是在于它的二元性,比如分为好坏,三是语言还会被内化,所以我们要反思语言。在咨询中,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问题在语言中消解,人的内在的解放,从人的语言当中解放,从知识和经验中解放出来。贤宇法师说,在语言之前我们会有感觉与知觉,知觉具有恒常性、理解性、整体性、选择性,所以我们会有加工,在佛法中对应的有表义名言、显境名言,佛法认为,我们的世界是由表义名言、显境名言两个种子所投射出来的,语言会把一些知觉进行固化,为什么后现代通过语言进行作用会有用?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由我们过去的认知、感受与当前的情形共同建构出来的。我们的感知觉通过语言固化,而语言的转换又能反过来作用于感知觉,所以后现代通过语言作用于来访者,能够有成果。备注:佛法的知觉比起心理学的知觉范围要广。

反思】后现代的核心之一即质疑与反思,它认为人是不确定性的存在,核心之二即不断厘清我们与语言的关系。我们常犯的错误在于把语言=事件,把他的语言=我理解的语言。皇帝新装的案例让我们反思:我们如果是皇帝,当有个小孩跑出来说你没穿衣服的时候,我们会如何反应?当别人指责、批评自己的时候,自己是不是也该当下反思一下他哪里是合适的地方?另外,反思是有距离的,是人为地拉开距离,在佛法中被称为觉,也即省,通过重新诠释达成了重新赋予意义的过程。关于反思更多地不是对内容的反思,而是对看待事物视角的反思,通常我们以我以为/我相信…表达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其实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在用什么样的眼睛在看。

二、关于叙事与合作对话的实际操作

1、叙事

叙事需要思考的是:你和问题的关系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叙事中来访者的故事最初是被主流问题控制的故事,所以在对话中,要充分发展支线故事,找到另外一个版本,才有改写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1)当来访者来咨询时,我们面对的是故事,不是事实,故事也是语言;(2)人是一个魔方,他是有很多面的,是故事的集合,就算是灾难王子,也有他没有灾难的时候;(3)表现形式≠表现物,在叙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人≠问题。

外化练习部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命名问题或情绪等;(2)用相互影响问句提问,包括①问题对人的影响和②人对问题的影响;(3)重新评估关系。

2、合作对话

语言是合作对话的落脚点,对话是两个人在一起创作的艺术。合作对话的定义,它是增加可能性的对话,也可以理解为商量着来的对话,它的核心在于多元视角,看待一个事物不断地变化视角。在合作对话中抱着not-knowing、相信人、相信过程式的立场是很重要的,通过尊重、好奇的操作,形成人对问题认知和感知觉的转化。

3、对海波老师、贤宇法师案例操作中印象深刻的部分

海波老师的提问有统观全局的感觉,比如:你提到几件事,关于小学、创业和去年的,如果把这几件事串起来,你有什么想法?在实践练习中我也套用了海波老师的方式,关于太太的抱怨,和你小时候妈妈对奶奶的抱怨,中学时姑姑对妈妈的抱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海波老师在聚焦话题时,也提到了一些经典的话: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问题是什么?如果用一些词来形容当时你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你想到了什么?

贤宇法师也用到了聚焦话题的问句:如果我们往这个方向探索,您觉得哪些词可以概括出来?在回应过程中,贤宇法师通过将一些消极的、问题指向的描述转化成积极的、具有解决指向的话语回应给客户,向客户澄清与确认,这种做法也是促进客户语言的重构,进而促进感知觉转化的办法。

三、关于学习与实践的方法论

后现代心理学的学习,要多读书,读难一点的书、深一点的书,比如维根特斯坦的《哲学研究》、《社会建构的邀请》、《关系性存在》;关于对话理论的,如《论对话》、《我与你》、《人与人》;关于叙事理论的如布鲁纳《文本、意义与法律》、福柯的书等。

另外,海波老师还强调,做功夫要绵密,也就是说不管是阅读、反思和实践都要有及时性、连贯性、持续性,比如日日读、日日思、日日实践。

四、学习的感受

在两天的工作坊中,对后现代的认识在两位老师的回应和案例实践中逐步加深,也认识到了后现代的思想和方式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学习和实践后现代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升级的过程。关于反思的部分,更是让我也想到了《思辨与立场》中提到的反思自己思维的角度,自己是否具备认知谦逊、认知勇气、换位思考、认知正直、认知坚毅、信赖推理以及思维自主。而在面对客户提问的时候也可以从思维的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关联性以及深度、广度、逻辑性、重要性和公平性等角度去提问。

——张进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