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說理】加拿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如何?

【戰“疫”說理】加拿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如何?

2020年1月22日,加拿大出現首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3月9日報告首個死亡病例。3月18日,確診病例激增到598例,死亡病例上升到8例。該國新冠肺炎感染確診病例大多數屬於輸入型,現在主要來自意大利、德國、法國、英國和美國等歐美國家。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續蔓延,加拿大疫情形勢不容樂觀。

  加拿大疫情防控主要特點

  未來加拿大是否會暴發疫情大規模社區傳播尚無法預料,但與歐美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此次加拿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可圈可點,具有以下五個鮮明特色:

  第一,完備的公共應急管理體系。20世紀六七十年代,加拿大就開始著手構建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吸取2003年非典(SARS)病毒感染給加拿大帶來的慘痛教訓,聯邦政府在衛生部下設加拿大公共衛生署(PHAC),對傳染病進行監控並做出及時應對;任命首席公共衛生官,負責與各個省區的公共衛生專員密切合作,為保護民眾健康採取措施,並提供諮詢和建議;制定《加拿大傳染病預防和健康指南》,通過國家微生物實驗室提升醫生診療能力;加強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際組織的合作等。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加拿大根據突發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處理原則和法律適用標準,建立了由聯邦、省和市鎮社區組成的嚴密防控機制,其中聯邦政府主要起領導和協調作用,由各省區市鎮負責具體落實。在新冠肺炎疫情輸入初期,聯邦政府就及時發佈《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加拿大的應對措施》,內容包括疫情通報、症狀與治療、預防與風險、給醫療專業人員培訓、加拿大的應對、旅行建議等。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已經採購1000多臺呼吸機,準備近9000張床位。安大略省緊急動員退休醫生加入醫療隊伍,已經有5000多人提出申請。

  在疫情輸入初期,加拿大聯邦政府為遏制病毒傳播,降低潛在負面影響,特魯多總理親自領導成立“新冠緊急事件反應小組”,自2020年1月底以來不斷開會討論應對措施。隨著疫情加重,3月4日,特魯多總理又宣佈在內閣設立“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應對委員會”,專門負責監測疫情對公共衛生與經濟發展的影響,以確保政府在應對時採用一切可能的措施,預防和限制疫情在加拿大的蔓延。加拿大副總理兼政府間事務部長弗裡蘭擔任該委員會主席,主要成員包括國庫委員會主席,創新、科技和工業部長,公共安全和應急準備部長,衛生部長,經濟發展和官方語言部長,財政部長,就業、勞動力發展和殘疾人融合部長等7人。該委員會負責完善新冠緊急事件反應小組的工作,確保聯邦政府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整體領導力和協調力等。總之,加拿大聯邦政府和各省區市鎮合作,建立嚴密的疫情防控治理體系,力爭把疫情對於民眾健康、經濟和社會的影響降到最低。

  第二,與時俱進,根據疫情變化不斷升級防控措施。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蔓延,加拿大首席公共衛生官譚詠詩表示,各級衛生當局正在不斷完善疫情防控計劃,盤點相關醫療資源,根據疫情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程度的防控措施。

  1月29日,加拿大駐華使館宣佈中國大陸的所有簽證中心暫時關閉,駐華使領館減員運行。1月30日,加拿大航空宣佈停飛北京和上海的航班。聯邦政府要求國內各大機場通過標牌、電子屏幕和電子入境申報書提醒入境國際旅客,如果出現類似流感症狀或到過湖北省,均應主動告知海關服務人員。3月11日,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定性為“全球大流行”。3月12日,加拿大宣佈所有中小學停課直到4月5日。3月13日所有高校關閉,改為網上授課。3月16日,特魯多宣佈實行部分“封關”,決定從3月18日起,非加拿大公民或非永久居民將被禁止入境,但美國公民除外;入境加拿大的大部分國際航班只能在蒙特利爾、多倫多、溫哥華和卡爾加里4個國際機場降落。3月17日,安大略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阿爾伯塔省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禁止50人以上的室內聚會,要求餐館、娛樂場所關門,取消宗教禮拜。3月20日,加拿大總理宣佈當天深夜起關閉美加邊界,禁止不必要的人員流動。

  第三,堅持多邊主義,重視全球抗疫合作。作為多族群國家,自1970年以來,加拿大聯邦政府一直把推進多元文化主義作為基本國策,無論在內政還是外交方面,加拿大政府偏愛多邊主義,重視國內國際合作。經歷2003年非典之後,加拿大政府不但積累了豐富的抗疫經驗,而且更加註重國際合作。加拿大總理辦公室表示,鑑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國際範圍內迅速蔓延,聯邦政府需要繼續與地方及國際間夥伴緊密協調合作,以減少疫情對加拿大民眾和國家構成的潛在風險。

  疫情發生後,特魯多明確表示:“加拿大仍然對中國保持開放,不會限制中國人入境”。自2月4日以來,加拿大已經向中國提供了16噸防護物資,包括防護服、防護面具、口罩、護目鏡和手套等。2月10日,加拿大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向中國提供200萬加元的援助。加拿大還派遣流行病專家於2月10日抵達北京,為中國抗擊新冠疫情提供技術支持。在其他國家大使紛紛撤離回國之際,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卻選擇返回疫情嚴重的中國,為中國人民提供支持。同時,加拿大捐獻5000萬美元給世界衛生組織;召開七國集團衛生部長和財政部長電話會議,商討抗擊新冠疫情的辦法;與國際衛生監管機構合作,如與歐洲藥品管理局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合作,共同研發疫苗和其他治療方法。加拿大的多邊主義理念和國際合作行動為國際社會團結一致共同抗擊新冠疫情樹立了典範。

  第四,民眾的配合減輕了疫情防控壓力和難度。加拿大地理環境優越,國土遼闊、人口居住相對比較分散,居家隔離不容易導致大規模感染。國家實行全民公費醫療、高工資高稅收高福利的政策,注重社會公平和正義,因此社會貧富差距不大,民眾心態較好,社會和諧度高。在這種優越的社會環境之下,加拿大民眾整體和個人素養較高,給政府管理降低了難度。一旦在國外旅行途中被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加拿大人回國後能做到自覺響應各級政府號召,在家中進行自我隔離,這也有利於防止新冠疫情的大規模擴散,節約有限的醫療資源,減輕加拿大各級醫療系統的防控壓力和難度,降低疫情大規模社區傳播的風險。

  第五,透明的公共衛生信息和先進的醫療服務降低了損失。加拿大各級政府實行政務公開,政府信息透明。每天新增病例、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統計數據會及時在衛生部網站公佈,充分尊重民眾對疫情進展信息的知情權。既消除了公眾不必要的恐慌,又制止了謠言的擴散。另外,加拿大醫療診治水平排列全球前十位,醫療資源豐富且充足,服務質量較高。雖然先進的診療水平和優質的醫療服務並不能與加拿大公共衛生防控能力完全對等,但這種技術上的優勢和周到細緻的護理有利於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減緩疫情造成的生命損失。

  加拿大疫情防控存在風險

  雖然加拿大政府公共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比較完善,在新冠疫情早期的防控方面做得比較紮實,有效延緩了疫情快速發展的勢頭。但結合中國抗疫防疫經驗,筆者認為,當前加拿大政府的防控措施依然存在三大風險。

  一是隔離方式和效果令人擔憂。加拿大與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一樣,認為其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與中國完全不同,中國特色的抗疫模式不可複製,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應採取符合自身實際的解決辦法。例如,加拿大在抗擊疫情初期採取讓輕症病人在家中隔離治療,與中國建立方艙醫院進行集中隔離治療正好相反。雖然居家隔離可以減少公共資源的佔用,但稍有不慎可能會造成社區感染,導致疫情大範圍的蔓延。

  二是沒有養成戴口罩的良好習慣。在文化習俗上,加拿大人與歐美其他國家的人一樣,普遍沒有戴口罩的習慣,政客在公眾場合堅決不戴口罩,醫生也公開勸告民眾不要戴口罩,只有醫生護士及病人防止傳染給別人才需佩戴。這與中國政府和醫生要求民眾在進出公共場所和封閉空間時必須戴口罩的措施完全相反。更嚴重的問題是,即使加拿大政府和醫生要求民眾必須戴口罩,加拿大也面臨著口罩產能嚴重不足的挑戰。

  三是沒有完全禁止所有室內聚會。當前歐美疫情正在日益嚴重,雖然加拿大各級政府高度戒備,一再升級防控措施,但一直沒有完全禁止。這種規定依然存在漏洞。如果聚會中有一名病毒攜帶者,很有可能造成接觸傳染。正如加拿大首席衛生官所說:“如果疫情失控,可能高達30%-70%的加拿大國民會被感染。”即使有完善的醫療衛生防控系統,或是也將無法承受類似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大範圍感染。

  目前,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抗疫勝利在望。而加拿大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嚴峻,壓力增大。加拿大政府可以借鑑中國經驗,進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如建立方艙醫院對輕症患者進行集中隔離治療等,竭力阻止新冠疫情在社區的大規模暴發。

  (作者系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加學者交流項目訪問學者)

原標題:【戰“疫”說理】加拿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體系與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