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GMV已破2亿,食享会用预售拼团方式,能否打破社区团购困局?

这一年市场无时不刻不在讲述着资本永不眠的故事,送走了共享单车、无人货架,又迎来了社区团购。这两年国内互联网创业圈最关注的关键词列表里,社区团购必定赫然在列。从2018年8月到10月,不到100天的时间里,社区拼团赛道便完成了超20亿元的融资额。

月GMV已破2亿,食享会用预售拼团方式,能否打破社区团购困局?


“在社区团购里寻找下一个拼多多”是不少投资人的野心,也造就了这个行业的火热。

8年生鲜电商经验获2亿多元融资


在社区团购赛道的众多资本宠儿中,食享会的受瞩目度也是数一数二。

社区团购平台食享会成立于 2017 年 12 月,是国内首个会员制社交化的食品购物平台。创始人戴山辉是原本来生活副总裁,从 2016 年开始就在本来生活推广社区社群模式,经历了生鲜电商B2C、O2O、新零售几轮模式迭代和探索,有多年生鲜从业经验。

2018年5月,食享会获得心元资本天使投资。2018年8月,获1亿人民币A轮融资,险峰旗云基金领投,心元资本跟投。2018年12月,获 3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TPG软银合资基金领投。

月GMV已破2亿,食享会用预售拼团方式,能否打破社区团购困局?


2019年1月,食享会的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15省45个城市近2万个小区,拥有团长近2万人。 预计2019年底将覆盖100城。

数据方面,据了解,食享会目前毛利25%以上,净利可达3%-5%。成本中团长佣金占10%,总部人工和经营成本占10%,仓配占5%,其中配送1.5%,平均每件配送成本0.5元(城市仓到社区)。履约成本低于0.5元/单。

食享会团队来自各大知名电商平台,在生鲜电商领域耕耘8年,操盘过以褚橙为代表的诸多农产品品牌,拥有广泛的上下游资源和独特的内容营销能力。现已实现单一社区、单一城市正现金流、正利润,爆发性、持续性兼备。

月GMV破2亿元的秘诀


2019年1月23日食享会宣布1月份营业额突破2亿元,月底将冲刺3亿元。据悉,在去年11月9日,食享会交易额突破3000万。

食享会是典型的S2B2C模式,B是团长,C是社区用户,食享会是平台,从生鲜品类切入家庭消费场景。通过宝妈“团长”作为分销节点进行线上社群运营维护并负责前端销售,预售的模式来线上统计订单量。平台以此撬动供应链来进行产品采购、包装,通常是产地或工厂直接配送至城市仓流转周期小于1天,再直接配送至团长处,用户自行领取。在这个模式中,平台为宝妈提供的支持包括品牌效应、运营体系,工具系统和商品库。

月GMV已破2亿,食享会用预售拼团方式,能否打破社区团购困局?


食享会利用“极致单品+预售模式”,每天上线8-10个SKU品类,达到爆品引流的效果,采用预售模式来降低采购成本。

对比起笨重的大量开分店、社区柜、店+柜模式,食享会的社区拼团模式,明显在综合成本上更低,运营更轻盈、更有爆发性。得益于此,食享会紧抓供应资源,打造了一套丰富稳定的跨区域供应链,凭借着社区团购小程序的便于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布局,快速复制,铺开了一个巨大的销售网络。

食享会让用户在小程序上进行商品的购买和支付,并抓住了微信的流量红利,吸引更多客源,完成了线上裂变的效果。小程序也在不断拓宽经营的商品品类和体系。

月GMV已破2亿,食享会用预售拼团方式,能否打破社区团购困局?


从高频刚需的生鲜食材为切入点,围绕家庭消费场景,也扩展出了休闲零食、美妆个护、家居用品等其他几大类,打磨出了新的品类结构和运营逻辑,全面切入“家庭消费场景”。目前,生鲜品类的销售占比仍然最高,占到整体销售额的60%。食品、百货、家居用品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客单价平均在 30 元左右。

“自有品牌”商品则是食享会的另一个特点,平台与最上游的制造商直接对接来获取在供应链上的更大话语权。目前已经开发了数十个 SKU,包含家庭刚需的纸巾、垃圾袋、抹布等,接下来会逐步加大自有品牌商品的比重。

资本入局社区拼团,问题也不断


与传统线下门店相比,综合成本低、有流量红利是社区团购的两个明显优势。但同时面临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社区拼团中,生鲜往往占有最为重要的份额。损耗高问题首当其冲。另外,生鲜产品本身的管理就是重度运营类的。比如新鲜草莓的运输车辆时速不能超过40km,柚子的货架期是半年左右,在水果中算长的等等,非标准化的生鲜产品从选品、储藏、运输、销售等涉及一系列的问题。

月GMV已破2亿,食享会用预售拼团方式,能否打破社区团购困局?


因此,社区拼团需要具备丰富经验的人才。这里的人才还体现在熟悉社区消费者特点、运营方法、人员管理等多方面上,“团长”的培训也需要很长时间。而这也是社区拼团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而且团长的不可控性,也加剧了社区团购的不确定性。团购企业严重依赖“老团长”,他们已成稀缺资源且不容易被独家控制。目前各个平台给团长的佣金是销售额的10%,但手握小区资源的团长会不断加码提高佣金分成,这已成为竞争常态。“团长补贴”也会让团购公司拼尽血本,提成+补贴给到了GMV的30%甚至更多,仅在团长这个环节,团购公司便已经全线亏本了。

随着拼团企业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广,在品类上,也一定会从单款的SKU进化为多款SKU,满足更多不同用户的消费需求,所以,社区拼团也开始渐渐呈现平台化的发展趋势。不过一旦增加品类,单一商品销售量会下降,拼团的库存成本、分拣难度就呈指数型的提升,这也是社区拼团相较于传统电商没有优势的地方。

在供应链方面,苏宁等零售巨头的优势显然更加明显,对行业团购公司具有压倒性优势。比如,永辉进入社区团购便直接发起了价格战,车厘子卖到了299¥/5kg。

而在供应链方面还不够强大的社区团购公司,却只能被迫跟进价格血战;团长又不是自己所属,还要给予高补贴,高返佣。两头都在亏本,让越来越多的团购公司陷入苦撑状态。

随着竞争的加剧,社区团购公司和购物微信群都会越来越多,第一次尝鲜过后的用户真的能留住吗?由于微信群的互动性特别强,但也同时存在,消费者可能需要经常盯着弹跳的群消息,随着社区团购平台的增多,可能一个同小区的消费者同时进了几个社区公司的微信群,同时盯着几个微信群,很容易造成打扰和审美疲劳。

并且,由于社区团购的团长一般是小区宝妈和单个个体,没有实体店支撑,去小区某个点自提收货时候,售后难、维权难,容易造成没有实体店的不稳定和不信任感。

月GMV已破2亿,食享会用预售拼团方式,能否打破社区团购困局?


另外,社区拼团的运营模式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过时,企业应该如何扩张?一旦巨头入局,玩法上基本趋同的社区团购壁垒又在哪里?在团购爆发期过后,企业又该如何度过多团竞争的混沌期,守住地位?一系列的问题,都加剧了社区团购模式的风险。

资社区团购下半场,是无人货架还是拼多多?


社区团购问题不小,但是它还是形成了风口。事实上,在资本助推下,社区团购已悄然成为当下消费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并且还掀起了一股融资新浪潮。对于投资人而言,数据的爆发增长,以及“投出下一个拼多多”这种话总是很有吸引力。

2018年的零售风口一个接一个,无人货架刚停歇,便利店陷入困境,社区团购又被吹了起来。即便是社区团购的头部玩家,如今也无法看清自己的终局是被互联网巨头并购,还是能够独立生存,成为真正的电商新一极,成为像拼多多那样的上市幸运儿,又或者这最终是场资本泡沫,如同千团大战,无人货架一般。

社区团购下半场的厮杀,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