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詩雄白居易,一生經歷八個皇帝,不顧危險與權貴鬥爭

唐代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詩歌時代,300多年間,先後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詩人。在唐詩的天宇裡,白居易是繼李白、杜甫之後又出現的一顆巨星。白居易,字樂天,祖籍太原,其曾祖時遷居下。公元772年正月,生於河南新鄭縣的一個讀書人家庭。義父白季庚做過低級地方官吏,為官清廉,沒有什麼家業,家境清苦。尤其他在10歲之後,正遇軍閥興兵作亂,河南被軍閥割據,白居易被迫離鄉背井到江浙一帶飄泊度日,處境十分困苦。這種親身經歷,使他對人民群眾含有深切的同情。

一代詩雄白居易,一生經歷八個皇帝,不顧危險與權貴鬥爭

唐德宗貞元十五年,29歲的白居易考取了進士。憲宗元和元年,他又通過考試補為周至縣尉。元和二年,他出任翰林學士,次年又授左拾遺、贊善大夫等職。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白居易力主緝捕兇手,為此得罪權貴,以越職言事罪名貶為江州司馬。穆宗即位後,才把他召回長安任中書舍人,刑部侍郎等。在朝期間,他目睹了官宦拉權、朋黨傾軋,政治腐敗,自請出京為官,歷任杭州、蘇州刺史等。文宗時再次回京為太子少傅。

一代詩雄白居易,一生經歷八個皇帝,不顧危險與權貴鬥爭

唐武宗初年,又以刑部尚書致仕。晚年寓居洛陽香山,過著隱居的生活,直到唐武宗會昌六年病故洛陽,終年75歲。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正是“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由興盛走向衰落的時代,所謂大唐盛世已不復存在,繼之而來的是戰亂、割據、災荒和皇室權貴們的殘酷掠奪,廣大勞苦大眾走頭無路,處於啼飢號寒的歲月之中。元和十三年底,白居易靠新任宰相崔群的幫助,由江州調升忠州刺史,穆宗繼位後,白居易被召回長安。

一代詩雄白居易,一生經歷八個皇帝,不顧危險與權貴鬥爭

安史之亂

他想重新擔起整頓國家政治的責任,豈知穆宗也是一個昏庸無能之輩,白居易多次提出改善時局的辦法,都被穆宗駁回,加上朝廷內部兩派紛爭,自己無力改善朝政,便自請調做杭州刺史,他到杭州後,召集民工,疏通水道,解決人民的飲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受到人民的愛戴。杭州任滿後,又受命蘇州刺史,白居易在蘇州減租輕賦,兢兢業業為人民做了不少事情,後患眼疾,不能支持,辭官回洛陽故居。在洛陽常和著名人士飲酒賦詩,過著隱居生活,直到71歲才正式引退。

一代詩雄白居易,一生經歷八個皇帝,不顧危險與權貴鬥爭

白居易一生為宮,卻因清廉自守,沒有留下餘財。他時刻沒有忘記人民,他在洛陽開灘鑿渠,疏通了行船要道,為人民做了件永垂千古的大事。會昌六年八月,詩人久病不愈,與世長辭,終年75歲。白居易一生經歷了唐代宗到武宗的八個皇帝,經受了安史亂後最痛苦、動亂的時代,他不顧生命危險,和權貴們進行了不妥協的鬥爭,表現了他的崇高品質。白居易進入政界,屢遭權貴迫害,長期貶謫在外,精神上受到很重的打擊。“獨善其身”是他的無可奈何的退路,他曾問自己:隱居怎麼對得起天下百姓呢?可見後半期的身心是不平靜和不甘心的。

一代詩雄白居易,一生經歷八個皇帝,不顧危險與權貴鬥爭

白居易的詩篇通俗易懂,語言明白如話,形象生動。其詩作罷,常讀給婦女兒童聽,聽不懂再改,妾婦、牧童、士卒都喜歡讀他的詩。1000多年來,他的偉大形象和不朽的詩篇一直在人民心裡閃耀著不滅的光輝,激勵著人民為爭取正義的事業而鬥爭。他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歌手。白居易用畢生精力從事詩歌創作,一共給後人留下了3000多篇。他生前先後把自己的詩編訂過3次,題名為《白氏長慶集》。他的作品一直受到歷代人們的喜愛,在國外也享有崇高的聲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