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百年发展史——电影的诞生

世界电影百年发展史——电影的诞生。卢米埃尔兄弟为什么称之为“电影之父”?

一、 电影的原理:

提到电影,就不得不说一下电影的原理。现在我们看的电影就是在我们眼前每秒钟以24格画面(从前是16格画面)的速度播放的影片。通俗易懂地讲,就是一部电影中的一秒的片段,这一秒就包含了24帧画面(可以理解为24张照片),但它为什么能给我们运动的幻觉呢?是因为反映在我们眼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即消失的缘故,我们眼睛的眼膜上的滞留性,可以让我们在看到挥动一块燃烧着的木炭时变成一条连续连贯的火带。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了这一现象,并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世界电影百年发展史——电影的诞生

约瑟夫普拉多

可能看到这里有的人还会有点懵,这24格画面在眼睛里它到底是怎么动起来的呢?我再讲得更通俗易懂一点,还是刚才说的一部电影中的一秒的片段,假如说这一秒的片段播放了一个运动员跳高跳到240cm的动作(不要在意运动员跳高能不能跳到240cm,在这里我只是为了后面能更好地计数)。那么这24格画面就可以“平分”这240cm,第1格是运动员在离地10cm的画面,第2格是远动员在离地20cm的画面,以此类推下去,,,30cm,,,100cm,,,200cm,到最后第24格就是运动员在空中240cm的画面,然后再以0.0417格/秒的速度从第1格开始播放到24格,结合人眼上的“视象暂留原理”,这样就成功地“欺骗”了我们的大脑,使得我们以为这一秒运动员就是完整地从地面到空中运动了240cm。

二、电影的诞生:

1829年,随着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视象暂留原理”现象。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但是,以上种种并不能严格意义上称之为“电影”,因为它播放的不是现实世界的画面,而是相当于动画片一样只是人为制作的画面。所以,电影的制作还是离不开摄影机。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

世界电影百年发展史——电影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窗外的景

随着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才已经成为可能。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

世界电影百年发展史——电影的诞生

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这里可以理解为我前文提到的运动员跳高原理)。

世界电影百年发展史——电影的诞生

奔跑的骏马

至此,各国开始了电影的拍摄和放映试验,直到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

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世界电影百年发展史——电影的诞生

卢米埃尔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