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稱漢中王時,諸葛、關、張、黃只排5至8位,前4位各有千秋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北上漢中,與夏侯淵、張郃等人對峙。

建安二十四年春,黃忠於定軍山斬殺夏侯淵,迫使曹操親自領兵從長安南下。劉備佔據險要據點,採取守勢,以逸待勞。曹操率軍前來,急攻不下,相持一段時間後,於夏天退軍。

劉備稱漢中王時,諸葛、關、張、黃只排5至8位,前4位各有千秋

曹操

自此,劉備戰勝曹操,完全佔據漢中一帶,所轄面積、人口進一步擴大,手下能人猛將眾多,綜合實力達到頂峰,威名遠揚,使得曹操、孫權都甚為忌憚,諸葛亮三分天下的目標得以實現。

劉備稱漢中王時,諸葛、關、張、黃只排5至8位,前4位各有千秋

劉備

此時劉備手下五虎將均尚在,諸葛亮年富力強,魏延也於這一年起勢,成為鎮守漢中的大將,此外還有法正、李嚴、董和、劉巴、馬良、劉封等人。

建安二十四年秋,劉備集團借勢上表漢獻帝,尊劉備為漢中王。奏表共有一百二十人署名,蜀漢集團有頭有臉的人物基本上都在表裡。古時上表都十分講究排名先後,在這份表裡,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分別只排名第5至第8位,排在他們前面的,是另外4位。

劉備稱漢中王時,諸葛、關、張、黃只排5至8位,前4位各有千秋

魏延

排名第一位:馬超

此時諸葛亮的頭銜是“軍師將軍”,關羽的頭銜是“蕩寇將軍漢壽亭侯”,張飛的頭銜是“徵虜將軍新亭侯”,黃忠的頭銜是“徵西將軍”,而馬超的頭銜是“平西將軍都亭侯”。但這裡只有馬超的“都亭侯”和關羽的“漢壽亭侯”是通過漢天子冊封的,上得了檯面,張飛的侯是劉備自己封的,諸葛亮、黃忠的將軍名號也是劉備給的,劉備還沒有稱王稱帝,所給的封號也就不夠正統。

不過馬超的“徵西將軍”卻並非是天子冊封,而是馬超自稱,後投靠劉備時劉備亦稱其為“徵西將軍”,相當於只得到了劉備的肯定。上表時把馬超放在第一,關羽往後排,是劉備集團考慮到需要拉攏的人比較多。馬超名門之後,世鎮西涼,還曾自統一方,大敗曹操,名聲地位都得到廣泛認可,且又新降劉備。

奏表用馬超的名字打頭,相當於對外既用了馬超的名聲,對內又安撫了馬超的情緒,一舉兩得。

劉備稱漢中王時,諸葛、關、張、黃只排5至8位,前4位各有千秋

馬超

排名第二位:許靖

聯名上表時,許靖的頭銜是“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許靖是當時的名士、評論家,以仁義寬厚聞名天下。許靖在朝為官時,他的堂兄欲起兵攻打董卓,許靖害怕董卓加害自己,便棄官出逃。後輾轉投奔數人,在劉璋的邀請下來到了蜀地,任蜀郡太守。劉備帥軍包圍成都時,許靖企圖翻牆出城投降,但事情敗露,並未成功。劉璋投降後,劉備因許靖主動投降而看不起許靖。法正勸劉備說許靖這種徒有虛名而無實才實德的人很多,但他的名聲早已傳開,如果不以禮待之,會被天下人說輕視賢才,不利於招攬天下志士。許靖從此一生都得到很高的禮遇,但並未得到重用。

許靖在這次排名中位列第二,主要是借用他超高的名氣為劉備做宣傳。

劉備稱漢中王時,諸葛、關、張、黃只排5至8位,前4位各有千秋

許靖

排名第三位:龐羲

龐羲在表中的頭銜是“營司馬”。龐羲是劉璋手下的重臣,曾幫助劉焉建立益州政權,後作為託孤重臣輔佐劉璋,是當時有名的氏族領袖。劉璋投降後,劉備為表明對劉璋舊部的態度,讓龐羲做了營司馬。

這裡把龐羲的名字排在第三,一是為了對內進一步拉攏劉璋舊部,二是對外表明蜀地舊臣對劉備的支持。

排名第四位:射援

射援當時的頭銜是“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也是一位後世記載不多,但當時頗有名氣的人物。他與龐羲一樣都是劉璋手下的重臣,雖然名氣不如許靖,地位不如龐羲,但他的岳父可是鼎鼎大名的皇甫嵩。皇甫嵩是漢末的“天下第一名將”,曾率軍平定黃巾之亂,升任“車騎將軍”,領冀州牧,被封為槐裡侯。董卓被殺後,皇甫嵩率軍誅滅董卓宗族。皇甫嵩晚年曆任車騎將軍、太尉、光祿大夫、太常等職位,受漢末天下將士愛戴,威名遠揚。

射援被排在第四,主要是因其身份特殊,天下無人不知他岳父皇甫嵩。

劉備稱漢中王時,諸葛、關、張、黃只排5至8位,前4位各有千秋

在劉備稱漢中王之後,關羽被封為前將軍,假節鉞,地位又到了左將軍馬超之上。為劉備拿下西川和漢中立下大功的法正被封為尚書令。實力派魏延也被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而稱王奏表上排名前4的馬超、許靖、龐羲、射援,雖然也一同受封,身居高位,但此後一生也並未獲得多少實權。從這次稱漢中王奏表的排名和隨後的封賞、任用,足以看出劉備高超的馭人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