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想改國名,報請中國批准,皇帝怒道:將國名倒過來,沿用至今


小國想改國名,報請中國批准,皇帝怒道:將國名倒過來,沿用至今

一小國想改國名,報請中國批准,皇帝怒道:將國名倒過來,沒想到一直沿用至今。


自打秦朝以來,中國一直是東方的一個超級的泱泱大國,不論是武力方面還是文化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的頂尖超級水準。與此同時,中國還具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包容接納各種各樣前來上朝請教的各個異國使者,只要是我們國家的人員稍加指點那麼一二,周邊不論哪個國家皆能受益匪淺。

我國著名的經濟帶絲綢之路自然不必多說,在漢唐時期的盛況已經充分地讓其他各個地區和各個國家感受到了我們中國的強大國力。

既便是到了清朝末期的時候,對於那些與我國接壤的其他周邊的各個國家來說,已經國力衰退的清朝依然擁有著絕大的話語權以及很大的威望。

小國想改國名,報請中國批准,皇帝怒道:將國名倒過來,沿用至今


曾經有一個東南亞小國請求清朝朝廷給予以它批准國名,清朝皇帝覺得這個國家的名字不好聽,就將這個國家的名字顛倒了過來,那個國家於是就不敢多說一句話,他深深受領了國名之後,這個國家的國名於是一直沿用到現在。

這個東南亞的小國就是現在的越南。位於中南半島的北部,與我國的廣西、廣東、雲南接壤,他們的國土面積僅僅只有33萬平方公里,他們其中的一部分國土,在歷史上還曾經長期屬於我們的中國。

根據史料記載,自從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之後,於是便繼續對外部出兵,派遣大軍翻越過嶺南的地區,征服並且佔領如今的廣東和廣西等地區,並且收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甚是非常強勢。秦始皇當時為了有效管理該地區,他在這裡設立了三個郡,其中的駱越(越南北部)就是歸從象郡管理的。

然而在秦朝末代時期,南越逐漸脫離了秦始皇的掌控,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自立為主,將南越地區獨立。在公元前的111年時,漢武帝龐大的大軍南下,並且順便滅了南越國,一直歸順於中國的版圖。

小國想改國名,報請中國批准,皇帝怒道:將國名倒過來,沿用至今


在以後的長達1000餘年的時間裡,越南的中北部一直是我們中國的領土,無論南越內部如何更換管理者和統治者,無論他們之間的相互征伐如何如何的慘烈,但是他們一直在中國的管理之下,一點不敢升起反逆叛亂的心思和小主意。

不過,每個人是有野心的,南越當然也不例外。在1531年起,南越內部分為兩個朝代,分為黎朝和莫朝,從此開始進入了長達200餘年的南北分裂時期,他們經過多年的爭鬥,逐步演變成了鄭氏家族和阮氏家族的戰爭,歷史稱之為“鄭阮紛爭”。

一直到1802年的時候,阮氏的後人阮福映因為在法國的支持下,建立了阮朝,徹底結束了他們兩朝內部相爭的局面。因為南越地區從古至今是中國的附屬國,所以阮福映在1803年的時候,他立刻就派遣使者馬不停蹄地趕往中國。

小國想改國名,報請中國批准,皇帝怒道:將國名倒過來,沿用至今


當時的阮朝歸清朝朝廷管理,即便阮福映他建立了阮朝,之後的一切具體事宜也要請示清朝朝廷。而這次上朝清朝朝廷的目的,就是要請求將他們的國號改為“南越”。

嘉慶皇帝當時對於“南越”這個名號甚是不喜歡,認為他們“南越”這個國名才是該地區在一千多年來毛矛盾不斷續的根源所在。所以,他並沒有同意阮福映的請求,還怒道:將國名倒置。

於是,阮福映便將國號改為了“越南”,之後,嘉慶還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從那以後起,越南就一直把這個名字使用到現在,從古至今仍然沒有改變過。

這個小國在更名還前請示了中國,這樣更是彰顯了我國在歷史上的地位。其實,當時不僅說我們中國賜名的有越南,還有朝鮮、日本、韓國、緬甸和不丹德國是我國的附屬國,國名曾是中國古代歷代皇帝所冊封的,這些國家的國名至今還仍在沿用。

小國想改國名,報請中國批准,皇帝怒道:將國名倒過來,沿用至今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還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