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大家好,我是天天,很高興和大家見面,歡迎大家閱讀。孩子上學後,各種擔憂盤旋在家長的腦海:孩子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了嗎?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相處得好嗎?有沒有打架?孩子能聽懂老師講的課嗎?會不會感到不適應?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孩子在學校過得好嗎?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升學後,孩子在學校還好嗎?這是每一位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後都會產生的擔憂。要想了解孩子的情況,卻張不開口問老師;想要知道孩子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卻又害怕孩子嫌棄自己嘮叨。左右為難是大多數家長共同的感受。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得到孩子在學校的第一手資料?實際上,要想了解孩子的情況並不難,家長只需要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與老師溝通的頻率和態度;二是學會如何向孩子詢問他在校的狀況;三是學會從蛛絲馬跡中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情景再現

悅悅剛上小學時,爸爸媽媽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十分繁忙,根本沒有時間關心她的學校生活。悅悅也曾向父母提起過自己在學校的事情,但是繁忙的悅悅父母根本沒有時間和女兒長談,常常打斷悅悅的話,讓悅悅去找爺爺奶奶。幾次之後,悅悅再也不和爸爸媽媽說學校裡的事情了。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一個月後,悅悅的父母終於閒了下來。可是悅悅卻再也不主動說自己在學校的事情了。悅悅媽媽有些擔憂,不知道如何開口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悅悅的媽媽向人求助說:“孩子上小學之後,我一直在忙,等我閒了下來,就開始操心孩子在學校的事了。我總是擔心孩子無法和老師、同學好好相處,有幾次,孩子到家時滿臉不高興,我問她怎麼回事,她卻說沒事。還有一次,我去接女兒,看到很多家長都和老師十分熟絡,我想開口向老師問女兒的情況,卻又怕女兒表現得不好,老師當眾說出來,傷了女兒的面子。可是不和老師溝通一下,我又擔心老師覺得我根本不關心孩子,從而忽視悅悅。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案例分析

悅悅一開始向家長傾訴,但是父母並沒有及時給予她反饋。這種行為,讓悅悅覺得父母其實並不關注自己在學校的情況,所以也不再找父母傾訴了。後來父母詢問悅悅,悅悅也採用了和父母一樣的敷衍態度來回答。雙方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悅悅的父母自然無法從孩子的口中瞭解其在學校的情況。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悅悅父母的擔憂,也是很多家長的擔憂。孩子步入小學不久,難免會產生一些不適應的地方。很多家長為了瞭解孩子的情況,電話每晚不斷。老師不勝其擾,態度和語氣難免會變得敷衍起來。每個班級的學生都很多,老師精力有限,不可能將每個孩子的情況都看在眼裡。而且老師的工作繁重,時間有限,很難滿足每一個家長的需求,將孩子在學校的一切都反映給家長。所以僅僅依靠給老師打電話,是不可能完全解決家長的疑問的。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但是,不與老師溝通也是不可行的。因為面對家長的疑問,有些孩子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敷衍、欺瞞家長。如果只聽信孩子的一面之詞,家長難免會對老師和同學產生誤解,當家長將自己的這種情緒表現出來之後,孩子也會受到家長的影響,產生不想去上學的念頭。所以家長想要了解孩子的情況,還需要和老師溝通。但是家長與老師的溝通不要過於頻繁,否則容易引起老師的反感。如果讓孩子知道了,還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對老師產生不滿情緒。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教育支招

1.家校聯合,巧妙地與老師溝通

家長與老師溝通要主動而不頻繁,家長主動與老師溝通,有利於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得到老師對於教育孩子的一些建議,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在與老師溝通前,家長要做好準備,避免耽誤雙方的時間,無法將孩子所有的情況瞭解得透徹清楚。在與老師溝通時,家長要包容老師的主觀想法,詢問老師產生這些想法的原因,並和老師解釋清楚。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在與老師交流時,家長要保持冷靜,切忌因為聽到老師批評的話語而打斷老師,這不僅會讓老師失去溝通的興致,還會給老師留下壞印象,增加溝通的難度。在談話的過程中,家長要對老師敞開心扉,說出孩子的全部情況,讓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2.與孩子溝通,打開孩子的話匣子

家長除了要和老師保持聯繫和溝通之外,還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從孩子的口中得到更多的消息。但是很多孩子在面對家長的時候,並不願意將自己在學校的情況和盤托出,甚至選擇敷衍家長。因此,家長和孩子溝通的第一步,就是打開孩子的話匣子。要想打開孩子的話匣子,家長就要學會問一些開放性比較強的問題。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如果家長只是泛泛的提出問題,比如“今天過得怎麼樣啊?”“今天開心嗎?”等,那麼孩子就只會回答“很好”和“開心”。但如果家長問的是開放性比較強的問題,那麼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向家長敘述今天的事情。當孩子回來的時候,家長可以這樣問孩子:今天什麼事讓你這麼開心?今天幫助了其他的小朋友嗎?你們今天課間休息的時候玩了什麼遊戲?面對這些問題,孩子可能一時組織不好語言回答,這時候,家長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組織好語言;如果孩子說出的話讓家長一頭霧水,那麼家長可以給一些提示,幫助孩子釐清思路,打開話匣子。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3.尋找線索,主動了解孩子的情況

除了向孩子詢問情況外,家長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入手。比如,家長可以提前瞭解學校的活動安排,瞭解孩子的課程安排,瞭解孩子的課程進度,瞭解孩子的交友情況,等等。當孩子回家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收拾書包,看看書包中有沒有一些新的物品,也許書包裡會多出一個手工作品。當看到這個手工作品的時候,家長可以趁機向孩子詢問作品的來源、做法、教導孩子完成作品的老師是誰等詳細的問題,從而瞭解孩子的課堂生活。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4.雙向分享,用遊戲打開孩子的心扉

和孩子溝通其實和與朋友溝通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如果只是家長一個人說,孩子難免會覺得厭煩,但是如果是和孩子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那麼很容易就能激起孩子的交流慾望。這種平等的雙向分享態度,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當家長分享完自己的經歷之後,只需要反問孩子一句,孩子就會學著家長的樣子,與家長分享自己的經歷了。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心事和在校的表現

溫馨提醒

家長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方法不當,便很容易引起老師和孩子的不滿。要想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家長就需要學會在巧妙地和老師交流溝通的同時,打開孩子的話匣子,雙向瞭解孩子的具體情況。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今天就聊到這裡,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點贊,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