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個輔導班到只剩下3個,這些年我經歷了什麼?

楠楠5歲之前,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焦慮。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陪孩子玩耍,樓底下的小花園,就是我倆的秘密基地。


從10個輔導班到只剩下3個,這些年我經歷了什麼?


春天開花時,我帶她去給每一朵小花取名字,每天她都冥思苦想的尋找當天最美的小花。

夏天陽光燦爛時,我倆會悄悄地躲在草叢裡,冷不丁的跳出來和蝴蝶一起跳舞。

秋天落葉紛飛時,楠楠會假裝自己是城堡裡的公主,等著隔壁的小哥哥來營救。

冬天寒風呼嘯時,我們又穿好裝備,在小花園裡尋找凍僵的小花貓,送去溫暖的被窩和糧食。

這樣的日子真的是簡單又美好,即使現在回想起來,也讓人充滿嚮往。

原以為日子可以這樣慢悠悠的過下去,可我沒有想到,第一次讓我感到焦慮的,竟是鄰居那個僅僅比我們大兩歲的小女孩,和我說的話。

小女孩說:"阿姨,楠楠已經五歲了,怎麼還在天天玩啊,有沒有報什麼興趣班啊?"

我還不以為然地說:"楠楠還小,會不會太早了?"

可鄰居小女孩卻說:"我五歲的時候,早就開始學習舞蹈,畫畫,圍棋了。不信的話您可以問問楠楠,幼兒園的小朋友肯定都在外面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了"。

我抱著懷疑的態度,一週的時間,問遍了幼兒園裡的其他小朋友。答案卻令我心寒,果不其然,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在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英語、奧數、鋼琴,圍棋、街舞等等讓我眼花繚亂。

幾晚上的輾轉反側,早上我頂著兩個大黑眼圈,問了問孩子,你喜歡學什麼呀?女兒天真的說:"只要是媽媽喜歡的我都喜歡"

想想也是,楠楠這麼小,在她看來只要是媽媽喜歡的都是最好玩的遊戲。

於是,在徵求了其他家長的意見之後,我也給楠楠報了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每週奔波在各個輔導班的路上。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年,我不僅沒有一絲的安慰,反而越發的焦慮了,因為各個輔導班的宣傳卻令人發狂。

書法班說了,一手好字代表一個人的形象。

英語班說了,多學一門語言可以擴孩子的思維。

舞蹈班說了,小女孩最重要的就是氣質,學跳舞可以擁有一個優美的形態。

總之各種各樣的宣傳,讓我越發的感到緊張,報班的數量越來越多,最高峰的時候,達到了一週要上10個輔導班!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也不知道孩子究竟能堅持多久。

終於在日復一日的奔波中,楠楠累倒了。在打吊瓶的時候,楠楠頂著一雙紅紅的眼睛問我,媽媽,我不想上輔導班了,我覺得好累,一點兒也沒有意思,我也不想上學。

我想,這究竟是怎麼了?大人辛苦,費時費力費錢不說,把這麼小的孩子也累垮了,甚至還有了厭學的苗頭。

在孩子生病期間,我想了很久,也查閱了很多資料,覺得必須要做一些改變。

等楠楠病好之後,我們母女倆又開始了化繁為簡的過程,最後一共留下了三門課程。為了選出這三門課程,我和孩子也經過了多次討論,其實關鍵就是三個問題。

從10個輔導班到只剩下3個,這些年我經歷了什麼?


用心挑選,真正適合孩子的興趣班並堅持下去

要問一個6歲的孩子是否真的喜歡一門課,其實挺難的。關鍵在於,孩子是否喜歡上課給她上課的老師。

有的老師上課的過程中很注意和孩子的互動,但一節課下來你問問孩子學到了什麼,掌握了什麼,孩子卻說不出答案,僅僅是上課很熱鬧,氣氛很快樂。所以在選擇老師的這個過程中,是需要家長幫著去判斷的。

我選擇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一條看這個老師是否有上進心

現在的輔導班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都知道女兒和孩子的錢最好賺。很多老師是為了辦輔導班而辦輔導班,不太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所以在選擇老師的時候,更關鍵的是要看這個老師是否有上進心。在專業教學的過程中,能否一直保持一顆授人以漁的初心和不斷精進的上進心。

寒來暑往,作為家長你是否能堅持

永遠不要指望一個幾歲的孩子能靠自己去持續、勤奮地學習。每位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位足夠堅持和專注的家長在不停地支持、鼓勵和督促。

其實堅持這個問題是問家長的,作為家長你是否能堅持?在這兩年的奔波中,我發現最大的問題,在於上課的地點是不是離家近?如果離家比較近,走上三四百米就能到,那麼這門課大概率是可以堅持下來的。

所以在輔導班的去留問題中,我基本上是考慮這兩個要素來選擇,離家近,老師專業。從原來的十門輔導班,到現在的三門,楠楠也從原來的反感變成了現在的期盼,我想這次我終於是做對了。

楠楠今年已經8歲了,我很高興能夠在她還小的時候,認識到自己犯的這個錯誤,讓她可以專心的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喜歡的課程上。

二年級的她已經通過了古箏八級考試,而且也非常喜歡古詩詞,每週上完老師的課後,回家都會當小老師,講一些我都沒有聽說到的知識點。這段時間,又發明了邊彈古箏邊背詩詞的小遊戲,我很開心,孩子也很開心。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家長也是從懵懂無知到慢慢懂得,也是在一點點的學習和成長。所以,多給孩子和家長一點時間,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起手牽手,快樂地走下去。

從10個輔導班到只剩下3個,這些年我經歷了什麼?


放下焦慮,引導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本意是引發孩子在自己的年齡段從內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可卻被熙熙攘攘的興趣班,整出了一股子攀比之風。

家長們的著眼點變成了,我孩子三歲能背古詩百首,四歲能識字過千,五歲就能登臺演奏鋼琴。孩子們也陷入了枯燥的背誦和被家長拿來攀比的對象。

所以在輔導班報名的這件事上,不能進入極端,要找到最適合的那個平衡點。報班有必要,但不能過量填充、過高預期、盲目選擇。把鍛鍊孩子思維訓練、興趣培養、習慣養成作為最關鍵的切入點。

指望自己的孩子擅長"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不如讓自己先變成專家,用自己的理解和熱情去感染孩子,這樣才更有說服力。所以我把輔導班分為兩大類:

  • 技能類輔導班:

運動類: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輪滑等

文藝類:樂器、唱歌、舞蹈、繪畫、書法等

  • 教輔思維類輔導班:

人文類:古詩詞、英語、文化等

邏輯類:奧數、科學、編程、樂高等

對於技能類的輔導班,原則上是廣撒網,讓孩子多多瞭解後並試學一年後,最終根據老師和孩子的反饋確定最適合孩子的重點培養。

對於教輔思維類輔導班,其實不急著先報班,更多是家庭氛圍的薰陶。儘量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自己找到興趣點,這樣壓力也不會太大。

寫在最後:

教育是體制化的,也是個性化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接受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的過程,可每個孩子也都是獨立的個體,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觀。

我不會去假設未來我的孩子會是什麼樣的人,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我希望孩子能有自己的自由思考的能力,能在將來自由的選擇他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