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写作,内容是王道。4步走,让你的写作内容更具吸引力

导语:


成为那些自觉不足的初学者的起点,成为那些想要拓展写作前景的作者的阶梯。

《文心》一书中曾经说过,“写作便是生活的本身”。如果你稍加留意,便会发现生活中需要用到写作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小到你的微博、朋友圈,大到单位里的总结报告、杂志报道,都需要用文字来表达想法。要想写得出彩,为自己带来附加的效益,就必须耐下性子来寻找方法,打磨文字。

新媒体写作,内容是王道。4步走,让你的写作内容更具吸引力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写作者,通过文字吸引大批粉丝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但写文章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别人的文章读起来就有趣而有深度,自己写起来就东一榔锤西一棒头不知所云呢?综合来看,还是因为太急于动笔,没有沉下心来去了解,一篇文章从构思布局到最终成型,这之间应该走哪些路。

《非虚构写作课》就是一本特别适合初学者的写作基础书,从构思到布局到成型,为你完整展现了一篇非虚构文章的完成过程。

新媒体写作,内容是王道。4步走,让你的写作内容更具吸引力


《非虚构写作课》的作者简·耶格尔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新闻系的教授,国际知名的畅销书作家。他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写成的《非虚构写作课》,已畅销20多年,再版了3次。每一次再版,作者都会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作品进行增删,使其更能戳中当下写作者的痛点。

《非虚构写作课》内容系统、详实,包括如何评估你当前的写作水平、有效写作的四个基本步骤、如何克服写作障碍、如何写出好内容、如何构建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如何管理写作时间等方面,让初学者能够正视自己的写作水准,有的放矢地进行提升。其中关于文章的内容构成及风格打造的阐述,是我觉得特别值得借鉴的部分。

一、好想法是好作品的来源

脑海中突然萌生的一个想法,经过精心的扩展,会汇聚成一篇不错的文章。许多名家作品的起源往往就是一个突然滑过的灵感。

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其实就是由一个突发的灵感为导线形成的。当时有一个网友在知乎上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一款游戏)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看到这个提问后,马伯庸“脑洞”一开,随手写了一段小剧本:“俯瞰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如棋盘般排布,晴空之上一头雄鹰飞过”。而这也成为了《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大IP的雏形。

新媒体写作,内容是王道。4步走,让你的写作内容更具吸引力


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脑海中出现的每一个想法,因为这可能是一部鸿篇巨制的“导火索”。

可是,你也许会说,每天就是家里、单位两点一线,哪有那么多灵感啊?放轻松。当你开始以一个创作者的身份来观察生活的时候,平日里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情突然间就涌到了你的眼前,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抓紧把它记录下来。

如果我们要刻意去留意生活中的想法,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简·耶格尔在《非虚构写作课》中提了三个方向:

1、以“写你最了解的事情”作为起点。你如果是一个律师,可以写你的专业知识;如果你是一位宝妈,那么身边活蹦乱跳的萌娃就是你的第一手资料。

2、可以从自己希望了解的事情入手。如果你想知道某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想读透某一首古诗,这些都可以作为你写作的切入点。

3、写你所关注的事情。网络的发达为我们提供了眼花缭乱的热点问题,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某个关注的热点,那么这个热点就可以成为你写作的入口。

遵循了这几项指导原则,你会发现自己的想法范围拓展了很多。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及时把这些想法记入你的备忘录或单独的文件夹,形成你的“想法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

二、想法没有好坏之分,但如何展开想法有优劣之别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奇怪,明明是同一个话题,为什么别人写的层次丰富、内容有深度,而我们写的就空洞、没内涵呢?其实这就涉及到了如何去展开想法的问题。

当我们有了想法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去构思、铺开它。这个过程中,要一直在心里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目标读者是谁?”“我的作品内容新颖吗?”“别人凭什么愿意阅读我的作品?”。这几个问题会成为一个准绳,时刻衡量着作品的水准,以免落入俗套。

以此为基础,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展开自己的想法:

1、谁在看我的作品?明确作品的受众群体是我们开始写作的第一步。同样的话题面向不同的人群,构思的角度就不一样。

比如我们都打算就电视剧《安家》为话题点展开论述,那么育儿博主可以谈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情感博主可以就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生活进行讨论,房产领域的博主可以就租房、卖房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入手进行普及。

新媒体写作,内容是王道。4步走,让你的写作内容更具吸引力


所以,确定好了你的受众群体,你就有了写作的主导方向。

2、人们为什么要看我们的作品?同样的想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构思。如果你写的东西都是别人写剩下的,没有新颖性,势必是吸引不了读者的。因为别人没有理由浪费时间去重复看这些无法带给自己新的增长点的文章。

所以在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我们输出的观点是相对新颖的,我们输出的内容是能够给读者带去信息增长量的。

新颖性方面。我们可以先到各大平台去搜索类似的关键词,看看其他人都是怎么讲解这个问题的,以此为基础去微调我们的想法。

比如,我们看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当所有人都在讨论应该放下一切追求梦想的时候,有一个人提出,“如果男孩儿喜欢《月亮与六便士》,我会果断让他跟女儿分手”这一新颖独特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肯定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

新媒体写作,内容是王道。4步走,让你的写作内容更具吸引力


信息增量方面。写作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构思的话题太宽泛,这样往往让读者抓不到重点。例如,普通的写作者如果选择写“种族主义”“女性生存现状”等话题,就很容易陷入肤浅和平庸。所以,简·耶格尔说,“不要选择模糊的主题,而是选择可靠、明确的主题,反复思考这个能引起共鸣的话题”。简单来说,就是细化你的主题,并深入探讨这个细小的分支,讲出别人没讲过的知识。

举例来说,你想写“如何提高职场工作效率”的话题,如果一味地提制度、提效率难免空泛,但如果改成“一周四天写作总结”或者“电子邮件”之类的话题就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围绕主题,搜索资料,丰富你的素材库

有了想法和写作方向之后,我们就要真正开始构思作品了。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作品的核心是什么,你希望通过写作传达什么思想。以此为基础,我们就可以着手搜集素材了。

搜索哪些素材?为哪些论点搜索素材?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大家还是在写作之前先列一个提纲。正如艾丽斯·马蒂森在她的新书《写作课》中说的,“在空中任意驰骋的风筝需要一根结实的线,写作也是如此。而一份优秀的大纲便是这根结实的线”

新媒体写作,内容是王道。4步走,让你的写作内容更具吸引力


大纲的出现会告诉我们搜集素材的方向。

那么如何去搜集素材呢?简·耶格尔向我们指出了两种最常见的信息收集方式:自行获取或者依赖他人收集。

1、自行获取包括采访、直接观察等。

·采访。在采访之前要认真准备采访的主题、了解采访的对象。举例来说,如果你要写“全职妈妈的生活状态”的话题,那么你就可以去采访身边在家专心照顾孩子的女性朋友,从她们那里获得第一手的材料。

·直接观察。观察能够帮助作者发现细节和详情,从而阐明并强化主题。一般来说,有两种观察者,内部人士和外部人士。

以作者简·耶格尔为例,他准备收集医院急诊室的信息,如果通过采访医生、护士或者查阅现有资源的话,他就属于“外部人士”。但他得到了医院的许可,穿上白大褂成为志愿者,这样他就是作为“内部人士”来观察急诊室了。

2、依赖他人收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来获取第二手的资料。可以通过阅读出版的书籍、看别人的采访或者图书馆查阅等方式进行。如今网络的发达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借鉴途径。我们在百度、头条、微信公众号、知乎等等平台输入想要查询的关键词,会有很多相关的词条出现,选择适合自己主题的素材加以整理运用就是不错的方法。

四、完成初稿,不断修改,逐步打造个人风格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初稿了。简·耶格尔给我们的建议是,“先随意写作,别太在意风格,随后再完善。”这个时候,“完成比完美重要”

新媒体写作,内容是王道。4步走,让你的写作内容更具吸引力


完成初稿意味着要将你前期准备的素材进行组合,在此,《非虚构写作课》中提出了创作一篇有凝聚力的作品的四个步骤:

1、列出作品的要点。为你搜索的每个素材写个一句话的总结。

2、把所有的素材摊开,按照开头、正文或结尾将他们分组。

3、根据你的目标读者继续整理材料。

4、为每个部分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进行组合。

这样,一篇文章的初稿就写好了。很多初学者到这一步时大大松了一口气,以为终于写完了,殊不知初稿之后的修改才是锦上添花的存在。

我们可以在写完初稿后通读一遍,也可以隔个一两天用全新的视角再回来看,看每一段的内容是否通顺、得体,每项论述是否有足够的材料支持。

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修改,力争使我们的作品内容更加清晰、专业、易懂。最终,当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改动时,文章也就算最终完成了。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过程记起来比较繁琐,但通过勤写、勤练,这个顺序就会潜移默化到我们的习惯中,并不需要刻意记忆。

简·耶格尔在《非虚构写作课》中关于写作内容的打造,遵循想法——构思——搜集素材——初稿——修改的顺序,在每一个模块又给了我们很多实用的小建议。如果你也是一位初学写作正不知如何下手的人,或者写作了一段时间遇到瓶颈期的人,这本书都可以帮你理清思路,更进一步。勤读、勤写,就从现在开始你的写作之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