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桂林建立公立學校聯盟,“四大聯盟”出現

《桂林市直屬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學區制管理改革實施方案》,從今年9月1日起,市直屬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全面實施學區制管理改革,以建立學校聯盟的模式,實現成員學校資源共享,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和質量,進一步促進我市直屬義務教育學校均衡發展。

9月1日起,桂林建立公立學校聯盟,“四大聯盟”出現

上面是官方媒體進行的描述,小育老師接下來就“接地氣”一點,那麼這個制度改革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那麼我們先看一下官方說法:“按照“區域統籌、強弱搭配”原則,由1所優質義務教育學校聯合2至5所同學段義務教育學校聯盟組建學區,共同促進學區內各學校內涵發展。”換言之就是:一所優質學校(公立)帶領2-5個學校幫扶帶,共同發展。

9月1日起,桂林建立公立學校聯盟,“四大聯盟”出現

公辦學校劃分為4個學區

桂林中學學區

十八中學區

逸仙中學學區

中山中學學區

每個聯合學區有一名學區長,學區長由優質學校校長擔任。學區長學校對學區內學校具有教育教學管理、示範引領和幫扶的責任,學區長由學區長學校校長兼任。各學區內學校應服從、接受學區長的管理和指導,學區長對學區實施統一管理。

聯合的學校學區劃分

桂林中學學區的學區長學校為桂林中學:學區內學校有桂林中學初中部、十二中、十三中、十四中

十八中學區的學區長學校為十八中:學區內學校有十八中初中部、一中初中部、三中初中部、田家炳中學初中部、八中初中部、十一中;

逸仙中學學區的學區長學校為逸仙中學:學區內學校有民族中學、十六中、十七中初中部

中山中學學區的學區長學校為中山中學,學區內學校有中山中學初中部、清風實驗學、十九中初中部、復興小學。

9月1日起,桂林建立公立學校聯盟,“四大聯盟”出現

如果孩子是在一中初中部就讀,就可以享受十八中的優質教育資源啦,那麼具體能享受到哪些優質學校教育資源呢?

1. 開齊開足課程,規範學生教輔材料管理。

2. 支持學校建立必修、選修與社團活動相統一的學科課程體系。

3. 學區要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統一開發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實行特色課程學區共享、學校互補、共同參與

4. 涉及課程的教材教案、資料、教具、課件可由學區學校共同使用。

5.學區內將統一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提升課程實施效果和教學效果。統一開展教學質量監測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升學區內教與學質量評價的有效性。

6.在學區文化共建方面,在傳承、提升學區各學校原有文化底蘊的同時,將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拓展延伸,加快學區文化融合(也就是將把優質學校的學風、班風帶到學區內每個學校)

9月1日起,桂林建立公立學校聯盟,“四大聯盟”出現

想必各位家長和學生更關注的是師資能否共享呢?優質學校的老師能否到普通學校進行授課嗎?小育老師現在就可以回答你:“可以”

本次制度改革將建立健全校級領導、教師定期輪崗交流制度,實現學區內優秀師資共享。通過交流任教、跨校兼課、師徒結對等形式,統籌培養薄弱學校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整體提升學區內教師學科技能和專業素養。原則上各學區內每年開展輪崗交流、蹲點交流形式的人員比例不低於學區內所有在職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於教師不低於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0%。

也就是說真正的骨幹優秀教師都可能到所在學區進行授課,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資源。

總的來說:各學區內各類教育資源歸屬學區集體分享使用,原則上學區內各學校圖書館、體育場館、實驗室等場所和儀器設備要共建共享;學區內教師資源、教學成果、辦學特色、校園文化要共建共享;學區內學校校外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家長資源及其他社會資源要共建共享。可以說“一切皆共享”

9月1日起,桂林建立公立學校聯盟,“四大聯盟”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