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音樂老師猝然離世,多少遺憾留在人間

28歲音樂老師猝然離世,多少遺憾留在人間

28歲音樂老師猝然離世,多少遺憾留在人間

昨天之前,高至凡是因為帶出了風靡全國的中學生合唱團,並以無伴奏的阿卡貝拉聞名。他是廈門大學音樂系畢業生,90後,今年28歲。

28歲音樂老師猝然離世,多少遺憾留在人間

昨天之後,這個被學生們稱為“老高”的音樂老師,因為一則訃告再次闖入大眾視野。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7月19日18時30分,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他的微信朋友圈停留在他睡前的9:30分,“放假真是太爽了,做夢都會笑醒”, 大家都在等他笑著醒來,但是,他再也沒有睜開眼!

在告別儀式上,他的學生們含淚唱起《夜空中最亮的星》,和他做最後的告別。

不提他的才華,僅28歲的年齡就讓太多人痛心和惋惜。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意外的來臨也從不按年齡的順序排隊。

近幾年,猝然離世者的年齡越來越年輕,這個數字在不斷刷新我們認知的底線,我覺得很多人都需要進行一場個體的反思。

不想說全人類,因為對於許多人,包括我自己,人類共性上的認識無法觸動我大條的神經,“為自己的健康負責”會變成一句空話,而且越年輕的人也越無視這種反思。

28歲音樂老師猝然離世,多少遺憾留在人間

這個夏季已經進了三伏,在這之前,相信許多人都收到過一條微信消息,上面有三伏時刻表並有一些飲食禁忌。反正我是收到來自我媽、我姨、我姑還有朋友的各種發送。我選擇性的轉發了,因為我知道即使發給某些人,他們也會自動忽略。

這樣的輕視有來自環境的影響,有來自家庭的薰染,有來自對中醫認識上的欠缺。

28歲音樂老師猝然離世,多少遺憾留在人間

記得一次在雲南旅遊,和出租車司機攀談,他直言自己沒什麼文化,開車能夠養家餬口還是很知足的。問起他對中藥三七的看法,他笑著說,“我們不像你們那樣把三七當成治病的藥材,平時三五好友或家裡親戚聚在一起,我們就煲一鍋湯隨便放點三七或別的,大家開心地喝喝”。而我平時對三七的認識,都落實在吃幾克三七粉的精準上,哪有這麼隨意。

他說很多時候,家中有人生病了都是自己去山裡採些草藥,煮煮喝也就過去了。我很驚訝於他對藥材的敘述,作為一個北方人,我連很多野菜都不認識,別說是區分草藥了。

還有個南方的朋友告訴我,他爺爺瞞著家人去山裡採草藥的時候摔死了,因為他不喜歡去醫院,他只信賴自己親手尋的藥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方植被叢生,世世代代的傳承讓許多人都對中醫和中藥屬性有所掌握,生活中運用的也比較自如,在養生或者對疾病的防範上做得很好。

28歲音樂老師猝然離世,多少遺憾留在人間

我不知道如今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有多少人能很好的繼承來自家族的這份醫學財產,但在追求“短、平、快”的療效上,讓太多人在捨棄掉中醫。

28歲音樂老師猝然離世,多少遺憾留在人間

現在有種“未病”的說法,是根據每個人的體質狀態,判定未來可能會得的病。對於一個亞健康狀態的人,你去醫院也許什麼都查不出來,而中醫調理卻能讓身體恢復,中醫可以治“未病”。

如果我們都能把身體的隱患消除在“未病”階段,那將會有多少個人和家庭免於不幸。

我不知道廈門六中的高老師因何病離世,但“重疾”二字足以證明他隕落的根源。當下的我們,又有多少人徘徊在熬夜、勞累、飲食不均的邊緣,在踩著重疾這根雷管獨舞。

好想他能對自己多些關愛,好想看到他二十年後的成就,可這一切都無奈的截止在28這個年輕的數字上。

學校官網上,訃告之後是一條發佈新曲的消息,高老師最愛的事業必將由他親愛的學生和最好的搭檔繼續,世上的一切會為離去的人悲哀,卻不會因為誰的離去而停滯。

28歲音樂老師猝然離世,多少遺憾留在人間

照顧好自己,在我們有生之年健康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

帶著離去者的遺憾,多學些養生知識,早睡早起善待自己的身體吧,畢竟這輩子還全要仰仗它了,對嗎?

我是幸福梅,願用最大的善意在世間傳播溫暖,歡迎關注 ,共同探討感興趣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