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腦”系列報道①:是什麼讓合肥“智慧十足”?

編 者 按

如何讓城市具備類似人類大腦的功能,能夠自我感知、自我學習、自我修正?如何讓城市的各個“器官”協同工作,實現城市治理能力智能化、集約化、人性化?如今,“城市大腦”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近年來,合肥不斷探索創新,通過搭建“政務雲+城市中臺(數據中臺和能力支撐平臺)+典型應用成果”的“城市大腦”框架體系,讓人們享受更為便捷舒適的城市服務。同時,也讓城市管理者更加科學化、民主化的進行各項決策,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即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帶你一起走近合肥“城市大腦”,瞭解這座越來越智慧的城市。


“城市大腦”讓創新合肥“智慧十足”

“交通超腦”讓交通部門有了緩解擁堵的“神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方便群眾辦事、“安康碼(合肥)”實現智慧抗疫、合肥不動產登記跨入稅費“一卡(一碼)清”時代……

在合肥,經過緊鑼密鼓地建設,“城市大腦”形成了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發展格局,眾多跨行業、跨部門、跨領域的應用場景生成落地,城市變得更加智慧,市民生活也更加美好。


01

數字治堵

走進合肥市交警支隊交通指揮中心,“合肥交通超腦”大屏幕格外引人注目,“交通擁堵指數”“道路擁堵排行”“當前在途車輛”等信息一目瞭然。這些信息經過後臺分析後,可讓交警部門隨時掌握最新情況,優化指揮調度。

“城市大腦”系列報道①:是什麼讓合肥“智慧十足”?

4月10日,工作人員通過合肥交通超腦系統監測交通堵點。記者 宋炎駿 攝

擁堵是現代大城市的通病。隨著機動車保有量持續攀升,“治堵”成為城市治理中繞不開的話題。“合肥交通超腦”就是通過自有交通信息採集和整合互聯網數據及各部門交通數據,建設基於“城市大腦”的交通流量實時感知及分析預測數據中臺,實現城市路況智能感知、交通參數全面監測、交通流量精細分析。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管控系統功能。

“過去堵點多靠人工判斷,現在則由數據說話。”市交警支隊民警王飛介紹,“交通超腦”通過堵點挖掘、堵因分析、擁堵治理、效果評估、持續優化的模式形成交通擁堵治理閉環。通過分析挖掘,已發現常發擁堵路口103個,擁堵路段67條,擁堵區域4處。目前,合肥已累計完成70個重點片區治理,其中44個片區暢通率得到顯著提升。

同時,“交通超腦”通過“強化學習+平行仿真”,可形成數據採集、智能配時、方案下發、實戰檢驗的信號配時閉環工作機制,每2分鐘就可以生成一次信號配時優化方案。

“城市大腦”系列報道①:是什麼讓合肥“智慧十足”?

超腦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記者 宋炎駿 攝

“去年10月,交通超腦平臺建成並投入試用,且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通過版本升級,加速推進建設創新。”王飛表示,目前,“交通超腦”日均接入交警及天網數據2500萬條,互聯網路況數據1.5億條,運管、公交等數據1500萬條,通過擁堵指數、平均車速、交通流量、飽和度、擁堵里程等10多項指標綜合分析交通實時狀態,客觀掌握交通運行態勢,評價交通管理成效。目前監測範圍已覆蓋合肥市1200個路口、649條道路、50個網格區域。


02

數字治城

改變,不僅僅發生在交通領域。今天,在合肥,“城市大腦”已形成了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發展格局,眾多跨行業、跨部門、跨領域的應用場景生成落地,切實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需求,為市民帶來智慧新體驗。

“城市大腦”系列報道①:是什麼讓合肥“智慧十足”?

“城市大腦”系列報道①:是什麼讓合肥“智慧十足”?

華潤紫雲府物業工作人員檢查小區居民安康碼。記者 宋炎駿 攝

合肥市數據資源局副局長王偉介紹,合肥在“城市大腦”建設過程中,搭建了“政務雲+城市中臺(數據中臺和能力支撐平臺)+典型應用成果”的框架體系。

其中,“政務雲”依託虛擬化資源池提供動態、彈性的各類雲計算、存儲、安全、服務資源,為“城市大腦”的建設提供堅實底座平臺。城市中臺聚合數據、共享技術、協同業務、賦能應用形成城市大腦運營中樞平臺。城市中臺整合電子政務與智慧城市項目中需要的公共及共用部分,聚焦信息能力、技術能力和業務能力三類城市能力的整合與建設,提高應用系統的專業化、組件化程度,形成日益完善豐富的應用場景。

“城市大腦”系列報道①:是什麼讓合肥“智慧十足”?

瑤海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引導市民進行安康碼掃描。記者 宋炎駿 攝


“城市大腦”系列報道①:是什麼讓合肥“智慧十足”?

市民在瑤海區政務服務中心使用自助政務服務。記者 宋炎駿 攝

“這三層的體系結構,支撐了當前合肥的城市建設發展。”王偉告訴記者,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在全國率先提出在“城市大腦”中建設城市中臺,這更能夠保證“城市大腦”在實現數據共享交換功能的基礎上,滿足各部委辦局、各企事業單位、各個數字經濟的執行方、發起方大規模數據使用的需求。


03

數字經濟

“城市大腦”匯聚了海量數據資源,讓城市治理更智慧、群眾辦事更快捷,同時,也為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城市大腦”系列報道①:是什麼讓合肥“智慧十足”?

2019年12月13日,2019中國(合肥)數字經濟創新應用峰會暨長三角(合肥)數字一體化開放應用場景峰會在合肥舉行


“高新區區域經濟大腦設計企業成長畫像、政策主動識別、宏觀經濟分析、投融資、區域畝產跟蹤等9個數據分析能力模型,強化對超3.7億條涉企數據的分析能力,2019年累計為園區中小企業畫像2.4萬次,遴選高成長性企業152戶。”市數據資源局規劃標準處處長彭輝介紹,“城市大腦”為其提供了22億條數據,區域經濟大腦一半以上的涉企數據由“城市大腦”提供。

不僅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城市大腦”聚焦“宅消費”“雲辦公”“網管理”,為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線上金融、線上辦公等線上經濟業態提供有力的數據和能力支撐。

比如,線上教育,合肥市教育雲平臺實現城鄉常態化應用,探索推廣“網課”教育模式,可提供海量、普惠、優質學習資源服務;線上醫療,“城市大腦”支撐衛健系統推進三級公立醫療機構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支持醫療機構提供在線疾病諮詢、在線會診和醫療、電子處方流轉等線上醫療服務,等等。

通過“城市大腦”建設,全市數字經濟發展生態進一步優化。目前,合肥已聚集了科大訊飛、安徽電信、思特奇、科大國創、天源迪科等一批數字經濟企業,通過各類應用開發,助力企業技術迭代、模式複製、業務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