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絮凝劑為什麼越用越多?

在水處理中影響絮凝效果(藥劑投加量)的因素比較複雜,其中包括水溫、pH值和鹼度、水中雜質性質和濃度、外部水利條件等。以下僅略述幾項主要因素:

1、水溫的影響

水溫對藥耗有明顯影響,尤其是冬季低水溫對藥耗影響較大,通常絮凝體形成緩慢,顆粒細小、鬆散。原因主要有:

1、無機鹽混凝劑水解是吸熱反應,低溫水混凝劑水解困難;

2、低溫水的粘度大,使水中雜質顆粒的布朗運動強度減弱,碰撞機會減少,不利於膠體脫穩凝聚,同時還影響絮凝體的成長。

3、水溫低時,膠體顆粒的水化作用增強,妨礙膠體凝聚,還影響膠體顆粒之間的粘附強度。

4、水溫和水的pH值有關。水溫低時,水的pH值提高,相應的混凝最佳pH值也將提高。所以在寒冷地區的冬季,儘管投加大量混凝劑也難獲得良好的混凝效果。

2、pH值和鹼度的影響

pH值是表示水是酸性還是鹼性的指標,也就是說明水中H+濃度的指標。原水的pH值直接影響混凝劑的水解反應,即當原水的pH值處於一定範圍時,才能保證混凝效果。當水中投加混凝劑後,因混凝劑發生水解使水中的H+濃度增加,從而導致水的pH值下降,阻礙了水解的進行。要使pH值保持在最佳範圍以內,水中應有足夠的鹼性物質與H+中和。天然水中均含有一定鹼度(通常是HCO3-),可以中和混凝劑水解過程產生的H+,對pH值有緩衝作用。當原水鹼度不足或混凝劑投加過量時,水的pH值將大幅下降,破壞混凝效果。

3、水中雜質成份的性質和濃度的影響

水中SS顆粒大小、帶電性都會影響混凝效果。一般來說,粒徑細小而均一,其混凝效果較差,水中顆粒濃度低,顆粒碰撞機率小,對混凝不利;當濁度很大時,為使水中膠體脫穩,所需藥耗將大大增加。當水中存在大量有機物時,能被粘土顆粒吸附,從而改變了原有膠體顆粒的表面特性,使膠體顆粒更加穩定,將嚴重影響混凝效果,此時必須向水中投加氧化劑,破壞有機物的作用,提高混凝效果。水中溶解性鹽類也能影響混凝效果,如天然水中存在大量鈣、鎂離子時,有利於混凝,而大量的Cl-,則不利於混凝。在汛期,因雨水的沖刷而導致含大量腐殖質的高濁度水進廠,一般採用的提高前加氯和混凝劑投加量正是基於此。

4、外部水利條件的影響

膠體顆粒凝聚的基本條件,一是使膠體顆粒脫穩,二是使脫穩的膠體顆粒相互碰撞。混凝劑的作用主要是使膠體顆粒脫穩,而外部水利攪動是保證膠體顆粒能充分與混凝劑接觸,使膠體顆粒互相碰撞而形成絮體。要使膠體顆粒與混凝劑充分接觸,必須在混凝劑投入水中後使之迅速均勻地分散到水體各部分去,俗稱快速混合,要求在10~30秒內,至多不超過2分鐘。

5、水量衝擊負荷的影響

水量衝擊是指原水週期性或非週期性的、突然變化很大的水量衝擊。對於自來水廠城市時用水量、及上游水量調整均影響進廠水量,尤其是夏季高峰供水階段,時進廠水量變化較大,導致頻繁調整藥劑投加量,而且沉後水效果不是很理想。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變化並非線性上升,之後要注意觀察反應池的礬花,以免藥量過大而破壞混凝效果。

6、絮凝劑節藥措施

除了以上幾點影響因素外,還有一些節藥措施,比如增加藥液池攪拌次數,減少藥劑固體顆粒沉澱,穩定藥性,也能達到節約藥耗的目的。

1、聚丙烯酰胺在使用中想要節約成本,首先需要選擇聚丙烯酰胺的使用型號,原則是選擇自己處理廢水效果最好的聚丙烯酰胺,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也不要圖便宜導致處理廢水效果差,反而會增加成本,選取既降低了汙泥含水率,同時單位藥劑使用量也較低的藥劑。首先對提供的藥劑樣品在實驗室做絮凝實驗,挑選出實驗效果好的藥劑兩至三種,分別再做上機實驗,以觀察其最終的出泥效果,據此確定最終藥劑品種。

2、聚丙烯酰胺一般為固體顆粒,使用需要配置成一定溶度的水溶液,濃度通常在0.1%到0.3%之間,過濃或過稀都會影響效果,浪費藥劑,增加成本,

溶解顆粒狀聚合物的水應該是乾淨(如自來水),不能是汙水。常溫的水即可,一般不需要加溫。水溫低於5℃時溶解很慢。水溫提高溶解速度加快,但40℃以上會使聚合物加快降解,影響使用效果。一般自來水都適合於配製聚合物溶液。強酸、強鹼、高含鹽的水不適於用來配製。

3、藥劑配製中一定要注意熟化時間,使藥劑要充分溶解在水中,不要結塊,否則既造成浪費,又影響出泥效果,同時對濾布和管路易造成堵塞,製造重複浪費。配成溶液後,其存放時間就很有限。一般說,溶液濃度為0.1%時,非、陰離子型高分子溶液不超過一週;陽離子型高分子溶液不超過一天。

4、藥劑配製好後,在投加過程中,要注意進泥泥質的變化和出泥的效果,適時地調整藥劑的投加量,達到較好的投藥比。

5、藥劑應存放在乾燥的庫房中,藥袋應封口,在使用中,儘可能領用多少使用多少,未用完的藥劑密封,以免受潮。藥劑配製中應注意儘量不要多配置,放置時間較長的藥液,容易水解而再不能使用。(來源: 環保工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