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山、怡和山:鎮江地名史的切膚之痛


太古山是很多市民熟悉的,位於中山西路西段,其主峰海拔40米,正好面對檀山路北口。怡和山則顯得有些陌生,它與太古山隔著中山西路相望,從牌灣街起勢,其主峰就是今天的獅子山公園,海拔51米。筆者查閱了民國時期《江蘇省會鎮江全圖》(1930年)和《江蘇省會區域全圖》(1947年),發現怡和山本是一座長長的完整山體,從牌灣綿延至火車站北廣場康居苑附近,只是新建的檀山路北段和九華山路北段將它碎片化了。儘管1983年《鎮江市地名錄》保留了怡和山這一地名,但如今市民只聞獅子山而不大聽說怡和山了。

  今天將太古山與怡和山合在一塊說,不僅因為二者對過對,還涉及鎮江近代地名一段屈辱的歷史。這兩座山,清代以前原為無名荒山,卻於1909年和1912年前後分別被英租界太古洋行(Taikoo)、怡和洋行(EWO)圈佔,遂成古城僅有的以洋行命名的山體。山本無辜,山名卻留存著西方殖民者的貪婪和霸道,留存著鎮江地名史上刻骨銘心的痛楚和無奈。

  自從1861年鎮江劃出英租界並於當年正式開埠後,英資美資日資等20家洋行蜂擁而入。英資太古洋行和怡和洋行分別於1874年、1880年侵入鎮江,在江邊建碼頭泊躉船。它們在鎮江掘得的“第一桶金”,就是憑藉對長江航運的壟斷大肆傾銷鴉片,再低價收購生絲、桐油等農副產品和工業原料出口。從1880年到1884年,每年經鎮江口岸報關的鴉片輸入均達1萬擔以上,在全國31個口岸中僅次於上海和廣州。它們不僅在鎮江“培養”了上萬名長槍煙鬼,還將大量鴉片經鎮江中轉至蘇北安徽河南山東銷售,流毒甚廣。


太古山、怡和山:鎮江地名史的切膚之痛

上海的太古洋行


  其中,太古輪船公司在鎮江港尤為囂張跋扈。進駐當年,其躉船“嘎的斯”野蠻打樁架橋,使得江岸開裂,鎮江道臺通過海關要求該躉船移泊,太古不從,以至釀成中英外交衝突。官司打到倫敦,由中國駐英公使郭嵩燾出面向英外交大臣嚴正交涉,才將此事擺平。太古的惡行明顯受到英領事館庇護,怪不得1889年火燒洋樓事件發生時,領事館人員攜家屬50餘人躲進太古躉船避難,並由該公司派出安慶輪護送至上海。

  相比太古的猴急,被稱為“洋行之王"的怡和在鎮江的發跡更為老到。它在今迎江路與長江路拐角處(原船運小學)建起大型倉儲基地,而租界內南北向的大馬路,當時又稱怡和馬路(即今迎江路),可見怡和財大氣粗。隨著上世紀初滬寧鐵路開建,該洋行又在鎮江設怡和製材分廠,把持著滬寧鐵路枕木、橋樑的原木進口和加工特權,這筆橫財不亞於早年傾銷鴉片的贏利。


太古山、怡和山:鎮江地名史的切膚之痛

太古輪船公司的輪船


  這兩家英國洋行的卑劣之處,在於趁辛亥革命前後新舊政權更迭、地方政府一時無法顧及外事之機,竟越出租界千米之外圈佔兩座山攫為己有,不說租也不說借而是直接霸佔,這與強盜趁火打劫又有什麼兩樣!這兩座山,扼古城西部門戶,又是俯瞰當時剛落成的牌灣火車站的兩處制高點,只不過英國佬用燕尾服和香檳酒將他們的戰略圖謀遮掩起來:圈佔後,太古洋行建起太平花園,怡和洋行建起排場更大的維多利亞公園,內設幾棟別墅和網球、板球場。至於兩家洋行為什麼幾乎同時出手圈佔相鄰的兩座山,是不謀而合還是圖謀已久,其間領事館下達何種指令作出何種不可告人的撮合,這種種秘密被英國紳士放進外交公文包帶走了,以致我們現在無法瞭解這一事件幕後的全部真相。

  後來的事,這裡向讀者簡單交代一下。上世紀20年代,隨著國民革命運動深入和古城反帝浪潮高漲,太古、怡和等洋行與英領事館相繼撤走,英租界和太古山、怡和山重回鎮江人民懷抱。1929年省會遷鎮後,民國省政府新成立的保安處首任處長李明揚將軍的“李公館”就設在怡和山。這位將軍對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均作出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進入新時期,怡和山還設有一所服裝中專和一家大型服裝企業,地點在檀山路北口西側。太古山曾建起華僑新村和太古山新村,山下的市工藝美術廠也頗有名氣。

太古山、怡和山:鎮江地名史的切膚之痛

如今的太古山一帶

  作為山體,太古山和怡和山可親可愛;作為地名,太古山和怡和山則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教材。既如此,保留這兩個老地名有其特殊意義,何況新的衍生地名如太古山路(檀山路北延段)、某太古城均即將問世。只不過,歷史不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上歲數的人有必要將這兩個老地名的來龍去脈向年輕朋友講清楚,以作警示。(朱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