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飛喊話尚雯婕風波,拷問情誼之真與假

4月5日,許飛發佈長文,對在《王牌對王牌》中聲討尚雯婕一事作出回應。究竟誰假誰真?為便於展開探討情誼的“真假”價值,下面先描劃事件重點。

1、許飛闡述事情起因,稱自己在臺上開口懟尚雯婕,是因為尚雯婕在現場蹲在地上哭,“說看到我們很感動,這麼多年我們的聚會從來都沒有叫她,她很想我們。”

2、許飛表示自己與尚雯婕在工作中遇見幾次,尚雯婕卻說忘帶手機,不願加她的微信。許飛疑問“臺下我們明明形同陌路,怎麼一上臺感情就這麼好了?”

3、最後,許飛直言自己只是歌手,難以配合尚雯婕入戲,做不到陪她一起哭。有生之年除非二人真的變成朋友,否則不會再參加回憶殺節目錄制了。

許飛喊話尚雯婕風波,拷問情誼之真與假

娛樂

媒體還披露,節目組第一次找許飛去錄製超女重聚節目,以給冠軍尚雯婕驚喜,被許飛拒絕了。第二次節目組又找許飛,因為給勞務費,就去了。這信息透露了許飛參加錄製節目,不是給尚雯婕面子,不是珍重自己曾經的友誼,而是看在勞務報酬上。即她們的友情沒有勞務費厚重。

接著以上的八卦新聞,我們不妨先簡單聊聊“情誼的真與假”。

有關這個問題,古來已有人探討。《紅樓夢》賈寶玉與林黛玉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其中就蘊含了“真與假”的拷問,即人生終極目的是什麼,人生最值得留戀的是什麼,最可貴的是什麼。或者說,到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許飛喊話尚雯婕風波,拷問情誼之真與假

紅樓情愛

情誼沒有勞務費厚重,這是上面那則八卦新聞的重點,當事人雙方的價值取向也是如此。尚雯婕作為超女冠軍,幾次以忘帶手機為由,不願加許飛的微信。這種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朋友之間的價值等同效益的價值。如果彼此關聯沒有了經濟價值,情誼就愈發淡漠。

所以,這則八卦風波之中,兩個當事人都不用裝無辜,雙方都把“經濟利益”看得比情誼重。用一句俗話講,經濟時代,仁義讓位效益,朋友關係,不再是兩肋插刀的勇毅,而是彼此拿來利用的工具。

只不過這次風波之中,有一方性格過於剛直,在現場直接翻船了。節目組為了這出戏,也挺尷尬的。

同樣,愛情也存在類似情況,“比翼雙飛連理枝”的情愛,最後變成了“大難臨頭各自飛”的選擇,現實中比比皆是。

人際社會人與人之間,總會面對各種友情、愛情和親情關係,人在此中如何妥當處理,是一門重要的學問。

許飛喊話尚雯婕風波,拷問情誼之真與假

太虛幻境

我們有時候說“在意與不在意、喜歡與不喜歡、愛與不愛”的時候,都有可能是為顧慮環境而言,即虛偽而不夠真實。

要活出自在,又不令人討厭,我們要拷問出“表面真實”下的虛偽。如果一個人能自知自見,並勇於承認,這並不難。難在要拷問出虛偽之下的真實,明白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在意的是什麼。

為了賺錢而賺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嗎?當發現“功利”並不只是人生的終極追求,很多事情就可以放下,比如這則八卦風波中的兩位當事人與節目組。

節目組以假為真的錄製取向,本身也是一個問題。不過如果在娛樂至上的環境中,也沒有什麼好說的。

許飛喊話尚雯婕風波,拷問情誼之真與假

美好生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追求美好的生活,意義不在於達到目標的一瞬間,而是不斷往前走的過程中,實踐之下所感受到的良好體驗。

比如一個人以賺錢為目標,只管聚焦可能的賺錢結果,而忽略了其他體驗,包括友情、親情之間的感受。那麼,我們人就成了賺錢的機器,說難聽點就如行屍走肉一般,缺乏活力,難以感受天地與人倫之間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