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咱老百姓需要這樣的工作室!”

咱老百姓需要這樣的工作室!

“咱老百姓需要這樣的工作室!”提起“老馮調解工作室”,山東省郯城縣歸昌鄉樊村社區益新村村主任劉林宗豎起了大拇指,“社區有了調解工作室,咱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打官司。老馮不愧是位老法官,有經驗,水平高,鄉親們之間的矛盾糾紛經他調解一般都能化解,雙方都服氣!”

【新时代文明实践】“咱老百姓需要这样的工作室!”

被點讚的老馮名叫馮西華,今年60歲,是郯城縣人民法院一名退休法官,在基層法庭當了十幾年的庭長,喜歡和農民群眾打交道,是化解農村矛盾糾紛的“老把式”。2019年4月,按照縣委組織部和郯城法院的安排,老馮到轄區歸昌鄉樊村社區擔任“百村幫扶”工作組組長。進駐社區後,老馮立即帶領工作組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場院、集市,零距離地與農民群眾“結親連心”,及時掌握社情民意,瞭解群眾所需所盼。

樊村社區下轄5個自然村,人口眾多,社情複雜,老百姓之間雞毛蒜皮、疙疙瘩瘩的矛盾糾紛時有發生。老馮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決定發揮自己定分止爭的特長,在社區推行“法律幫扶”,義務為鄉親們排除糾紛,化解矛盾,提高群眾法治意識。在縣法院和歸昌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依託“百村幫扶”工作組,“老馮調解工作室”應運而生,成為全縣第一個社區品牌調解工作室。小小工作室很快發揮了大作用,成為社區矛盾糾紛化解的主力軍、普法宣傳的新陣地,為社區村居矛盾糾紛化解開啟了新模式。

【新时代文明实践】“咱老百姓需要这样的工作室!”

定分止爭促和諧

“工作室”一掛牌,老馮就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矛盾糾紛化解的工作中。他經常與司法所工作人員、社區法律顧問、人民調解員等一起走村入戶,深入到居民家中摸底排查,實地查看現場,耐心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循循善誘地講解有關法律、法規。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糾紛,老馮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創新調解方式,堅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靈活採取現身說法、心理疏導等方式開展調解。在一些複雜的糾紛中,工作室推行先“背靠背”再“面對面”的調解法,先分別與矛盾雙方單獨交流,傾聽其闡述理由,瞭解其訴求願望,再由工作室邀約雙方進行面對面溝通,辨析是非曲直,找出癥結所在,選準調解突破口。

調解室成立3個月,成功化解了大大小小的矛盾糾紛70餘起,將一個個即將激化的家庭矛盾、婚姻問題、財產爭議、相鄰糾紛化解於無形。老百姓起初將信將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上門尋求幫助,往往都能滿意而歸。如今,一傳十、十傳百,在樊村社區,“法官老馮”和他的調解工作室家喻戶曉——老馮成了老百姓非常信賴的人,工作室也成了幹部群眾最願意駐足的地方。

【新时代文明实践】“咱老百姓需要这样的工作室!”

普法宣傳入人心

本著“有糾紛化解糾紛,沒糾紛普法宣傳”的初衷,老馮和他的助手們既當調解員又當宣傳員,隨時隨地接受群眾諮詢,走到哪裡,哪裡就是法律課堂,堅持以案釋法、隨案講法,力爭實現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與老百姓“拉呱”,是老馮開展工作的重要方式。群眾有了法律方面的疑問,就會第一時間找老馮諮詢,每次老馮都會不厭其煩地講解,直至問詢者滿意而歸。

工作組還積極與當地柳琴劇團聯繫,邀請劇團開展“送戲下鄉”活動,在社區農村文化廣場演出,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法律、政策。工作過程中,老馮不斷擴大自己在社區黨員幹部和農民群眾中的“朋友圈”,經常用微信的方式向“朋友圈”推介典型案例,介紹調解心得,普及法律知識,成為社區朋友圈的普法新“網紅”。

【新时代文明实践】“咱老百姓需要这样的工作室!”

示範帶動作用大

“老馮調解工作室”的成立,最大化地發揮了調解在維護基層社會穩定中的作用,陳年積壓的老矛盾得以冰釋,新產生的糾紛及時化解,不穩定因素在萌芽狀態煙消雲散,老百姓的法治觀念潛移默化地得到增強……如今的樊村社區,社會和諧穩定,群眾安居樂業,大家齊心協力打造“品質社區”,共建美麗家園。這些可喜的變化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社區幹部的點贊。

轄區黨委政府把成立社區調解工作室作為務實之策、創新之舉,決定在全鄉推而廣之,以“老馮調解工作室”為樣板,在各社區甄選優秀人民調解員,組織培訓上崗,成立各社區調解室,建立和完善村居社區矛盾糾紛排查機制。老馮則發揮業務專長,在調處矛盾的實踐中,對調解員進行傳、幫、帶。如今,小小調解工作室真正成了老百姓記得住、叫得出、想得起、用得著、都說好的“愛心工作室”,樹立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金字招牌。

【新时代文明实践】“咱老百姓需要这样的工作室!”

新時代文明實踐

關注我們“稻花香裡話歸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