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患流感戴口罩”入法 我舉雙手贊同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一夜之間長大。終於懂得,僅僅依靠道德約束不文明行為是遠遠不夠的:

誰都知道流感會傳染的,誰都知道一個盤子裡夾菜是不文明的,誰都知道不要吃野味……誰都知道卻沒有人去執行,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明令禁止,沒有形成法律法規,自然缺乏剛性的約束。

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時佩戴口罩,用餐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3月26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對《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二審稿)提交二審,草案二審稿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增加了相應的文明行為的規定。

北京將“患流感戴口罩”入法 我舉雙手贊同

這些規定十分必要,因為道德約束往往只是口頭上警告,輿論上監督,行為上約束而已,做不到人人貫徹執行。遇上臉皮厚的,滿不在乎,你奈我何?

將道德行為約束上升為法律紅線,是必然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的發展,對於現代文明的要求越來越高。僅僅靠最初的口誅筆伐,道德約束遠遠不夠,需要制定明文規定,有法可依,有規可行。明明白白告訴你,什麼是違法行為,什麼是紅線意識,一旦觸碰法律法規,就要受到法律的嚴懲。

新冠肺炎疫情就想一面鏡子,透過生死,讓我們看懂了很多人性的善與惡、美與醜、真與假、誠實與虛偽、無私與自私,繼續拿道德來約束那些醜惡的人性是遠遠不夠的。就拿誠信而言,因為某些人的不誠信行為,疫情防控的成本和壓力與日俱增;面對生死考驗,人性自私的一面第一時間湧現;如果沒有疫情防控法律法規的出臺,可能導致更多國民被感染。

北京將“患流感戴口罩”入法 我舉雙手贊同

經過這場疫情,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他人的健康權,尊重他人的安全感。唯有將一些不文明行為納入到法律法規條款中,不文明的行為才有可能被約束。

濫殺野生動物,無視傳染疾病的可能性,只為滿足口腹之慾,我們為此受到的懲罰還不夠嗎?禁食野味,只有被納入到法律法規當中,才能管住某些人的貪慾之心。

還有一些陳規陋習,也應當通過法律法規予以糾正。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好的,習以為常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對的。提倡公勺公筷,推廣分餐制,就是向不良的生活陋習宣戰。

新時代的中國人民,要牢固樹立法治精神,學法、知法、守法、護法,讓法律深入人心,約束違法行為,逐漸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這也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